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夜晚的潜水艇

2023-10-15 19:53 作者:V在复仇  | 我要投稿

“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这该死的豪兴与婉柔,是古往今来每年春天豪掷的花瓣,更是一场文字的盛宴。我与博尔赫斯之间隔着一个陈春成,他的文字岂止是一座傍晚的园林,而是一秒钟的世界横截面与一立方米的文体体量,一次次大脑被冲击到,奇崛、惊艳、缥缈、震颤,甚至汗毛都竖起了——露珠划落的脉络,浪花破碎的刹那,镂刻尘埃,勾勒星河,熔铸月光,裁剪浮云,或看翡翠兰苕上,未掣鲸鱼碧海中,上天入地下海乃至人心深处的褶皱…如梦如幻,如痴如醉,细察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假以时日,绝非池中之物。每一句话都值得细看,每一句话都即将错过,仿佛在文字星辰间遨游,探手即是光芒。 《夜晚的潜水艇》是福建籍90后帅锅作家陈春成的首部短篇小说集。九个故事,每一篇都有写梦,如真似幻,时空转换的同时,过去、现在和未来相互对话、交织,浪漫唯美,笔锋宛若游龙于山川湖海及至未知宇宙,无数个世界任凭他随意出入,而这世界只是其中一个的罢了。以瑰奇绝叫的想象,以博尔赫斯和林黛玉式不一样的心肠,以幽然深秀、妙到巅毫的笔法,在现实与幻境间辟开一个个隐秘的角落:夜晚的潜水艇、深山峰顶的檐角、弥散入万物的字句、云彩修剪站、铸剑与酿酒、耽园的寸天尺水,铁幕下的萨克斯、蓝鲸内的演奏厅……这些故事穿行于古典山林与奇幻世界里,深潜其中,感受星云旋动、草木蔓发、天荒地老、寻微探幽。如可藏身的洞窟,秘制的精酿,悬浮于纸上的宫殿,航向往昔的潜艇,将广袤无垠的中文小说推向一种新的风度与无边界的可能性。 一、夜晚的潜水艇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房间已经不是潜水艇,梦醒时分,原来有关潜水艇打捞博尔赫斯的硬币都是少年的我在梦里的种种幻想。 失掉光怪陆离的幻想,我被社会和父母规训到正常人的小路上来,想象力被放走,回归做了一个“正常人”,像黑塞在《在轮下》失去灵性的海尔纳一样,牛一样开始接受生活缓慢的重锤。那艘蓝色的潜水艇也搁浅了,再也没有冒险远航去旅行,令人热泪盈眶,我们的才华和想象力,同样被扼杀在十几岁。世俗的“成功”,对“正常人”的期待,才华和想象力不得不为它们让路。或许和陈透纳一样幸运,人生有过高光时刻。而不幸之处也在此,因为热爱过而放弃,只能梦醒时分时牛反刍似的独自咀嚼不甘和苦果。是追求本真还是向世俗妥协,这也是黑塞的书里永恒的矛盾。 年岁太无情,时光倏忽,错把流光抛,不知不觉原来自己已经这么大了,多想一觉回到某个旧时光里不再回来,多想再回到夜晚的潜水艇。 二、竹峰寺 城市化进程的铁蹄扫荡了一切“不合适宜”的景与物,那些消逝被取代的,仅存于一些人的脑海里。我们所有人的当下,都只是行走在未来的飘忽不定的记忆中罢了,什么会留下,什么是注定飘逝的,无人能预料,唯有接受而已。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峰顶的檐角,秀隐在云烟草树之间,竟成为我摇曳红尘里安然自若的隐秘角落,我对它一直念念不忘。 钥匙里储存的老屋,老屋的周边巷陌乃至整个故乡,就都存放在这里,挨着那块隐秘的碑。这是确定无疑永不变更的事情,足以抵御世间的无常。只要我不去动它,它就会千秋万载地藏在这碑边,直到天地崩塌,谁也找不到它。就像我爱藏在华为溪流背坡村F区F1阅览室第三排最右侧角落里的书,这同样是确定无疑的事情。 确定无疑的事情有这么一两桩,也就足以抵御世间的种种无常了。 “浩劫十年”似乎被刻意遗忘,没有经历过的人也许觉得会是永远,可怕的是眼下,或许正在复制过往的疯狂而不自知。 《竹峰寺》行文流畅典雅,构思精巧,主题多元,既有个人的记忆与故乡的安放,又有社会变迁的急骤无常,文人幽微的情思和雅趣,令人动容。文学的美好在于无尽的想象力,那些历经岁月和人为的劫难幸存的石碑和文字,更宁愿藏在不为人知的深处,幽幽闪动,或许早已经变成蝴蝶飞走了。 三、传彩笔 如果你可以写出伟大的作品,但只有你自己能领受,无论你生前或死后,都不会有人知道你的伟大——你愿意过这样的一生吗?” 