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架F35拦截白天鹅最后吃尾烟?

如果稍微注意一下美国在二战以后设计和生产的历代战斗机,就会发现一个明显的特点,这就是美国战机设计师,似乎特别喜欢直角梯形机翼这种设计。什么是直角梯形机翼呢?看看F16战机的机翼就是一个典型。这种机翼的基本特点是,主翼的前缘后掠角不大,一般不超过30度,而主翼的后缘则完全垂直于机身,几乎没有后掠角。这种机翼设计,从最早的一代喷气战机F80开始,到后来的F104、F16、F18一直到现在的F35,几乎一脉相承。虽然以上5种分成4代的战斗机,不是每种都和F16一样是严格的直角梯形机翼,但是也相差不大。普遍特点都是主翼前缘后掠角很小。而F18和F35甚至主翼的后缘还是向前掠的。这样的气动阻力甚至比F16的诱导阻力还大。这种直角梯形机翼或者近似直角梯形机翼有自己的优势。

比如结构比较简单。机翼的主受力框架比较好安排,导致机翼的末端受力强度比较大。像是最早的F80,就可以在机翼的两端末梢各自安排一个固定的油箱,让这种飞机有一个“油挑子”的外号。这也显示这种类型的机翼末端强度足够高,可以增加副油箱或者在机翼的翼梢也安装空空导弹的发射架。而且这种直角梯形机翼的翼展比较大,可以方便安排主起落架的收放舱,也可以在主机翼安排数量更多的导弹挂架和副油箱挂架。因此这类机翼的挂弹量都会远远多于三角翼或者大后掠翼的战机。除了机翼强度大和挂点多。直角梯形机翼还有诱导升阻比大,亚音速机动能力强的优点。因此F16和F18等战机的中空亚音速空战能力都不错。不过凡事有利就有弊。这种后掠角很小,而且机翼后边缘没有后掠的翼型,最大的缺点,就是穿音速,

和超音速时的诱导阻力会急剧的增大。因此凡是采取这种机翼造型的战机,几乎没有一种高空的最大速度可以超过1.6马赫。至于低空或者有外挂的情况下超音速就完全不用想了。唯一的一个例外,就是F104,其虽然也是这种机翼类型,却采用了不锈钢超薄机翼,勉强可以飞到2马赫,但是附带结果就是低速性能极差,拥有极高的坠毁率。当代以F16和F18为代表,这两种飞机只要挂上副油箱或者再外挂导弹,那么不论飞多高,基本都是全程亚音速。完全失去了超音速空战的能力。曾经有F16外挂副油箱和导弹为美国总统的空军一号护航。空军一号别看是747这种大客机,最大巡航速度却可以高达0.92马赫。F16为其护航居然经常跟不上,需要间歇性开加力助推才能不至于被747远远的甩开。
而F35这种5代机,居然也继承了F16几乎无法超音速空战的“优点”,即使F35的最新发动机的推力加大达到22吨,也对提高超音速能力几乎没有帮助。因此F16、F18到F35,空战拦截能力都是几乎没有。这方面只能依靠F15、F14和F22A 。瀚海狼山认为在F14退役后,美国海军就完全失去了高速拦截能力。

最近俄罗斯方面有专家说有一架图160战略轰炸机在日本海空域,被美军的2架F35“伴飞”后,突然开加力并变后掠翼,把F35甩的无影无踪的事件。此事的真实性瀚海狼山认为存疑,因为现在不确定有美国空军的F35A在日本本土值班。F35拦截图160的事情,只在波罗的海空域出现过,那是是挪威的F35,但是并无图160加速到2倍音速的报道,因此这种情况有可能只是想象。但是如果图160真这么做,那么F35作为拦截机,还真是只有睁眼吃烟灰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