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同构,礼乐相成 ——走进《山西聚落》

山西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传统聚落分布广泛,数量众多。山西境内的传统聚落,规模巨大,布局巧妙,质量之上乘,在全国实属罕见,其不仅形态丰富,而且呈地域性分布。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山西拥有6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6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30处历史文化街区,1726处历史建筑,15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96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550处中国传统村落,53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上,不同阶层、不同地域的人群都在寻找适合自身文化要求的聚落形态,形成了在秩序、空间、形态以及建造技术、艺术等方面不同的聚居方式。山西是中国北方汉民族地区传统村落保存数量最多、传统风貌保护最完整、村落集聚度最高的省份,是华夏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从时间上来看,山西传统聚落时代久远,序列完整;从空间上来看,山西传统聚落形态多样,异彩纷呈;从物质遗存上来看,山西传统聚落数量众多,类型丰富。
从北撖遗址,到商城遗址、北魏平城、蒲州府城,再到太原府城、宁武府城、平阳府城、平遥古城……;从晋北防御寨堡到晋中商贸集聚,到晋西就势垒窑,再到晋南聚族而居、晋东官商民堡……;从商贸驿道,到沿河而居,再到依山而筑……;山西聚落以其多样的地貌环境和人文环境、多元的社会环境及其精湛的营造技艺,为我们留下如此丰富而绚丽的文化遗产。
▼山西聚落航拍图

平遥古城

碛口古镇

偏关老牛堡

桃叶坡村

平定南庄村

岳家寨

汾西师家沟村

李家山村
“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国家重大出版工程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中国传统聚落保护研究丛书”近日已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作为分册之一的《山西聚落》,从多学科角度和广阔而深入的层面带领我们认识山西传统聚落,认识古代博大精深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传统人居环境建设规律和机制,以及完善我国古代城乡建设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中国传统聚落保护研究丛书
山西聚落

书名:中国传统聚落保护研究丛书 山西聚落
作者:王金平、王占雍、徐强、曹如姬
征订号:36639
ISBN:978-7-112-25744-7
内容提要
本书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人工环境等方面,揭示影响山西传统聚落变迁的因素和机制;从历史地理学、聚落考古学、聚落地理学、文化人类学、城乡规划学、建筑学等多学科角度,分析山西传统聚落产生、发展及其演变的轨迹;研究山西城镇聚落和乡村聚落的遗存现状、地理分布、空间类型、组织结构、构成要素、形态特征、肌理风貌、聚落景观等;结合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试图建立山西传统聚落保护与发展的理论框架和实施策略;为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建设美丽乡村,提供可资借鉴的思路和途径。
作者简介
王金平
王金平,汉族,祖籍山西省孝义市,教授,科学技术史博士,“三晋英才”支持计划拔尖骨干人才,在学校各级部门及领导支持帮助下,与同仁一道发起创建太原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并担任首届院长,目前该学院已经成为山西省引领建筑类教学与科研的重要平台。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专家,中国城市规划学会理事,山西省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建筑学会民居建筑学术委员会委员,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服务乡村振兴学会联合体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山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古建筑保护与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山西省勘察设计协会传统建筑分会名誉会长。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晋商传统聚落的形态特征及其持续利用方式研究(50778117)”等各类科研项目数10项。甘于寂寞和清贫,长期致力于城乡聚落与建筑遗产保护研究工作。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下,利用15年时间连续出版“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中国民居建筑丛书:山西民居》“十二五”国家重点图书《中国古建筑丛书:山西古建筑》“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中国传统聚落保护研究丛书:山西聚落》等,为文化大省山西城乡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石。参与编写国家标准2部,发表学术论文120余篇,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各类奖励10余项。数十年如一日,持续关注山西省高平市良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保护与发展工作,并担任“良户书院”名誉院长,2018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以春节特别节目《希望的田野:良户的守护》为题目进行了深度报道,为我国城乡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及传承事业,发挥了示范和引领作用。

王占雍
王占雍,汉族,出生于山西省太原市,2020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并获得太原理工大学艺术专业硕士学位,同年作为太原市引进人才入职政府部门工作,目前在高等学校从事科研工作,山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古建筑保护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长期以来,持续热爱山西深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在《西部人居环境学刊》《建筑遗产学刊》《工业建筑》等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参与编制地方标准1部,正在申请专利1项,完成历史建筑测绘项目10余项,完成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3项。

徐强
徐强,祖籍广东省五华县,副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太原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研究中心主任,太原市聚川建筑设计事务所合伙人。中国建筑学会民居建筑学术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建筑勘察设计协会建筑学分会副秘书长,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创会会员。长期致力于地域性建筑设计实践、建筑教育、传统聚落保护与发展研究,合著有《山西聚落》、《山西古建筑》(上、下)、《山西民居》、《苗族建筑—延续承民族文化的载体》。《山西古建筑》获山西省第十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
作为太原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聚落遗产与古建筑保护导学团队主要成员,科研工作主要集中在传统聚落和建筑遗产保护。担任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山西省乡村建设评价负责人,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农房建设沁源试点负责人;主持省级教改项目“基于乡村振兴实践的建筑学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主持“基于实景融合的传统聚落营建技艺虚拟仿真实验”。长期坚持建筑设计创作,探索地域建筑设计语言的当代表达,建立了基于倾斜摄影和全景影像数据为基础的聚落空间虚拟仿真研究模式,和设计过程预评价的在地可视化,主持完成各类建筑设计项目百余项。

曹如姬
曹如姬,汉族,祖籍浙江省永康市,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太原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会员,山西省土木建筑学会古建筑保护与研究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长期从事山西地区的传统聚落与传统建筑保护、美丽乡村建设、居住区规划设计的研究与实践工作,主持并参与各类研究课题10余项,参与编制地方标准1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主要研究领域为城乡聚落遗产保护规划、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等。
03
精美内页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