我也会毫不犹豫地说:“当然愿意,因为可以自豪地说出那句死而无憾。” 本子上的文字只能在黑暗中自顾地璀璨,拥有它就像拥有整个宇宙,成为我抵御日常琐碎的秘密武器。 这是一种伟大到任何人看到你的作品都会倾倒、折服、迷醉,但是前提条件是没有人会看到。《月亮与六便士》里面的斯特里克兰最后将抛掷一生的心血付之一炬便是如此。“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文学的魅力即在无能为力和无所不能之间摇摆,也是最令我们着迷的地方。 《传彩笔》从幻境回到现实,那些华美如珠、流光溢彩的文字,终究只能被隐秘而伟大,它取自宇宙,还回宇宙,如大梦一场,真正伟大的文字都存放在我们目光无法触及的地方,古往今来都如此,而我至少窥见过,拥有过,足矣。 四、裁云记 云彩社会化,如同人被流水化一样,这一切不过只是打着规训的幌子,上面动动嘴,下面跑断腿,权力面前个性不值一提,熟悉的配方,矫枉过正,云彩也不能例外。从此以后,“流云”、“落霞”已经很难解释了,只要像人一样听话就好。 在和狐狸、老龟的斗地主牌局中,我赢了不少寿命,不亚于向天再借五百年了。对于“剪云师”而言,活的久才是王道,有足够的时间去寻找、探索未知与陷阱,而不必耿耿于怀像被修剪一致的合法云那样的人生。手指从一排书脊上慢慢拂过,像抚摸琴键一样,是每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共通的心灵感应。能听见青苔滋长的声音,对黄叶飘落也很安适,还有几千册书晴耕雨读,这样的心境怎么会觉得山居生活枯寂无味? 每一条路象征着每一次选择,充满了未知,就像博尔赫斯《小径分岔的花园》,只要有选择,就有遗憾,不必过分美化未选择的路。但如果每个人的路像人世间里是天注定一样,似乎也不必为之感慨,只能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是掉进某件事,像堕入陷阱那样去热爱,甚至去毁灭,还是像个普通人,朝九晚五按部就班?是否都能如黑塞所言,走向自我? 从此以后,读书便多了一个意义,不为任何人任何事,只想找一处深渊供自己沉溺,那里有日月、山川与江海,我时常徜徉其中寻找一种甜美的荒诞与满足,把文字悄悄填进空虚的黑洞中里怡然自得。 五、酿酒师 前有曹雪芹秘制冷香丸,今有陈春成精酿昆仑绛。酒色青碧,质如嫩玉,饮之如春风入髓,味若淌月,人生所历之风霜苦楚,顿扫一空。玉液琼浆,此酒只恐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酒是水酿出的诗,水生前全付酒同诗。诗有起承转合,酒亦同此理。酒分五色,青红白黑黄,暗合五行。 那只盛过五种酒的坛子,如同人生不同阶段的追求与况味,最终云淡风轻,回归本真,走向自我,从此对世间事不屑一顾。坛子最终沉入海底,如有宿慧,不知所终,像《红楼梦》里的甄士隐,幡然醒悟后飘然而去。记忆全都陷入一片苍茫,像莫迪亚诺在《暗店街》里所说“我的过去,一片朦胧”。 全篇首尾呼应,更是虚空轮回,一切到最后都成了“空”,都化作了“无”,陈春醪曾经也是童子,忘了酿酒师,最后一杯物我两忘酒,也是一个人对自己精神世界探索的最高境界,颇有些“诗佛”的韵味,同时也有点头皮发麻。 六、《红楼梦》弥撒 博尔赫斯式套娃讲故事,取材档案,以假乱真,并且机智的事先声明免责条款。 红学会在十多个世纪后被当局拉黑,《红楼梦》也成了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上头希望我复原的同时,挖掘宝藏,统一Action,去其“糟粕”,注入新时代的正能量。红学会被迫转入地下,整个组织像地下航母,能在土地中游走潜行,有时浮出地面伪装成荒山野寺,顺便换气,大部分时间都在地下移动,以逃避追捕。 红学会的教义:他们相信宇宙的意义就是《红楼梦》。既然一切以红楼梦诞生为意义,红楼梦一经诞生即流逝,以始为终,盛极必衰。不禁头皮发麻,终点是什么?难道是文明死去,宇宙消散…真是甜美的荒诞,红学会被列为illegal组织也并非一朝一夕之事。 不得不令人反思,当下流传的《红楼梦》又何尝不是一具文字残骸,尽管它看起来依然璀璨夺目,但它代表的文学和艺术的自由一直在被撕裂,被出逃。