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炎创:祖国永在我心中 作者:林楚河

在北京大学校园,至今竖立一块“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上刻着八年抗日战争期间,联大八百学子从军名单,其中有一个名字,叫陈炎创。陈炎创,潮汕抗日县长陈暑木长子,泰国支持辛亥革命侨胞陈绩绵老先生孙子。1907年,孙中山组建“同盟会”期间,从越南到泰国与旅泰侨胞共襄推翻腐败清朝大计,得到陈绩绵等广大爱国侨胞的热烈响应。为了祖国,本着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心愿,陈绩绵将自己在一处山巴的哒叻(贸易市场)经营权卖掉一半,捐钱为辛亥革命筹集军饷。
1923年11月12日,陈炎创出生於广东澄海樟林乡蓝厝围。1926年8月,未满3岁的陈炎创随父母到泰国曼谷谋生。陈炎创刚满8岁那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日本侵略者挑起了妄图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消息传到曼谷,陈家笼罩在一片忧国忧民的气氛之中,时身患重病的陈绩绵更加思念苦难深重的祖国。是年初冬,落叶归根,陈绩绵带着在泰国读小学四年级的陈炎创回国定居。1932年夏,为了祖国,陈暑木回国抗日。
在这个爱国的家庭里,耳濡目染,祖父、父亲的一言一行给陈炎创以潜移默化的影响,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滋润着他幼稚的心田。当得知父亲奔赴长城一线参加对日作战的消息,9岁的陈炎创即给前线的父亲写信:“亲爱的父亲,知道您已上前线抗日,我很高兴!您打仗时要注意,如果子弹打光了,您用刺刀刺杀鬼子,刺刀钝了,您用枪托揍,枪托断了,您用牙齿咬鬼子的喉咙,咬死他们。”
1939年2月,陈暑木调任广东饶平县县长,一家人迁至饶平县城三饶居住。陈炎创先后於广州广雅中学、汕头一中、梅县梅州中学求学。1939年7月在梅州中学高中毕业,8月以优异成绩考上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时16周岁。因抗战时局,清华、北大、南开三所大学成立西南联合大学,迁云南昆明办学。他在西南联大努力学习各门功课,还经常到学校图书馆看书阅报。1941年7月13日,中国共产党在国民联军中的喉舌《中山日报》(报社於宁夏银川),在显著位置,以“粤东我军克复黄冈”为题,报道了饶平县县长陈暑木带领潮汕军民浴血奋战10天,歼灭来犯日寇,“将黄冈城克复”的重大胜利。正在图书馆阅报的陈炎创,看到这则新闻报道,高兴万分,他为有这样一个抗日父亲而自豪。
1944年1月,援华抗日美军在昆明向西南联大征调军事工程技术人员,时正读大四的陈炎创应征,从军抗日。他先在昆明美军作战参谋部滇缅公路工程处当雇员(绘图、晒图)后为技术员。2月,陈炎创调后勤部工程处设计科任工程师。1945年8月,日本战败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9月,陈炎创完成征调任务,回校领取毕业证书,时陈炎创20岁。
1946年2月,陈炎创到粤汉铁路韶关总段任技术员兼任乌石分段桥梁工程师。
1949年4月,经地下党介绍,他参加中共地下党领导的“香港经济工作者协会”,从事革命工作。地下党组织交给陈炎创的任务是:以粤汉铁路工程师的公开身份为掩护,搜索铁路沿线桥梁位置及运输情况。1949年9月,国民党败退前要炸毁铁路桥梁,白崇禧派其少将参谋长沿粤汉铁路视察,作出破坏铁路桥梁部署,计谋炸毁曲江马坝、大坑等5座大桥,并已在桥梁要害处放置炸药。陈炎创获得上述重要情报之后,及时报告地下党组织,使组织采取措施,及时保护了国家交通命脉和人民生命安全。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香港经济工作者协会的地下党组织领导亲自带陈炎创到广州军事管制委员会报到。陈炎创即被安排在交通管制委员会工作,主要是协助铁路接管工作并视察被敌人破坏的铁路桥梁,组织人力及时抢修,使交通运输尽快恢复。当时,粤汉铁路中的曲江大桥,早在战争时期被严重破坏,他运用在西南联大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摸索制定修桥方案,在国内外专家指导下,日以继夜忘我工作,突破技术难关,不到2个月时间终于提前修复大桥,使粤汉铁路恢复通车。陈炎创立了功,被评为劳动模范,被选为广州市人民代表,并被任命为广州工务段桥梁主任。1951年3月,陈炎创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0年夏,朝鲜战争爆发。1952年12月,陈炎创在广州结婚,婚后第三天,他报名参加抗美援朝,告别新婚妻子,义无反顾奔赴朝鲜前线。
美军在朝鲜战争中,出动飞机5.8万架次,在铁路沿线扔下19万余枚炸弹(含定时炸弹),妄想使朝鲜陷入“前无粮草供应,后无援兵救援”的绝境。中朝双方决定在山地修建二条迂回铁路,陈炎创所在志愿军部队担负起这个任务。他设计一套新方案,采用新的施工方法,冒着枪林弹雨,与敌人抢时间抢速度,终于建成“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表现了中国人的智慧和骨气。
1954年抗美援朝结束,他回国后加入刚组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部队,先后担任铁道兵第六师工程部工程师、作战科长、铁道兵科研所高级工程师等职。陈炎创在铁道兵部队一干40年,直至1984年以正师级干部身份离休。
从1953年至1978年,陈炎创参加设计和施工的铁路有:黎湛、鹰厦、廉茂、贵昆、嫩林、京原、京通等。陈炎创1958年参加铁道兵首届党代会,1961年参加六师党代会,1963年参加铁道兵技术干部会议时,在中南海受到毛主席接见并合影留念。
1978年4月,陈炎创调铁道兵科研所任高级工程师,主编译写大量国外先进技术资料,主要有:《苏联第二条西伯利亚铁路概况》、《英军中·桁梁桥综述》、《国外模板体系及其应用》、《国外滑模体系及其应用》等。
离休后,陈炎创应邀参加《中国大百科全书》(土木工程卷)的编辑工作,任特约编辑,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颁发的《中国大百科全书》荣誉证书。由于生活的艰苦和不规律,他身患胃溃疡、胆结石、高血压等疾病,仍坚守岗位。晚年的陈炎创,回顾往事,微笑着幽默地说:“我是铁脚、马眼、神仙肚。”对于自己取得的成绩,他谦逊而坦然地说:“这一辈子,我感到并不虚度年华,我的年华,已经献给祖国最美丽的事业。”
2007年3月22日凌晨,陈炎创走完了他的人生历程,病逝于北京解放军总医院,享年84岁。
陈炎创是潮汕人的骄傲,人民的好儿子,人民永远怀念他;为了祖国,他献出了自己的一切,祖国永远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