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暗店街

2023-10-15 19:53 作者:V在复仇  | 我要投稿

《暗店街》是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法国当代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作品。这是一本能让你当做电影来看的小说,画面感十足,同时也像是梦里的景象,稍纵即逝。意识流文风感觉就如柔柔凉凉的雾,情绪缓缓的在空中游移,自然不加矫饰,喑哑黯淡,清冷却不失轮廓。 小说讲述了一个因战争偷越边境时遭遇劫难的男人,在受到极度刺激后丧失了过去的记忆。私家侦探于特因感于自己身世突然间好似石沉大海,恻隐之心收留并给了“我”新的身份居依·罗郎。在于特退休之际,“我”决定揭开自己的经历与身世之谜。 语焉不详的线索,莫可名状的情绪,错乱残缺的记忆,回忆构建的现实,人就像时空之中一个符号,怎么也拼不出完整的过去。莫迪亚诺像法国文坛的王家卫,镜头前寂静的街道、建筑物、锁住的门、门廊、门厅,还有巴黎的公寓,以及后来的那些林中小径道,深密的花园丛林,鳞次栉比、迷宫似的楼群、楼梯和电梯中,像无数蜂窝一样,令人眩晕。轻柔冰冷的雾笼罩在空气中,“我”根本无法看清眼前的东西,我的真实身份就隐藏在无以言表的迷宫和雾里,黑黢黢又多了几分神秘,跟着文字,也似乎身临其境般,想发现什么又害怕发现什么。 每个线索背后又暗藏着某种隐隐不安,回忆让人渴望而事实又无法回首。阴暗恐怖的年代里,从失忆寻找记忆,支离破碎一点点的拼图,结局并不是想象的那样完整,但是生活恐怕也就是这个样子。生命转瞬即逝,我们寻找来路,但是我们都回不去了,只能是继续走上前途。他通过种种线索搜集到许多片断,环环相扣,这究竟是他的一生,还是他冒名顶替的另一个人的一生呢?究竟哪一个才是真实的自己呢? 生活中重要的不是未来,而是过去居依·罗朗这个人物设定很有趣,私人侦查所本就是窥探密秘和调查过去的地方,他却一出场就失掉了过去的记忆。世界本身也很奇妙,有人拼命想抹杀过去的记忆,有人却在拼命寻找自己的过往。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有交集已是难得,但最终还是会分道扬镳,就像黄萤飞过时的一道闪光,什么也没有留下。 很多人都说不恋过去,勿恋往尘,可能只是因为我们还年轻,历经沧桑之后最终总是会追本溯源,这也是“我”决意寻找失去记忆的原因,因为此时过去远比未来重要。 每一条线索都像是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斯蒂奥帕—奥尔洛夫—瓦尔多•布伦特—霍华德•德•吕兹—瓦尔布勒斯—佩德罗—德妮丝—芒苏尔—赫伊尼根·洪恩—佩德罗·吉米·斯特恩—佩德罗·麦克埃沃依 “我”到底是谁?我不止一次想到,在这座城市里,在这些急匆匆赶路的人影中间,我和我的过去有可能再也见不着面。 每每接近“真相”,总会节外生枝——不是延宕,是完全转向另一件看似与“真相”毫不相干的事宜。神秘感笼罩着文字,让人相信这就是一个我们身处其中的解谜游戏。意识流的叙述方式,飘荡中牵引我们寻找真相。包含着拼图的碎片,但是并不给出这些碎片该如何拼接成为一个整体的结论。 夜幕降临。礁湖的绿色逐渐消失,湖面一点点变暗。水上仍有紫灰色的阴影掠过,闪着朦胧的磷光。 雪还在下,“我”从一个方位标到下一个,跌跌撞撞的搜索,从老年到中年、青年到少年,终于还是躺倒在这片白茫茫的世界。我也在这迷宫般的文字里失忆了。直到结束,“我”仍然没有到真实的过去。“我”就好像变成了一个符号,无论过去还是现在,生命和记忆,都会像孩子般的悲伤转瞬即逝的消失在夜色里。首尾呼应,就像开头“我什么也不是”,“我”是被淡忘那个时代的人们微弱的生命记忆在空中分散凝结的回声形成了“我”。"我"什么也不是。这天晚上,"我"只是咖啡店露天座上一个淡淡的身影。 不知何故,我在黑暗中更觉得放心我们当中大多数人,都是“海滩人”,沙子只把我们的脚印保留几秒钟。即使在生前,也不比永不会凝结的蒸汽更有质感。 怀旧似乎深入人心,我们的内心深处偏执地保存着逝去时代的美好,与其说过去的时代更美好,不如说过去的人和记忆更美好。失去的过去真幸福啊,踏着最后一缕光斑的男孩,在街角等我的德妮丝,参加朋友浪漫的婚礼。鲜花 、白西装、棕榈树、孩童、滑滑梯、白色的墙壁,可是战争毁了这一切… 我真想重温某些澄清如水的夜晚,我们凝望山下的村庄,白雪清晰地映衬出它的剪影,它好像是一座微型的村庄,一件圣诞节期间在橱窗里陈列的玩具。在这些夜晚,一切都显得单纯,令人心安,我们幻想未来。我们将在此定居,我们的孩子将上村里的学校,夏季随着放牧畜群的铃铛声到来……我们将过称心如意的幸福生活。 结语追忆遥远的往事,就像溺水一样,拼命想抓住什么,最后又精疲力竭的沉入水里。这部小说挫败了读者寻求解答的欲望,或者说挫败了他们认为在阅读过程中答案会确定呈现的欲望。 莫迪亚诺在《暗店街》向孩子般的悲伤转瞬即逝的生命发出质问:“失去记忆的我们,到底是谁?”如何证明?又如何寻找?

暗店街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