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汉(2)----吕后乱定大汉归中兴
大家好啊,这里是不停加更的小杨,稍作休息,我们又见面了。公元前195年,由于高祖刘邦晚年在废立太子的问题上犹豫不决,时常觉得长子刘盈生性太过软弱,想废掉他的太子之位而改立宠妃戚夫人之子——赵王刘如意为太子,吕雉没有办法,向张良问计,在张良,叔孙通,周昌等等一众老臣的据理力争之下,刘邦终于改口不再提废立之事,正式册封刘盈为储君。
公元前195年,高祖刘邦病逝,他的儿子刘盈即位是为汉惠帝,惠帝尊吕雉为皇太后,摄政。吕后任命陈平为郎中令,主管宫殿门户,还有辅导惠帝的职责,同时让审食其为左丞相,基本上并未为难旧臣。但作为女人,对于刘邦生前的宠姬们,吕后开始了疯狂的报复。
吕后下令把戚夫人关在宫中永巷里,剃去头发,带上刑具,穿上土红色的囚服,做舂米的苦活。她又派使者去召赵王刘如意,使者三次往返,赵相周昌对使者说:“高帝生前把赵王嘱托给我,赵王年纪小,我听说吕太后怨恨戚夫人,想把赵王召去一齐杀掉,我不敢让赵王去。而且赵王也病了,不能接受命令。”吕太后听到回报,大为愤怒,便先派人去召周昌。待周昌到了长安,才派人再去召赵王。赵王前来,还未到达时,汉惠帝听说吕太后要对赵王动怒,便亲自去灞上迎接赵王,与他一起入宫,自己带着他一同吃饭睡觉。吕后想杀掉刘如意,但并未找到机会。
此时的戚夫人早已是阶下之囚,只能在舂米时苦中作乐,唱歌道:““子为王,母为虏。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此言一出,更是触动了吕后的神经。于是在十一月,惠帝出门打猎之时派人用毒酒毒死了赵王刘如意,黎明,惠帝回宫时,赵王已经死了。
吕太后又下令砍断戚夫人的手、脚,挖去眼珠,熏聋耳朵,喝哑药,让她呆在厕所里,称她为“人彘”。过了几天,吕太后便召惠帝来看“人彘”。惠帝见后,问知这就是戚夫人,便大哭起来,从此患病,一年多不能起身。并请求吕后说:‘此非人所为。臣为太后子,终不能治天下。’不想再过问政事。

前194年,相国萧何病重,惠帝亲自去看望他,并询问何人能够继任丞相之职,萧何相信惠帝心中已有答案,于是反问他,惠帝终于说出了他的想法--曹参继任。萧何听至此,放心地闭上了眼睛。于是朝廷正式任命曹参为相。曹参当平民时,和萧何相交甚好;及至做了将相,两人有些隔阂。到萧何快死时,所推举接替自己的贤能之人惟独曹参。曹参接替做了相国后,所有的条令都不做变更,一律遵照萧何当年的规定,这就是著名的成语“萧规曹随”的出处。
曹参挑选各郡各封国中为人质朴、拘谨不善言辞、敦厚的长者,召来任命为丞相的属官。对那些言谈行文苛刻、专门追逐名声的官员,都予以斥退。然后日夜只顾饮香醇老酒。卿、大夫以下的官员及宾客见他不管政事,来看望时都想劝说,曹参却总是劝他们喝酒;喝酒间隙中再想说话,曹参又劝他们再喝,直到喝醉了回去,始终没机会开口说话。这样的情况成为常事。曹参见到别人犯有小错误,也一昧包庇掩饰,相国府中终日无事。
曹参的儿子在宫中为官,惠帝见曹参终日不理政事只顾饮酒,心中虽有不满,也不能对老臣当面发威,便让曹参的儿子试图侧面敲打一下,结果硬生生被顶了回来。及至曹参入宫面见惠帝之时,惠帝向他提起,曹参立即脱下帽子谢 罪,说:“陛下自己体察圣明威武相比先帝如何?”惠帝说:“朕哪里敢比高帝!”曹参又问:“陛下再看我的才能比萧何谁强?”惠帝说:“你好像不如他。”曹参便说:“陛下说得太对了。高帝与萧何平定天下,法令已经明确。如今陛下垂手治国,我们臣下恭谨守职,大家认真遵守不去违反旧时法令,不就够了吗!”惠帝说:“善。”
