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ICC组内相关系数案例分析

2023-07-28 17:52 作者:SPSSAU官方账号  | 我要投稿

一、案例介绍

当前有3位专家,同时根据测试结果对8名同学的智商进行打分,打分结果如下:

试分析3位专家的打分一致性。

二、问题分析

研究3位专家对8名同学的智商打分值的一致性,此类情况可使用ICC组内相关系数,或者Kendall W协调系数进行一致性检验。本案例为定量数据进行一致性测量,一般使用ICC组内相关系数进行分析。

三、软件操作及结果解读

(1)原理说明

1、三类系数对比

ICC组内相关系数用于测量评分数据一致性水平,相比于Kappa和Kendall系数使用范围更广,适用于定量和定类数据。这三个系数的功能类似,使用上需要注意,对比说明如下:

首先从数据类型适用性上判断:ICC适用于定量;但是Kappa一致性系数通常用于定类数据一致性;以及Kendall W协调系数用于定量数据,尤其是定序等级数据。

2、ICC模型选择

ICC组内相关系数的计算有3种模型,分别是:双向混合模型、双向随机模型、单向随机模型。ICC模型选择共涉及三个方面,分别为单向/双向、混合/随机、一致性/绝对一致性;除此之外:3种模型均会输出单一度量或者平均度量这两个指标值。结合3种模型,以及计算类型和度量标准,ICC模型一共可分为六个,如下表汇总:

有关ICC模型选择问题,可以查看SPSSAU帮助手册详细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ICC组内相关系数

本案例不考虑系统误差,且针对3位专家给出的原始数据进行分析,因此使用ICC(C,1)进行分析。

(2)软件操作

将数据上传至SPSSAU系统后,在实验/医学研究模块,选择【ICC组内相关系数】,将3位专家的打分数据拖拽到右侧分析框中,模型选择“双向混合/随机 一致性”,点击“开始分析”,操作如下:

(3)结果解读

SPSSAU输出ICC组内相关系数分析结果如下:

使用ICC(C,1)模型进行分析,得到ICC组内相关系数为0.7148,95%CI为0.3364~0.9271。ICC组内相关系数介于0.6和0.8之间,说明3位专家的打分一致性程度较强。

四、结论

使用ICC组内相关系数,具体为ICC(C,1)分析3位专家对8名同学智商打分值的一致性。一般来讲,ICC <0.2则说明一致性程度较差;0.2~0.4之间说明一致性程度一般;0.4~0.6之间说明一致性程度中等;0.6~0.8之间说明一致性程度较强;0.8~1.0之间说明一致性程度很强。分析结果显示,ICC组内相关系数为0.7148,说明3位专家的打分一致性程度较强。

五、知识小贴士

1、SPSSAU共提供三类ICC模型选项,应该如何选择?

汇总说明如下:

2、怎么选择正确的ICC模型?

单向/双向

若希望研究测量的数据是否完全相等时,此时选择单向ICC模型。

若希望研究测量数据之间的一致性程度,此时选择双向ICC模型。

混合/随机

双向混合和双向随机模型,从原理角度进行了区分,从算法计算的角度看,其二者的数字计算结果完全一模一样。因而在分析时,只需要描述选择过程,计算结果上双向混合和双向随机模型的结果完全一致。

一致性/绝对一致性

如果研究中考虑系统误差问题,此时需要选择绝对一致性计算类型。如果不需要考虑系统误差时,此时选择一致性计算类型。特别说明一点在于,单向模型只有绝对一致性。

除此之外,3类模型均会输出单一度量或者平均度量这两个指标值。

单一度量/平均度量

单一度量:比如多位医生通过一项测试对抑郁症患者进行抑郁程度打分。此时数据为原始数据,应该使用单一度量。

平均度量:比如多位医生通过对抑郁症患者进行多项测试,得出平均值,进行打分,此时的数据为多项测试平均后的得分,故应该使用平均度量。

ICC组内相关系数案例分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