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我们或即将迎来MIDI 2.0时代

2022-08-20 10:49 作者:电子琴信息网  | 我要投稿


  41年后,我们或即将迎来MIDI 2.0时代,扔掉你的DIN电缆,有一个全新的乐器数字接口即将呈现在人们眼前。

  好消息!如果你一直在吐槽粗糙的128级参数解析度、拥挤的菊花链数据流和对另一个世纪的5针DIN插头的依赖,那么你的祈祷刚刚得到了回应:MIDI协会已经发布了50多家MIDI协会公司正在进行的全行业开发MIDI 2.0产品和服务的倡议的细节。

以下是其中的要点:

- 雅马哈资助开发了MIDI Workbench,这是一个由澳洲人Andrew Mee开发的MIDI 2.0测试和兼容的软件工具。

- Mee还更新了TB2 Groovesizer的固件,这是一个由居住在台湾地区的南非人Jean Marais开发的开源MIDI 2.0硬件合成器。

- 而总部设在加拿大的AmeNote公司,由业内资深人士Mike Kent(MIDI 2.0工作组主席)和Micheal Loh(iConnectivity创始人)创立,设计了ProtoZOA,一个灵活的基于树莓Pico的MIDI 2.0原型设计工具。

  第一个MIDI规格是在1981年提出的,允许不同制造商的不同乐器在同一时间使用相同的语言。在MIDI(乐器数字接口)出现之前,每个制造商都使用他们自己定制的模拟技术(如CV/GATE)来创造可以控制合成器的音序器,可以同步运行的鼓机等等。

  问题是,就像今天的Mac/PC和Android/iOS生态一样,一旦你买了一个制造商的设备,你就几乎被锁定了,无法使用其他制造商的设备。

  MIDI,是由Roland(首先出现在他们的Juno 106上)、Yamaha(首先出现在他们的DX7上)和Dave Smith的Sequential Circuits(首先出现在他们的Prophet 600上)带头,在1983年的NAMM展会上向公众展示,Smith用他的Prophet神奇地控制了Jupiter 6,世界从此变得不同了。

高科技家庭工作室时代的到来
  其结果是高科技设备行业的爆炸性增长,数以千计的可相互连接的设备进入了越来越多的、充满设备的工作室。

  然而,随着先驱者们对技术的推动,不久之后,MIDI列车的轮子就开始脱落了。

  每个参数只有128个可能的设置(而且参数的数量不断增加,使代码的识别范围不断扩大),要创造流畅的音调是不可能的。有限的速度和带宽意味着,虽然键盘可以 "菊花链 "在一起,但到达线路末端的合成器的指令会明显晚于队列前端的合成器......

  最后是不可靠的、笨重的、无法正确插入的MIDI电缆--为了节省开发新连接器的费用,古老的DIN音频标准得到了重生,多年来导致了无数的背板损坏和划伤。

  因此,早在80年代中期就有人预言MIDI 2.0的诞生是不费吹灰之力的,它将提供更快的吞吐量,提高分辨率以实现更流畅的控制,更多的参数,谁知道呢,有一天甚至有可能通过电缆传递数字音频。

  当然,后来发生了USB(然后是USB2和USB3),对MIDI 2.0的追求(以及专门为电脑音乐定制的新数据系统)就死了。对许多人来说,现在的 "MIDI "仅仅意味着 "合成器数据",而不是任何需要端口和电线的物理连接。

  但我们很高兴地看到,对专用的、由音乐家制作的MIDI 2.0的追求还在继续。谁知道呢?有一天他们甚至会发布它。



我们或即将迎来MIDI 2.0时代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