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离开上海的名门望族,我要重新找回自己的“家”

2022-12-08 18:55 作者:北京青年x凉子访谈录  | 我要投稿

“记录一万种人生

探寻成长规律”

图片

小孙的家很特殊,外人看来,那是一个出身不凡的名门望族,一出生就可以少奋斗很多年。可对他来说,那却只是一个镶着金子的牢笼。

爷爷奶奶只爱哥哥,不爱自己;父母貌合神离,一家三口同住,却放任爸爸独自死在家里;哥哥和自己关系微妙,说不清楚是谁亏欠了谁。

面具之下是支离破碎的亲情,往事留痕,他该如何和那些苦难与伤痛告别?

以下是小孙的自述。


讲述者|小孙

     编辑|TJ 立秋



哥哥没回来,我不能吃饭

我出生在一个看上去很封建的大家庭中,家里有六口人,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哥哥和我。

我奶奶家是上海的名门望族,同辈有13个孩子,她是家里的二姐,祖宅里全都是红木家具,镀金的书签被当成树叶子,在空中飞来飞去扔着玩。我奶奶的爸爸有百度词条,里面形容他的词叫“邑绅”,意思是地方的绅士。我初中学校的旁边就是云州古玩城,我还在里面淘到过他的书法作品。

奶奶饱读诗书,她的身上仍旧保有贵族气息,也是家里的最高话事人,但她也是男权社会的忠实拥趸者。她的规矩很多,就像契诃夫的小说《套中人》中描写的那样,她给自己设了很多套子,不仅套住了她,也套住了我们。

图片

家族里起名字就很有讲究,一定要是三个字的,同辈人中第二个字都是一样的,不同辈分连起来是家谱的一句话。第三个字偏旁部首要是一样的,我们这辈是男从金、女从玉。

对很多人来说,吃饭不过是家里一件很小的事,但在我们家可是完全不一样的,餐桌上的规矩大过天。

晚饭时,只有六个人都到齐了才能开饭,无一例外。

我哥上高中的时候,喜欢跟朋友在外面吃,或者学校有事,拖到八九点才回家,即使全家都饿得不行,饭菜热了一遍又一遍,也还是要等他回来,不能有一个人提前动筷子。盛饭的时候,电饭煲里的米饭不能铲得很松,一定要把它挖出一个方块,盖到碗里,按紧实,呈现像元宝一样的侧切面才能上桌。剩在电饭煲里的饭,也永远只能缺一个角。

我有一段时间年龄小,不懂事,想着身边都是亲人,看到人齐了,菜上了,就动筷子,大家明面上也没说什么,直到后来有次饭局上我听到奶奶跟外人说:“......这个小孩没什么规矩,像饿死鬼一样......”那时我才知道,我好像不能自由地吃饭。妈妈也迫于压力,一遍遍地把规矩灌输给我,“吃饭时你绝不能当第一个动筷的人,只能爷爷奶奶先吃,然后爸爸妈妈吃、哥哥吃,他们都夹好了,才轮到你。你也不能把菜吃到只剩一块或者只剩两块肉,更不能做清空光盘这个动作,最后动筷子很不得体”。

现在回想这些觉得,他们在用套子一层层武装自己,但真的在精神上达到一定高度了吗?真的参透了这些礼仪背后的逻辑了吗?我奶奶的父亲可能有,我奶奶可能有,到了我爸爸已经消耗殆尽,空有形式了。

到我身上,奶奶也不会教给我什么,他们唯一的需求是,学好规矩,不要让他们难受。


我是爷爷奶奶的交易品

我和爷爷奶奶的关系很淡薄,因为他们觉得,我妈妈是我哥哥的后妈,我们会苛待哥哥。仅凭着这种想象,他们就塑造出一个奇怪的逻辑:他们要对哥哥好,对我不好才行。

我哥跟我是同父异母的,我爸结了三次婚,我妈是他的最后一任妻子,他们相差15岁。

我母亲出生在一个很普通的上海家庭,外公外婆都是厂里流水线上的工人。母亲长得特别漂亮,年轻的时候一直在商场里做前台和销售,19岁的时候认识了我爸爸。不久后,他们未婚先孕,生下了我,我爸爸直接带着我妈妈、抱着我去见了爷爷奶奶。爷爷奶奶很难接受,既是年龄差异巨大,又门不当户不对,但孩子都有了,也不能说什么,只能勉强接受。所以从一开始,他们就对我妈妈和我有很大的意见。

