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史图馆】不为人知的军事改革—记苏联1939年军事改革及影响

2019-02-28 12:15 作者:史图馆  | 我要投稿

本期作者:手残主治MK

本作品是对史图馆专栏的投稿,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作品并非严谨的历史学术研究,仅供参考



1939年,这是一战结束后的第二十个年头。它既是“二十年休战”的结束,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开始。彼时的苏联,刚刚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整顿了农业,建设了工业,搞定了“反对派”,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工业国。这时,随着世界紧张局势的上升,联共布的大佬们决定,基于现有的国内工业基础,对苏联红军进行改革以扩编换装与新式战术训练应对可能发生的战争。


装备现代化

彼时1939年距离国内战争已经过去了19年战后的苏军开始裁减军队随着五年计划开始,大量劳动力进入工厂,开始了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1937年,苏联军队的服役人数下降到约130万人武器装备也开始显得落后于时代陆军使用的武器普遍是一战期间投产的武器在20-30年代间进行现代化的版本诸如M1891/30型莫辛纳甘步枪、M1902/30型76mm炮、M1909/1910型122mm炮等,军队内包括坦克和飞机在内的技术装备在1939年已经显得落后于时代譬如步枪仍是手动上弹火炮射程过低且无法进行摩托化拖曳,坦克无法遂行防线突破任务,大量双翼机仍然充斥在空军中服役等。第二个五年计划结束后,苏联有足够的能力来为军队生产先进的装备,基于西班牙内战的经验,苏联开始了对军队进行现代化武装。大家可以看到,苏联军队在二战中使用的的装备,几乎全是在1930年代后期研发完成开始生产的,譬如:SVT-40(1940年)T-34(1940年)KV(1939年)M-30(1938)ML-20(1937)YaK-1(1940)IL-2(1940)……

这是一幅二战初期苏联军队的插图,图中军官手持TT-33手枪,左1士兵手持 SVT-40半自动步枪并投掷一枚RPG-40反坦克手榴弹,左二手持PPD-40冲锋枪,前1 右1和右2则是M1891/30步枪,前2是一支SVT-40半自动步枪,剩下的那位则是DP机枪。图中左侧地面还有一挺M1910马克辛机枪,除了M1910机枪和DP外,其余装备皆是30年代出品。这些武器装备本身就是这一次军事改革中要为部队换装的,并且在之后的战争中也充分证实了它们的杀伤力和先进性。


扩编部队

说完了换装,下面来谈一谈扩军。上文曾经提到,1937年时,苏联军队的人数仅仅只有130万人,这一点军队在将来的的战争中显然是不够用的于是苏联决定要扩军,扩多少呢?在1941年5月斯大林在莫斯科军校学员毕业典礼的讲话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我们要建立起300个师,其中包括100个坦克师,其余的全是摩托化师。”依照计划,苏军在扩充后应该达到大约540万人,在当时来看这一人数足以应付大部分可能发生的战争。但是这时有一个问题:扩出来的新招募的那大部分都是基层士兵,你需要进行管理,还要对部队进行训练这就需要时间只有充足的时间才可以让部队从一群乌合之众变成适应战争的虎狼之师然而,一年的时间并不足以让他们完成足以应对战争的训练。二战时期士兵的训练问题是一个困扰了苏军很久的顽疾,甚至到了战后依然如此。此外,大清洗提拔了很多原来的基层军官。但是他们既没有时间来熟悉自己的部队,其能力也不足以指挥如此庞大的部队。譬如:一个西班牙战场的中尉飞行员,到1941年便升任空军少将统领白俄罗斯地区的空军力量。虽然他对自己怎么击落敌人那是相当擅长的,但“指挥几百架飞机在一个广阔的战场上争夺制空权”这一问题就不那么擅长了。因此也导致二战前期苏军各部队的指挥问题频发,不得不将大规模的部队拆分成较小规模的单位来便于指挥。

1941年劳动节阅兵,扩军完成后的第一次阅兵,没有出现什么新装备

革新战术

有了武器有了人还不行,你也要会怎么用这些人因而军队战术的革新更加重要。30年代不光是武器装备飞速发展的年代,也是军队战略战术飞速发展的年代。各种新式装备的运用还需要与之相对应的战术。步炮协同步坦协同空地协同三者协同,不要说二战,即使是现代,能做到的国家也没有几个。在一场战斗中,进攻方各种协同能达到的巅峰是什么?就是火力准备,炮火延伸后步坦协同已经开始发起冲击,同时空军战机能在双方阵线哪怕只距离50-100m依然可以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而不误伤友军

IL-2 1941型CAS模拟,此时兵线与敌人防御阵地距离100M

突破防线后,快速集群(坦克 摩托化步兵 骑兵)开始对敌方左右开始包抄,彻底瓦解敌方防御。一般来说,要想达到这样的水平,必须要至少两年的训练与数场大型演习或实战的检验方可大成然而对于当时的苏军而言纵深排列作战队形,梯次攻击等落后的战术布置还在大部分部队中使用其战术技能依然只相当于间战期的普通军队,相对于二战爆发时而言已经落后。

基辅大演习期间一架TB-3在水上空投了一辆T-37水陆两栖坦克


未完成的改革

那么苏军何时可以完成这次改革呢?按照斯大林本人在军校毕业典礼晚宴上的描述,在1943年末苏军可以完成这次军事改革,如果战局紧张,最快也要到1942年夏天才可以完成齐装满员的三百师。苏军在1941年完成了人员扩充,但是技术装备普遍缺编:坦克只有规定编制的35% 、卡车只有20%、无线电和通讯器材缺乏严重。这导致苏军在1941年战争爆发时出现了很多没有坦克的“坦克师”和没有卡车的“摩托化师”。这些装备不足,训练不够的步兵师大大拖累了1941年苏军的表现,打不过,跑不掉,为1941年边境之战的失利和西方面军与西南方面军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1939年的军事变革连同第三个五年计划因为二战的爆发而终止了,后人的目光被战争吸引,因而对这场未完成的军事改革并无多少着墨,从现存的历史档案中我们才可对上世纪三十年代联共布领导人强军的想法略知一二。如果苏联完成了这次改革,那么二战会有什么样的转变?没有人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历史也没有如果。但是可以肯定,一个实现了武器自动化、机动摩托化、协同空地化、战术现代化的军队,对纳粹而言绝对是比1941年的那个苏军更加棘手的对手。

参考资料:

[1] 沈志华 苏联历史档案选编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2

[2]郝英赋 二战苏联陆军单兵装备[M]北京:北京艺术与科学电子出版社 2013

[3]安·康·索科洛夫 战前的较量:斯大林VS希特勒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史图馆】不为人知的军事改革—记苏联1939年军事改革及影响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