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要把泰拉模范村落奖颁给谋善村?——个人向明日方舟故事集《春分》剧情简析
提示:
本文含有大量的对明日方舟故事集《春分》的剧透,请读者根据自身情况评判决定是否继续阅读。
以下专栏整理自我在BV1RA411m7Zq评论区的剧情讨论,没有任何参考文献甚至连剧情都没有二次确认,不如说大部分内容也只是复制自己的评论区根本不带统一用词的。发专栏只是因为B站评论区居然有字数限制。

如各位所见,这篇专栏写作目的基本目的就是为谋善村翻案,并且对弹幕里形成的对谋善村及本次活动剧情的常见观点进行商榷。(大家都喜欢的东西就我不喜欢,可把我牛逼坏了.jpg)
一、谋善村的恶行
从方舟过去的剧情中我们很容易就能找到这片大地把人变成鬼的表现、行为及其过程(例如塔露拉的乌萨斯村庄/沃伦姆德/盐风城),要说这部分是方舟剧情最常见的内容之一也不为过。然而这次剧情里的村民行为,全部反其道而行之,每日辛苦劳作耕地,互相帮助分享生产资料(族长拆电机之类的)、有事开村民大会,偷个名字还要征求方家的同意并且表现出要支付其相应的补偿的姿态、即使到了软禁小石的无法挽回的堕落阶段,隔壁家的嫂子还是给零食,某村民被头锤暴怒不打孩子而只是捆他(还有人记得澄闪连挨仨耳光是为啥了吗?没有?毕竟这片大地上打人从来不需要什么理由) 、连最老的老人都想着为村子出一份力(虽然看管小石这件事已经是了,但是他是毫无私心地想发挥余热的)。
族长更是满心想着拿到钱买农具修灌溉存种子,一点点据为己有的心思都没有表现出来过。他在庙里两次告解,都表现他对村集体事务的投入,第一次揭示骗赔偿款,第二次揭示炸工事的原因都该死地能使人共情,甚至做好了为了这么点钱——虽然是村里的救命钱——被告发抓走、将自己炸死偿命的准备。这在这片大地上实在可以说是出淤泥而不染了,村民完全可以直接驱逐方家,还可以用在其他剧情里常见的,“村民心善看不得你们死在路口,给你们两天的物资走远一点”来反衬其人性黑暗——但是他们没有,甚至许诺让他们继续生活,给他们先分赔偿款(先不说会不会给吧)。
二、追因:是什么让你们变成这样的,是鹰角吗?
对啊,为什么除了生存以外什么都没空考虑的村民会产生恶意呢?
那……自然是生存不下去了。
谋善村穷,剧情里说的最多的,一是这片大地日常吃人不挑食,二是该来的补助金没来,全是无可奈何。评论区有网友说,祖先都能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到你1102年(据PRTS年表)就坚持不住要仰仗补助金,要干坏事了,足见人性的扭曲与道德的沦丧。(为了衔接上下文经过了大量的艺术加工,那位朋友态度比这好太多了抱歉)
毕竟村子里的人们每天起早贪黑地劳作、都表明村子里的人们没有放弃自力更生,只是按照这个自然条件逐渐恶化的趋势实在无以为继。而村子作为现代国家(可能?先假设社会救济机制的原理和本位面差不多)炎国的一部分,既然存在扶贫这个机制就有理由期待它落实。由更大的共同体集中分配一部分物资让由于客观原因面临危机的群体改善生产条件,从而让更多生活困难的人安居乐业,不仅是国家的帮助,也算是村民作为国民应该享有的权利。不能说因为先祖时代没有,现在就不应该依靠。
说回到先祖实在是幸运的,毕竟那座山确实是巨兽的身体,它离开了山就没有了,村民得到了能开垦的土地并以此为生至今。实际上无论是那时候还是剧情的时代,肯定有许多聚落因为得不到足够的资源而减员、移居或者分散,或是与其他聚落产生冲突。不说其他剧情,就算是五六把才打出一次结局(反正我就是菜啦)的生息演算也能直观地看出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生存的艰难。而只有得以延续下来的聚落才有精神可讲,毕竟没有“精神”的聚落都消失在历史之中了。然而在不可转移的客观条件面前,谈先祖如何坚持实在是一种奢侈。生产资料逐年减少(土地少到庙都搬到村口了)、生产工具得不到升级(族长念叨的灌溉育苗之类的事)的情况下,无依无靠的村子如何坚持似乎也不会有任何改善。于是才有了剧情中走向堕落的开端。之后的事情我们都清楚了。
总之简单来说就是,族长确实在现实面前放弃了先祖的精神,但是他们已经很拼命了但没有效果,且向外求援是他们的权利和唯一的选择,以及(我认为)先祖的精神也是他老人家活下来了才有基础流传,否则只是这片大地日常吃掉的人而已。
三、推果:三次死亡
而在这困境中谋善村寻求的,第一种帮助是炎国的补助,如上所述这是他们作为炎国社会一员(从而不再是踏入现代社会之前的无依无靠了)应有的权利;其次是族长等了两年憋出来的方法,炸塌工事令工期延长,从而多拿一段时间工钱,到这里在村子的主观故意来说还没有危害到具体人身的利益;最后是通过侵犯导演与小石的姓名权来骗取国家的伤亡补助。