图片

我奶奶总是认为我妈妈会对我哥不好,以至于不妈妈不仅要极力地对我哥哥好,也不敢明显地对我好。

小的时候有一次,我想喝牛奶,我妈妈就给我买了一箱,但她不敢光明正大地拿进房子,而是等到那天晚上,先让我当“哨兵”,盯着爷爷奶奶的动向,直到他们都回房间休息了,她才像做贼一样从后门把牛奶提进来,跑着拎到我的房间,不敢多停留一秒,然后一遍遍地嘱咐我“偷偷地喝”。

过了两天,妈妈大张旗鼓地给哥哥买了牛奶和很多食物、衣服,专挑爷爷奶奶在的时间送。

而奶奶,她给哥哥买东西的时候从不会想到我。

2012年,我哥要出国留学,爸妈作为陪读一起去了美国。

他们刚飞到美国去的那天晚上,爷爷就给我爸打电话说:“你照顾好我的长孙,我就会照顾好你的小儿子。”他说这句话的时候我也在旁边。就像一场交易,我和我哥是两件物品,我们从此交换了人生,我被我爷爷奶奶养了,我哥归我爸妈养了。

爷爷承诺的事情做到了,他把我照顾得很好,但没有给我爱。那几年里,我自己学习,自己交朋友,自己安抚情绪,除了吃喝拉撒以外,他们一概不管。

爷爷奶奶永远在偏爱我哥,“长孙”这个词从他们口中听过无数遍。而我只是他儿子的儿子,和他本人没有一点关系。我哥从美国回来几次,到上海的直飞机票从来都是我爷爷报销。而我从上海到北京上学的高铁,都是自己掏钱。


我和哥哥的关系聊胜于陌生人

我没法控制自己不去和哥哥比较,但是我对哥哥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感情,没有讨厌他,也不会恨他,我俩的关系可能就是比陌生人稍微熟悉一些而已。其实,如果不是大人们奇怪的言行,我们也许也会是一对很好的兄弟,只是现在,不可能了。

很小的时候,哥哥和我说过一句话,他说,“我不是你妈妈生的”,他应该是想和我说说藏在心里的话,但那时候我不懂,没有给他回应。过了两年我大了点儿,又想起这句话,我就在哥哥面前重复了一句,他听完就哭了,我爸爸妈妈在旁边听见,严厉质问我为什么要说这样的话。

我真的没有恶意,如果那个时候没有爸爸妈妈打断我,我还想过安慰哥哥,告诉他“没有关系”。我想,那是两个刚刚有独立情感意识的孩子,在试探着交心,可是因为爸爸妈妈的误解,我没有开口,我和哥哥的关系好像也就从此渐行渐远。

后来,每次想起哥哥那天的眼泪,我就觉得,他一定是一个比我更敏感、更脆弱的人。可能在那时的哥哥的心中,我和妈妈抢走了爸爸的爱,他想表达,又说不出口。

图片

哥哥不爱学习,家里人觉得小孩如果考不上大学,是没有出息的,所以在他高考落榜之后,送他去了美国留学。

他大学中途肄业了,把女朋友的肚子搞大,又付不出女方提出的聘礼,只好让人家堕了胎。回国后也没有工作,过年时我打电话跟爷爷奶奶拜年,我奶奶说完“过年好”的第二句话是,“你给你哥介绍个工作吧”。

我跟我哥都不爱这个家,我们都很想抛弃家庭。他的方式是出国留学,不接受父母的管教。我抛弃家庭的方式是好好学习,做到经济独立自然可以脱离家庭。

我们没有谁比谁幸运,也没有谁比谁可怜。小时候的悲伤记忆会随时间消散,现在大家都长大了,有了各自的工作和人生,不用再回头看了。


爸爸去世,留下4000美元债务

16岁那年,是我情绪起伏最大的一年,我过得很不开心。有一天,我一个人跑到马路中间坐下,等着车来撞死我。

后来我爸找到我了,他过来坐在我身边,对我说:“如果你死的话我也不想活了,我们一起被车撞死好了。”我想死,但是我不想让爸爸死,我就让他回去,但他太固执了,无论我怎么说,他都不回去,路过的司机有的骂我们,有的劝我们。也许是我意志不够坚定,也许是爸爸说动了我,最后我还是跟他一起回家了。