也许我们会批评曹参尸位素餐,空占着丞相之职却不理政事,但实际上,这是汉初的现实情况决定的。高祖刘邦带着一批文臣武将打下万里江山,现在正是与民休息的时候,我们在上篇也提到过,刘邦将在定陶收编的韩信军队全部遣散回家务农。吕后摄政后,执行的也是高祖的遗志,以至于匈奴的冒顿再度来犯时,汉朝方面采取的也是和亲政策,驳回了樊哙的讨伐请缨,毕竟白马山之围尚历历在目,此时不宜与匈奴撕破脸皮开战。曹参任相三年,汉朝的民生得到了极大的恢复与保障,王安石赞他是明世英宰,乃:
曹参为相国,日夜饮醇酒不事事,而画一之歌兴。王导辅佐三世,无日用之益,而岁计有余,末年略不复省事,自叹曰:“人言我愦愦,后人当思我愦愦。”谢安石不存小察,经远无竞。唐之房、杜,传无可载之功。赵韩王得士大夫所投利害文字,皆置二大瓮,满则焚之。李文靖以中外所陈一切报罢,云:“以此报国。”此六七君子,盖非扬已取名,了然使户晓者,真名世英宰也!岂曰不事事哉? 百姓对他也颇有赞赏,称道:“萧何为法,较若画一;曹参代之,守而勿失。载其清净,民以宁壹”。

公元前188年,相国曹参病逝,吕后任命陈平为左丞相,王陵为右丞相,没过多久,惠帝刘盈就在郁郁终日中病逝,时年仅23岁。由于惠帝无子,吕后便让惠帝的皇后张氏找来一个民间的儿子抚养,并杀死他的母亲,让他做皇帝。吕后称制,诸吕时代正式开启。
吕后在朝议时,提出准备册封几位吕氏外戚为诸侯王,征询右丞相王陵的意见,王陵回答说:“先帝曾与群臣杀白马饮血盟誓:‘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今王吕氏,非约也。”太后很不高兴,又问左丞相陈平、太尉周勃,二人回答说:“先帝统一天下,分封刘氏子弟为王;现在太后临朝管理国家,分封几位吕氏为王,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太后听了很高兴。朝议结束后,王陵责备陈平、周勃说:“当初与高皇帝饮血盟誓时,你们二位不在场吗?现在高帝驾崩了,太后要封吕氏为王,你们即使是要逢迎太后意旨而背弃盟约,可又有何脸面去见先帝于地下呢?”陈平、周勃对王陵说:“现在在朝廷之上当面谏阻太后,我二人确实不如您;可将来安定国家,确保高祖子孙的刘氏天下,您不如我二人。”王陵无言答对。十一月,太后明升王陵为太傅,实际上剥夺了他原任右丞相的实权;王陵于是称病归家。
为了安抚刘氏宗室,吕后先立号称是惠帝之子的刘强为淮阳王,刘不疑为恒山王。又指使宦官大谒者张释委婉巧妙地向大臣们说明太后分封吕氏为王的本意。于是,大臣们识趣地奏请太后立悼武王吕泽的长子郦侯吕台为吕王,把属于齐国的济南郡割出来,另立为吕国,于是吕后顺理成章地封自己的族人吕台为吕王。
少帝渐渐长大,自知并非张皇后的儿子,就发牢骚说:“皇后怎么能杀了我的生身之母而冒充我的母亲!我成人之后,就要复仇!”吕后得知,就把少帝幽禁于后宫的永巷中,宣称少帝患病,任何人不得与少帝相见。太后告诉群臣说:“如今皇帝长期患病不愈,精神失常,不能继承皇统治理天下了;应该另立皇帝。”群臣都顿首回答:“皇太后的旨意,是为天下百姓着想,对于安宗庙、保国家必定产生深远影响;群臣顿首奉诏。”于是吕后废掉少帝并派人将其暗杀。五月,吕后立恒山王刘义为皇帝,改名为刘弘。由于太后称制治理天下,所以新皇帝即位不称元年,至此吕氏势力达到顶峰。
可随着吕后年龄渐长,她逐渐开始对天下有些力不从心了。
