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局 | 东北四站-再谈电影感
熟悉小编的朋友想必对“Sony电影感创作坊”已经十分了解了,持续跟进了这么多站,对于Sony电影感创作坊的线下巡展活动的内容已经很熟悉了,所以这次,我们不再聊现场经验分享,不再聊现场设备体验,我们升华一下,聊一聊Sony电影感创作坊线下体验会的核心思想——“电影感”。
在开始之前呢,还是要先和大家汇报一下,Sony电影感创作坊线下巡展活动,已经走过了太原、西安、兰州、大连、沈阳、长春等多个国内重要城市,今天,Sony电影感创作坊来到了中国最北方的省会城市——哈尔滨,哈尔滨的小伙伴不要忘记去现场哦。下面我们开始正题。

什么是“电影感”
电影感,从外在观感来讲,是具有明显特征的,比如2.35的幕幅、比如变形宽银幕镜头的畸变和炫光等等。从电影史发展的轨迹来讲,这些表面特征是发展变化的,比如默片时代的电影感和有声电影的电影感,以及宽银幕时代的电影感自然有区别。简单来讲就是,以我们多年的观影经验,判断一部视频是否像电影。
内在体验上的电影感,则是指向了“电影形式”与“电影思维”。这种形式与思维,可以是叙事上的,可以是传递含义的方式上的,可以是抒情上的,可以是塑造和扭曲时间上的。例如你看多了安哲罗普洛斯,培养了欣赏长镜头的感知力,这种感知力又帮助你更好的欣赏其他电影作者的作品,同时也帮助你创作更具风格化的影视作品。这个维度上的电影感,不管是默片还是有声片,不管是黑白片还是彩色片,从逻辑上来讲都是通用的。这部分比较难理解,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文末留言,我们一起来交流。

怎么塑造“电影感”
说到电影感,拍电影、拍好电影应该是很多人的梦想,充足的资金、富足的时间、靠谱的团队,成为很多人的期待,也成为很多人的困境。很多电影创作人往往囿于预算、甲方、场地、时间、经验、团队等各种限制,让一部好电影夭折。但是反观一些小团队,往往能够在创造一些“奇迹”,在灯光、人员、资金并不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反而取得一些骄人的成绩。

虽然我们应当将目光聚焦于普适性的案例之上,但是不得不说的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个案逐渐变多,个人创作、小团队创作正在成为主流,君不见,短视频已然大火,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短视频平台正在成为主流,青年亚文化也正在成为主流文化,电影感也不仅仅束之于电影之中,电影感这一名词虽然尚无科学的定义,但是在短视频行业已然成为高规格的代名词。
那么,如何让拍出来的视频更具“电影感”呢?小编从设备方面列举了三点。
1.选择合适的摄影机、摄像机
设备方面,不管是短视频的拍摄,还是电影大片的拍摄,相应的摄影机、摄像机是不可缺少的,小编并不鼓吹“唯设备论”,小编并不认为是越贵的机器越好,与你的拍摄相匹配的机器才是最恰当的。
摄影机、摄像机的选择是决定视频观感的第一步,胶片或数码、镜头适配类型、相机设置和可用的配套设备,都决定着视频的拍摄质量。市场上有太多适用于不同场景不同需要的相机,因此在选择的过程中更加容易迷茫。在选择的过程中呢,也要明确一点,设备并非一味追求昂贵,适合自己便可,调性一致才更容易产出优质作品。小伙伴们切莫“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2.选择合适的镜头
从长远来看,花钱购买更多适配镜头比购买相机更有利于适用各种环境的拍摄。因此镜头的选择对于“电影感”来说会更容易取得效果。
相机镜头与相机机身结合使用以捕捉光线,从根本上创建图像。定焦镜头是最常用于电影制作的镜头,与具有可变焦距的变焦镜头不同,定焦镜头具有固定焦距。焦距是透镜和相机传感器之间的距离,通常以毫米为单位。
拍摄同样的场景,同样的镜头,但是不同的焦距会形成功能完全不同的效果。24mm角度更宽阔,景深更广,能够包含几乎背景中的所有信息。但是在85mm的焦距下,背景视角变得十分有限,甚至无法分辨是不是还在同一个场景之内。

3.选择合适的稳定器与构图
想要获得更好的“电影感”,不仅与相机、镜头有关,关于拍摄中的构图以及移动相机的手法也息息相关。
纵观好莱坞式的电影和低成本微电影,在构图中很重要的就是“screen depth”,是好莱坞电影中很刻意的在背景中的置景和环境让演员表演的区间。很多微电影在很狭小的场地里拍摄的,相反好莱坞都是在很大的场地空间里拍摄,虽然电影规模很难去模仿,但是可以给我们很多启发。

此外,在以往的电影拍摄中,通常在移动拍摄时可借助轨道车、摇臂来降低摄影机的抖动,或者依靠斯坦尼康实现一些艰难环境中的移动拍摄。而便携式的稳定器的存在使得相机的移动与运镜变得更加简单而且方便。
一个好用的稳定器能够使你在步行移动中手持相机拍摄稳定的画面,并且快速移动的前景与缓慢移动的拍摄主体能够形成鲜明的对比,制造一种观众在电影中“快速移动”的代入感,能够起到更棒的效果。

“电影感”不是买或者租最贵的摄影机,不是用昂贵的变宽镜头或者拉丝镜片,不是滥用浅景深。实现“电影感”没有捷径,唯有不断提升自己基本功、选择合适的工具,不轻易妥协,尽可能提升影像品质。愿各位朋友有志于影像事业的朋友,都能在这条路上不断开拓进取,实现自己的“电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