这件事情让我非常感动,我觉得,爸爸非常爱我。

图片

但他并不是一个好父亲、好丈夫。他是一个纨绔子弟,我的母亲私底下会跟我说两句话,第一是千万不要像哥哥一样不学无术,第二句话不要像爸爸一样游手好闲、花天酒地。

2018年,我的父亲在美国去世,我哥抱着他的骨灰回来。他没有给我和我妈还有我哥留下任何的遗产,反而有4000美金的债务。

挺唏嘘的,一个得哮喘的人突然过呼吸或者哮喘发作了,喷了药就可以恢复过来。但我爸发病的时候家里没有任何人,我妈不在身边,哥哥也不在身边,他去世在一个孤独的环境中。

我们家人大多天生肺不好,我爸又喜欢抽烟,在上海的时候还得过肺结核。到了美国,又因为一种植物得了哮喘。那段时间,为了供我哥读书,爸爸不得不开始赚钱。他没有任何本事,唯一的技能就是做饭好吃,所以他到中餐厅当大厨,油烟的味道更加重了他的肺病。

对于我爸有哮喘还一个人在家这件事情,我母亲的说法是因为我爸爸在外面找了别的女人,所以她离开了。我爸说,是因为我妈在外面找了别的男人,所以他离开了。我爷爷奶奶想的剧情就更复杂了——因为我去美国了,爸爸为了顾及我的感受,把照顾他的女人给推开了,自己一个人住在家里,我哥据说是因为被我爸赶出去找工作了。很多种说法,但我永远不会知道真相了。

那天我在跟朋友吃饭,接到一个电话,说爸爸走了,我当下没什么感觉,哭不出来,脑子也一片空白,就回去继续跟朋友吃饭了。

后来有一天,我在学校食堂吃饭,吃最便宜的自选菜,其中有道菜是冬瓜毛豆,我突然想到这是爸爸最喜欢吃的菜,一边吃一边就哭了出来。又过了几天,我在朋友圈看到好朋友给爸爸拍的庆生视频,一家人嬉闹着讲他当初是怎么追老婆的。看到那个视频,我又哭了好久,我当时图书馆,还不敢出声,真的很难受很难受。

我就为他哭过这两次,但是我在身上扎了一个图。我有一个习惯,每结束一段关系或想纪念某个事情时,我就会扎一个刺青在身上。父亲去世之后,我为他扎了身上最大的图。

图片

对于父亲的去世,曾经我是很怨恨的,他没有带给我正常的生活,也没有给我和我们家留下什么,但对他来说,或许算是真正的解脱吧。父亲去世前一个人在餐厅打工赚钱的时光,这可能是他人生中最光明的时刻——他终于真正靠自己承担起做父亲的责任,成为了真正的男人。


我可能不会给这个世界留下血脉

我未来可能不会有自己的小家庭,也不会有血脉留在这个世界上,我这个人最后也会去世,只能变成一捧骨灰。像《寻梦环游记》中说的那样,人能永恒存在的方式是活在人的记忆中,而另一个方式就是留下自己的作品,我想用这样的方式留下我存在的印记。

我对家庭的感情很复杂,我有一个很大的家族,很多亲人,却从来没有体验过家的感觉,对于从小长大的上海,我也没有任何“乡情”。

我现在看上去是一个很开朗、很外向的人,但这并不是我的天性,而是家庭逼迫的。

外婆有次说起,小时候带我一起坐公交车,我不愿意坐在座位上,而是喜欢站在靠门的地方,一个人玩手机或者一个人低着头想事情。但随着慢慢长大,我变得非常爱说话,爱聊一些生活琐事,和所有人都能聊得起来,每次去外婆家,家里的亲戚都会拉着我聊很久家常。

变化是在爸妈和哥哥去美国那年出现的,我正好读高中。

爷爷奶奶对我只有责任,但没有爱,他们不在乎我的学习成绩、人际关系,我很晚回家也不会责怪我,即使我做出一些叛逆行为,他们也像没看到一样。我的情感需求没有人能满足,只好主动结交朋友。非常幸运的是,友谊在这些年中一直给予我力量,也让我更想要逃离套子一样的家庭。

图片

我目前从事自媒体内容创作的工作,如果面前有一个镜头,我可以滔滔不绝说很久。我有很多话想说。小时候在家里没有人听我说话,我只能被要求说一些该说的话,所以现在我有很多话想说。

今年我做了个决定——买了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

远离那个家族,远离所有连陌生人都不如的亲人,给自己一个物理意义上的家,损失掉一段时间的自由。但人生是有优先级的,对现在的我来说,找到归属感或重新找到自我生活的意义是更重要的,我相信,我终究会寻找到人生理想的状态。


本文为真实故事,为保护受访者隐私,小孙为化名

-END-


离开上海的名门望族,我要重新找回自己的“家”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