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6告别冠军,长城汽车未来的方向是什么?
哈弗H6从2011年上市至今已十年有余,并且其中绝大部分时间都以压倒性优势稳居销量第一,说它掀起了国内SUV热潮应该不为过。但如今白热化、电动化的汽车市场中,连续丢掉了销冠地位的H6,似乎也成了长城汽车发展困境的一个缩影,对此小编有一点自己的个人看法。

要说长城汽车目前的槽点,小编觉得首当其冲就是车型命名混乱,尤其销量担当的哈弗品牌最为严重。打开官网的车型总览界面,在售车型不多但命名风格却千差万别,小编寻思自哈弗品牌独立以来的H+数字命名体系不挺好的吗,简单上口,同时还很方便消费者根据数字大小来区分车型在系列中的定位。

你要说咱一换全换了,就像WEY品牌那样,为了摆脱VV系列失败的阴影搏个好彩头,集体变成咖啡也还能理解,虽然宣传成本大但好歹还成体系。哪像现在H6、H9的招牌不想丢,F系列就剩F7这根独苗,然后跟动物系列,以及初恋这样不知道属于啥的搞成一锅大杂烩。

况且名字这玩意儿还有历史的积淀在里面,就好比英国人很在意血统,而他们的名字、姓氏便是血统最直观地体现,一说就知道祖上是谁。对汽车来说也是同理,哈弗初恋按定位来说应该算哈弗H4的换代型号,以前一说H4很容易联想到“哦,是比H6小一圈便宜点那个”。但现在一说初恋这名字,不关注的哪知道你谁啊,况且还容易让购买了H4的消费者因型号绝后而心生不满。


然后就是走量产品的高度同质化,举个例子,小编就曾在4S店里见过一个大哥看完二代H6和M6,一脸懵逼的问销售“这俩车有什么区别啊?怎么价格差这么多?”。
毕竟大部分消费者对汽车的了解十分有限,区分车型主要就靠尺寸和外观内饰。而再看M6、F7、H6国潮版、三代H6这哥儿四个,个头差不多造型差不多价格却差不少,难免的让很多消费者在选择时头大。这方面小编觉得大狗就设计得相当成功,虽然和H6价差不大,但外观差异明显让人能轻松区分定位的不同。




而在产品同质化基础上,售价再拉不开差距就显得更加要命,小编觉得这也是WEY品牌现在销量上不去的主要原因之一。以WEY拿铁和哈弗H6来举例,二者基于同平台打造、尺寸几乎一样、未来也会有相同的动力总成,那在众多消费者眼中WEY和哈弗没有本质品牌力差别的情况下,为什么要选择拿铁而不是便宜很多的H6?

至于驾驶体验差距之类的则如前面所说,大部分消费者他们是真的不懂,试驾也未必能体验出个所以然来,或是依然觉得贵那么多钱不值得。
相较之下,长城集团旗下的欧拉、坦克、长城品牌就做得挺好,命名成体系,售价拉得开差距,且定位十分清晰,并分别在纯电、豪华越野、皮卡等细分领域取得了相当的成功。
最后,虽然目前长城汽车陷入了一定的发展困境,销量下滑压力很大,但小编总体还是对它的未来充满信心。毕竟长城在技术储备,以及在全产业链中的自给率均属行业前列,企业的根基相当稳固。

因此小编寻思,在当下从传统燃油车向电动化过渡的转型期只要别瞎搞,回到稳扎稳打用产品实力,而非用噱头博一时眼球的路线上来,并梳理产品线。那么转型的阵痛总会过去,消费者的口碑总会积累,产品力和销量也自然会跟着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