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做鞋子也能成首富!代工耐克的台湾老板赚了1000亿

2021-06-18 10:09 作者:企知道  | 我要投稿

提起台湾首富,你会想到谁?

富士康的郭台铭,还是台积电的张忠谋。

都不是!

就在上个月发布的2021年中国台湾富豪榜,张聪渊以138亿美元身家拿下台湾首富。

张聪渊又是哪个新大佬呢?

张聪渊有“神秘鞋王”之称,他的华利集团今年4月份在A股创业板上市,上市后,华利集团市值总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中山首家市值超过千亿元的企业,也是A股首家市值突破千亿的纺服公司。

据招股书显示,华利集团成立于2004年,主营业务是制鞋,长期给耐克、匡威、彪马、Vans、UGG、安德玛等全球知名运动品牌做代加工。2019年,华利集团制造了1.8亿双鞋子。制鞋工厂更是开到了中国之外的越南、多米尼加、缅甸。

台湾制鞋业从1950年开始发迹,80年代达到顶峰,90年代因台湾劳动力成本上升、大陆政策利好等原因,有一波台湾代工厂陆续向大陆转移。张聪渊也是这波产业转移大潮中的一员。他与合作伙伴先后在台湾、广东等地投资了若干鞋厂,1999年将总部设在了广东中山。

随着国内劳动力价格逐渐提高,台湾制鞋又迁往东南亚的越南、缅甸、印尼等地。廉价劳动力和土地租金、完备的供应链、优惠关税等为华利集团带来了可观的利润。

与申洲国际、立讯精密、欧菲光等各行业的代工企业相似,华利集团的长期稳健发展也离不开大客户稳定的订单和支付保障。华利集团在2013年成为耐克主要供应商,推动了其业务的快速增长。

但是,代工企业对大客户依赖性高,如果过度依赖单一客户也会为企业自身带来枷锁。今年3月,苹果代加工企业之一欧菲光被苹果公司踢出供应链,导致其市值大跌损失数百亿。由于没有订单,大量为了苹果投入的产线都成了负担,随后闻泰科技又以24.2亿元,收购欧菲光出售的摄像头业务及产线资产。

欧菲光的遭遇足以令整个国内苹果产业链为之警醒,欧菲光是否有底气与实力面对大客户的变化,面对国内外市场的变化。或许在一开始未雨绸缪、持续创新、多元化发展才能应对自如。

虽然华利仍处于成长阶段,单一品类代工,单一客户的占比过高。随着同行和下游市场竞争的加剧,华利集团面临重重考验,其中的风险也不容小觑。

成于耐克,如何不败于耐克呢?代加工企业如何转型?

代工模式由于技术含量低、产品研发设计和销售渠道都控制在委托商手里,代工企业议价能力弱,利润空间低,还要承担自建工厂、设备折旧和生产管理等风险。一旦市场出现波动,出现订单不足,就会面临生存危机。

格兰仕刚一开始只是做代工,靠贴牌出口迅速做大,在过去20多年里,格兰仕出口欧洲各国的家电总量接近2亿台。格兰仕在做代工的同时注重技术研发。并以自主品牌在全球销售,从研发、设计、生产全链路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品牌。目前,格兰仕已在全球多个发达国家设立了研发中心和分支机构,产品覆盖近200个国家和地区。

松腾实业2003年开始研发扫地机器人,10多年来主要为霍尼韦尔、惠而浦、飞利浦等品牌做代工,每年生产超过100万台扫地机器人被贴上知名大牌而送往全球。2015年,该公司推出自主品牌“家卫士”,并借助电商平台积极转型,发展内需市场,用稳定的需求推动了企业自身的成长。

纵观华利、欧菲光等几家代工企业的发展路径,都或早或晚的享受到了时代的红利,但这种模式追根到底是把企业的生杀大权部分交到了别人手里。而像格兰仕、松腾这种走独立品牌发展的企业虽然可能损失部分短期利益,但却把企业的长期命运牢牢的攥在了自己手里。靠代工起家的企业大多有钱有技术,只需要规划好品牌战略,完善研发和设计能力,便能走出一条自主品牌发展之路。至于渠道,大部分代工企业生产的产品都可以依靠线上营销和完善的物流打开销路。


做鞋子也能成首富!代工耐克的台湾老板赚了1000亿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