朱虚侯刘章,年方二十,身强力壮,对刘氏宗室不能执掌政权心怀不满。他曾经在后宫侍奉太后参加酒宴,太后令刘章为监酒官。刘章自己请求说:“我本是将门之后,请太后允许我按军法监酒。”太后回答:“诺。”酒酣之时,刘章请求吟唱一首《耕田歌》;太后准许。刘章吟唱道:“深耕播种,株距要疏;不是同种,挥锄铲除!”太后知其歌中所指,默然无语。一会儿,参加宴席的诸吕中有一人醉酒,避席离去,刘章追上来,拔剑斩了此人,还报太后说:“有一人逃酒而走,我以军法将他处斩!”太后及左右人等都大吃一惊,但因业已同意他以军法监酒,也就无法将他治罪;于是散去。从此之后,诸吕都很惧怕朱虚侯刘章,即便是朝廷大臣也都要倚重他,刘氏宗室的势力由此而增强。

左丞相陈平担忧诸吕横暴,自己又无力制止,恐怕大祸临头,曾独居静室,苦思对策。恰在此时思想家陆贾来访,未经通报直入室中坐下,陈平正苦思冥想,竟未察觉。陆贾说:“丞相思虑何事,竟然如此全神贯注!”陈平说:“先生猜测我思虑何事?”陆贾说:“您富贵无比,不会有什么欲望了;但是,您却有忧虑,不外乎是担心诸吕和皇上年幼罢了。”陈平说:“先生猜得对。此事应该怎么办呢?”陆贾用自己的学识点拨地陈平豁然开朗,他说:
“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将相和调,则士豫附;天下虽有变,权不分。为社稷计,在两军掌握耳。臣尝欲谓太尉绛侯;绛侯与我戏,易吾言。君何不交欢太尉,深相结”!(《资治通鉴.汉纪五》)
很显然,陆贾注意到了问题的关键,希望陈平能和太尉周勃交好,陈平听闻此言后大呼畅快。接着陆贾为陈平谋划将来平定诸吕的几个关键问题。陈平采纳陆贾的计谋,用五百斤黄金为周勃祝寿,举办丰盛的宴席,太尉周勃也以同样的礼节回报。陈平与周勃互相紧密团结,吕氏图谋篡国的心气渐渐衰减。为表感谢,陈平送给陆贾一百个奴婢、五十乘车马、五百万钱做为饮食费。

前180年秋季,太后病重,恐吕氏天下不保。于是下令任命赵王吕禄为上将军,统领北军;吕王吕产统领南军。太后告诫吕产、吕禄说:“封立吕氏为王,大臣心中多不服。我就要去世,皇帝年幼,恐怕大臣们乘机向吕氏发难。你们务必要统率禁军,严守宫廷,千万不要为送丧而轻离重地,以免被人所制!”太后去世,留下遗诏:大赦天下,命吕王吕产为相国,以吕禄之女为皇后。高后丧事处理完毕,改任左丞相审食其为太傅。
诸吕打算作乱,因惧怕大臣周勃、灌婴等人,未敢贸然行事。朱虚侯刘章娶吕禄之女为妻,因而得知吕氏阴谋,就暗中派人告知其兄齐王刘襄,让齐王统兵西征,朱虚侯、东牟侯为他做内应,图谋诛除吕氏,立齐王为皇帝。齐王就与他舅父驷钧、郎中令祝午、中尉魏勃暗中密谋发兵。齐相召平反对举兵。八月,齐王准备派人杀国相召平;召平得知,就发兵包皮围了王宫。魏勃欺骗召平说:“齐王没有汉朝廷的发兵虎符,就要发兵,这是违法的。您发兵包皮围了齐王本是对的,我请求为您带兵入宫软禁齐王。”召平信以为真,让魏勃指挥军队。魏勃掌握统兵权之后,就命令包皮围相府;召平自杀。于是,齐王命驷钧为相,魏勃为将军,祝午为内史,征发齐国的全部兵员。
太尉周勃想进入北军营垒,但被阻止不得入内。襄平侯纪通负责典掌皇帝符节,周勃便命令他持节,伪称奉皇帝之命允许太尉进入北军营垒。又命令郦商的弟弟郦寄和门客刘揭先去劝说吕禄:“陛下指派太尉代行北军指挥职务,要您前去封国。立即交出将印,告辞赴国!否则,将有祸事发生!”吕禄认为郦寄不会欺骗自己,就解下将军印绶交给典客刘揭,而把北军交给太尉指挥。太尉进入北军时,吕禄已经离去。周勃进入军门,下令军中说:“拥护吕氏的袒露右臂膀,拥护刘氏的袒露左臂膀!”军中将士全都袒露左臂膀。周勃就这样取得了北军的指挥权。但是,还有南军未被控制。陈平召来朱虚侯刘章辅佐太尉。太尉令朱虚侯监守军门,又令平陽侯曹告诉统率宫门禁卫军的卫尉说:“不许相国吕产进入殿门!”