其实直到剧情开始之前,计划成型的这阶段村民的行为仍没有涉及侵害生命权。作者通过意外这一事件阻断了村民的行为与导演之死的因果联系,而留下了一个看起来没有什么代价的骗补偿款诱使村民堕落。换做是一般人……好吧,至少换做是邪恶堕落的我,一边是一个出走多年本应早就死去的村民、另一边是死于(对绝大部分村民来说)无法归因的山体滑坡的一具尸体,再加上村里本就承担了修路的工作,再面对补助迟迟不来难以为继的生存危机,几乎就相当于是在几乎冻饿而死的人面前放一个装满新鲜食物和衣服的垃圾桶,然后再把好不容易有了希望的他吊起来道德批判的钓鱼执法。
也许作者无论如何还是不愿意(或是不能)把炎国写得过于黑暗,但是如果已经把村民写得善良了,人心取向为善而被恶劣的现实逼向恶行的故事也不是不可以。其实小僧的说教在这个主旨之下可能更加合适。可惜目前村民的恶行并不是发自内心的向环境屈服,而只是一系列的意外。A Death in Chunfen 的剧情没有把他们的一丝恶念与两位少年的“死亡”必然性地联系在一起。
导演的死,族长无法预期,小石在整个过程中也几乎没有在身体上受到损害,甚至跳崖从结果上来说也只是他有意识的行为,按照本位面的刑法大概至少不是重罪。更令人遗憾的是,拿走小石的名字这一点,本来可以是社会上的谋杀,也是“集体之恶”本来可以展现的方面,可惜村民们表现得过于真诚看不出一丝要反水的样子,借用本不应该在场的小石的名字,做一下以抚恤金换补助款也并未触及基础的自然到的,不是什么望之生厌、十恶不赦的暴行。
正因如此本次故事集的当期六星,我的新老婆,仇白的不平则鸣因此也显得不够有力,剧情里最直接的“死”因此也无法成立。正因如此仇白和小僧的救场原因从红刀哥救粉毛、深海猎人砍盆栽、塔露拉自爆那样的直接斥退恶行(当然塔露拉的最终转变更加复杂),退回到只是遏制不义的可能性,冲突存在于可能性和说理之间靠小僧讲故事,戏剧冲突大打折扣(虽然小石已经很努力在跳崖了)。仇白和小僧都是内心滑坡论证然后对想象中的恶行出手,砍完了墓碑/引线还要把自己的脑补说出来,然后大家居然就这么承认了,这样实在显得小僧和仇白的“义”很廉价。
四、故事主旨?世界设定?二次元的事你管那么宽干嘛?
回到标题,我为什么在默认正确的我方角色指责村民恶念恶行之后,仍然要觉得谋善村最美的风景是人,可能要追溯到这次故事集的主旨表达上。
前面提到族长两次告解,其实是行文中很好的展现“恶意”的机会,然而两次剧情都选择了反而愈见其为村里呕心沥血的一片真心。从这个选择上来说剧情对于族长为首的谋善村的塑造就很清楚了,其实是拼命往他们不想伤害任何人方面扯的,因此剧情中的村民主观上团结友爱,客观上克制忍让,然而我方角色(仇白小僧小石)却在说他们践踏别人的尊严,一动恶念就要成为贼寇,不依据村民们当前的表现对其进行评判,而咬定他们现在都是为了利益装的,靠人多欺压孤儿鳏父,拿到钱就要反水。事情当然这么发展了,毕竟作者不是猜他们要这么做,而是作者决定了他们要这么做。结果是定好的,然而通向这一结果的村民面朝的却是另一个方向:他们团结、无私,但是被说心中有恶念,被造物主(指作者)的伟力驱赶着倒退行走向暴民之列。本来最终一系列的恶行恶果将会随着铎铃带来扶贫补助而戛然而止,像真正的荒诞剧一样落入无意义的空虚之中。然而剧情中对村民群体的塑造与作者最终意图导向的结果的相背离,使得我难以对其恶意产生愤恨,一直无法建立对其恶行性质之恶劣的同感,最后很遗憾地无法感受到他们的挣扎跌向无意义的虚空的震撼。
(但是也不能说文案对村民是过于苛刻了,如果是真正没有心的冷血作者,比如我,甚至可以将死去的导演设定成前来询问村里是否还需要补助的信使,同时让小石在确实是来调查事件的官员面前告发族长,最后落得个人财两空,树倒猢狲散的零落场面岂不妙哉你说是吧)
最后还要提到的一点是,虽然全文都在以故事的内部逻辑来理解的,但是在阅读过程中我还是忍不住会想,为什么人可能随便死在野外(不是指导演,而是指当年跑出去的小石),种田都活不了的世界观能修建完善的驰道?为什么这么重要的基础设施不是由政府直接派出的工程队甚至工兵部队修建,而是承包给附近的村落?为什么监管承包给村落,但是甚至不是政府工程而是农村集体承包却由国家支付抚恤金?为什么村子有承包国家基础建设工程的能力但是种地都种不利索?为什么工程队牺牲马上就可以上报,但是小石出走几乎确认死亡不需要上报销户?
虽然都是可以解释的问题(例如,小石出走是好多年前的事现在体制完善了),但是可以明显地看到这次的故事是先假设矛盾,后补设定的。其中对于炎国中央的统筹与执行能力的设定似乎是不相容的,与刚刚过去的炎国SS系列体现的印象也可能无法顺畅地衔接。虽然炎国剧情已经很重要了,但是并不是所有故事线都能像主线一样稳定持续地补充设定,也不是所有地区的设定都像卡西米尔一样接近现实易于比对的(例如我至今想不明白叙拉古家族为什么仍然要生活在社会的阴影里,你们的领袖是西西里夫人欸)。尤其是如何在一个时空、一个体制中体现中国古今的许多令我们自豪的特点,甚至是比我们的生活更加理想的过度,还不与泰拉大陆的设定冲突,更是难以把握。文案组三年以来第一次带我们见到一个幻境之外的炎国村庄的冲突与挣扎,这是值得赞赏的,但是PRTS档案中存下的一段段故事如何整合,仍然停留在期待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