尽管现在看似是《红楼梦》复兴之风招摇而出,但历史循环的事实证明,很多不过是宏大乐声消歇后的回响,N个世纪之后人头攒动、掌声震荡、红色横幅高挂上演“禁红”也绝非不可能。 每个人总会有某个瞬间,觉得此生就是为此刻而设的,我们强行赋予某些事物以意义,其实本身没有意义,《红楼梦》也一样,只不过总有一些追求极致的痴人,包括作者在内,孜孜不倦地爱着它的热爱、深刻和伟大。因为热爱,所以流泪。复原了《红楼梦》的内容,沉溺过,深爱过,残破的命运如何才能顾盼自雄?传说中最精微、磅礴、繁复、寥廓、热闹、苍凉、无限的书,这种久别重逢的沦陷感一跨就是几千年。 纵然世间不再有湖面,我心中的一小片积水(前八十回)就收容了月亮,没有比这更浪漫的话了。 文学不死,《红楼梦》没有彻底消失,它以各种形式飘散在世间,上天入海下地,植入人心,同时宇宙也安然无恙。有限的生命日复一日被岁月磨损走向终点,最终回归尘土,仿佛没有来过这个世界一样。只有文字和思想可以永垂不朽,所以,我们也应该记录些什么。 作家已死,而读者永生,就像卡尔维诺说的掌控故事的不是声音,而是耳朵,不是说者,而是听者。他只是把他的故事呈现出来,至于读者究竟读出什么,有何独特见解,那是读者的事情。本篇堪称作者匍匐着向《红楼梦》和曹雪芹的致敬和献礼,没有对《红楼梦》坚深入骨的热爱,没有奇崛诡谲的想象力,是不可能展现出《红楼梦》华美、飘忽、幽暗的气质和命运,或许是时候重温一遍《红楼梦》了。 七、李茵的湖 像《夜晚的潜水艇》,博尔赫斯与那枚沉入海底的硬币有所牵连,每个人无可名状的命运都和现实中某样具体的事物相牵连,但我们无从得知究竟是何物,更无从得知是凶是吉。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自己的小世界,别人走不进来,自己不愿意出去,安放那些语言之外的情绪和真意。 如果两个人都觉得在一处避静之地静静地坐着看书,甚至不说话也很美好,那大概率是遇见知己了。 我和李茵的感情有着奇妙的开头和平庸的中场(后来是淡然的尾声),几乎无可避免地走向庸俗和终点,除了感恩遇见之外。真正长久的爱情始于平庸,而非奇妙和热烈。 追溯往事也仅仅成为一个象征式,我与李茵的前半生,随着她的猝然长逝,恍若隔世,时光很温柔,也很残忍,我们总是比自己想象中深情,同时苛责别人擅长遗忘,就连黯然惭愧的哀伤也难以持续。 时隔多年,匿园在我身后徐徐消散,物不是,人也非,不语泪不流,只是看一眼这里的野寂,承载了我和李茵的过去,而现在它什么都不是。你的刻骨铭心,在别人那里不过是被遗忘的普通过去,当你还在苦苦寻找那份记忆和认同时,你已经输了。 八、音乐家 古廖夫在那个危险的雨夜,他无意中吹出了一段过去所写的旋律,这才唤醒了作为穆辛的自己,穆辛既是幻觉,同时也是他创作中一个微小而确凿的点,释放着光焰,激励着他采撷着无尽的音符。 精神控制的白色恐怖年代,似乎从来没有走远。在如今这个玻璃罩下的社会,一切都暴露在视线之中,人与蚂蚁何异?指鼠为鸭,指鹿为马。绝大部分人的一生,可能谈不上幸运,时时提防着不幸,在挣扎中屈从,隐藏着厌恶,忍受着习惯,然后陷入麻木、日复一日的劳累中。 一种深渊般的寥廓、一种以世纪丈量的孤寂最终无惧无畏的演奏释放。纵然时局压迫,不自由,毋宁死,古寥夫如紫翅椋鸟找到了他的灰烬之歌,最后烟消云散。 结语 每个在这个时代里失落过的人,都将在《夜晚的潜水艇》里找到安慰,每个人的热爱都是藏在灵魂里的,即使过了很长的时间,也能历久弥新。 陈春成老练匠心的文字有一种奇异的空灵感,将灵光与真实孤悬于幻境,“把人拉拽进一种亦真亦幻的状态里……每一篇看完,总唏嘘半日。”我亦以为然。 人间何所以,观风与舒月。作者真的擅长营造一个个疏离隐蔽的安静空间,无一不是自洽、狂欢的自在之所,在这里,身体和灵魂得以栖息,心野掉了,没心思干活,清夜无尘,只适合做个闲人,像往一个深潭里悠悠的下沉,任凭幻想得以疯长,连时间都被无限拉长。 希望每一个少年或者过期的少年都能在星空、大海、田野、森林里找到梦想中的潜水艇,在每一个夜晚都能恣情遨游随波摇曳,唯有内心的自由和热爱馈赠我们真正的未来,终有一日它将穿透万物,万物也将归于虚无,我们将和自己的热爱,一起无惧化为灰烬。最后让我们一起期待他的长篇大作。

夜晚的潜水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