吕产不知吕禄已离开北军,进入未央宫,准备作乱。吕产来到殿门前,无法入内,在殿门外徘徊往来。周勃怕未必能战胜诸吕,没敢公开宣称诛除吕氏,就对朱虚侯说:“立即入宫保卫皇帝!”朱虚侯请求派兵同往,太尉拨给他一千多士兵。朱虚侯进入未央宫门,见到吕产正在廷中。时近傍晚,朱虚侯立即率兵向吕产冲击,吕产逃走。适时,天空狂风大作,吕产所带党羽亲信慌乱,都不敢接战搏斗;朱虚侯等人追逐吕产,在郎中府将吕产杀死。朱虚侯已杀吕产,皇帝派谒者持皇帝之节前来慰劳朱虚侯。朱虚侯要夺皇帝之节,谒者不放手,朱虚侯就与持节的谒者共乘一车,凭着皇帝之节,驱车疾驰,斩长乐卫尉吕更始。事毕返回,驰入北军,报知太尉。太尉周勃起立向朱虚侯拜贺说:“最令人担忧的就是吕产。现在吕产被杀,天下已定!”于是,太尉派人分头逮捕所有吕氏男女,不论老小一律处斩。捕斩吕禄,将吕乱棒打死,派人杀燕王吕通,废除鲁王张偃,同时改封济川王刘太为梁王,派朱虚侯刘章去告知齐王,吕氏已被诛灭,令齐国罢兵。
吕氏既以被铲除,拥立谁为新帝成了大臣们思虑的问题。陈平,周勃等老臣暗地里商量说:“少帝,梁王、淮阳王、恒山王,都不真是惠帝的儿子,当年吕后设计取他人的儿子,杀死他们的生母,把他们收养在后宫中,令惠帝认做儿子,立为继承人和诸侯王,用来加强吕氏的力量。现在,吕氏已被灭族,但吕氏所立的人,很快就要长大,等他们掌握实权,我们恐怕都要被灭族!不如从诸侯王中另选最贤者立为皇帝。”有人说:“齐王,是高帝的长孙,可立他为帝。”大臣们都说:“吕氏正因为外戚强横,几乎危及皇帝宗庙,摧残功臣,现在齐王的舅舅驷钧,为人暴恶好像戴着冠帽的老虎,假若立齐王为帝,驷钧一族就会成为第二个吕氏。代王是高帝在世诸子中年龄最大的一位,为人仁孝宽厚,太后薄氏一家谨慎温良。立年长的本来就名正言顺,更何况代王又以仁孝而闻名于天下呢!”于是,大臣们共同议定拥立代王为帝,并暗地派人召代王入京。
代王,即驻守在燕地边境的代王刘恒,是刘邦宠姬薄姬的儿子。消息传到燕地,刘恒派太后的弟弟薄昭和中尉周昌进京面见太尉周勃,周勃向他们详细面陈了拥立代王为帝的想法。
周昌回报,刘恒于是进入都城长安,住在长安的代国官邸,朝廷群臣都护送到官邸。丞相陈平等人再次跪拜启奏说:“刘弘等人都不是孝惠帝的儿子,不应侍奉宗庙做天子。大王是高帝的年长之子,应继承皇统。我们恭请大王登基做皇帝!”代王谦逊地按宾主的礼仪面向西,辞谢了三次,又按君臣之仪面向南,辞谢了两次,于是,即皇帝位;群臣按朝见皇帝的礼仪和官秩高低排班侍立。
公元前179年,代王刘恒正式即皇帝位,是为汉文帝。从敲定皇帝人选来看,实际上老臣们是有自己的思考的,吕后称制,开创了汉朝外戚干政的先河,为了保住刘氏江山社稷,这些老臣或多或少地都做出了自己的努力,而身后之事,也就不由他们所掌控了。
文帝正式即位,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兴时代,即“文景之治”。有关于文景之治的相关述说,我们就放在下一篇与大家娓娓到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