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关于《深海》的一些思考和探讨

2023-02-18 13:29 作者:叽-摇摇摇薯条  | 我要投稿

       发表一点《深海》的看法。很认同评论区的一句话:“不一定能被所有人接受,但一定能引起部分人强烈的共鸣”。 首先我承认它是充满争议的。我觉得争议的点有三个:一是画面上,电影的场景大多是铺满屏幕的绚丽色彩,以至于有的人认为场面混乱,缺少主次,不如简约直观的画面二是叙事结构上,被人批评为逻辑混乱,不知所云。实际上它确实与大多数电影的叙述结构不同,场景的转化,故事的推进,角色的互动,如同梦境一般充斥着随机和无目的。三是电影的主题和结局。很多人结局突兀,草率,对参宿的转变感到无法理解。我的看法是这样的,对于参宿来说,深海大饭店的故事是一场梦,它是无意识无目的的,又潜藏着最深处的期盼,执念和恐惧,所以它时而浪漫绚丽,时而汹涌面目可憎。比起通常有头有尾、逐步递进的故事,电影中呈现的更像是人在睡梦中,脑海中被释放的不断压抑的心境的真实呈现,这才是既违背常理,又最合理的。并且做梦的人自身,是边缘的,不被注视的,摇摇欲坠的,被冷漠和痛苦吞噬了活着的欲望;对观众来说,电影本身也是一场梦(醒醒,该散场了),所以它才会戛然而止,通过定格在参宿醒来的结局并抽离,更能够让观众不由自主地回味激荡的情绪,在自己和人物的经历中反复回忆、摇摆、共鸣。

       我觉得这部电影能给观众带来两样东西:一个是慢节奏和长铺垫后突然的转折和大爆发,给观众产生的强烈情绪冲击和后劲;另一个是引起对抑郁群体的关注和探讨。从某些角度来说,《深海》确实并没有那么好,没有好到以足够直白的形式让观众看懂。为了真实地呈现“梦境”,它牺牲(甚至放弃)了传统叙事重视的人物形象塑造 ,情节推进等,也是一些观众观感体验糟糕的原因。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本身就是一场豪赌,制作成本,独特的表现风格和叙事,以及个人故事衍生的特殊群体的探讨。七年的磨练,可能换来一个里程碑,也可能输得一败涂地,但它确实为我留下了深刻的思考空间。也许它本来就是专门为一部分人而作的,至少目前是这样。它也是中国电影的一次大胆而难得的尝试和挑战,在越来越多千篇一律的商业片的席卷下,我更期待像这样愿意创新和探索的电影出现,哪怕它们无法得到大多数人的喜欢,因为它们代表了中国电影未来的可能性和希望。

      下面是我个人的一些关于“自救”的看法。我认为是,(尤其是对于电影提及的这类群体)自救根本上还是来源于自我认知和个人实力,通过自我成长摆脱旧的环境(包括现实环境和原来的心境)。而且心理治疗更多侧重的也是帮助患者建立新的健康的积极的自我认知和心理暗示,改变对创伤和心结的认知,从而在生活和人际交往中建立稳定而深刻的关系和价值感(个人理解)。我觉得现实是残酷的,多数时候我们难以改变环境,也难以改变身边的人。更何况对于抑郁症群体,他们往往已经长期处于被忽视,求救不得,又无力走出的情境和环境中(注:抑郁症与抑郁情绪不同)。“抑郁的反面,并非快乐,而是活力。”它更多的是一种没有理由、没有界限的一切无意义、没有必要的感觉,像一个没有电源的机器,一个满是破孔的杯子,装不下快乐的、美好的东西,鼓励的话语、亦或转瞬即逝的有趣瞬间从他们的时间和生命中穿过、干涸、不复存在。只是这么飘着飘着,像无根的生命,感到自身越来越重,直到被沉默的窒息包裹。像电影中突然被人舍身相救获得救赎,终究还是不实际,不合理的(虽然也有极小概率发生)。如果真有奇迹,那么奇迹也只能来自于内心的转变,或者说,只有自己走出来,才能被看见,才能拥抱遇见的奇迹。这并不是说他人的友善和帮助不重要,我只是认为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人,善意,理解和帮助或许就是过于奢侈的,或者说,他们缺少在绝境中,还能在背后推着向前的力量和动力,因此他们也只能依靠自己的努力和转变脱离死循环。他们或许也是对《深海》深深共鸣的人。想起《白夜行》的一句话,“我的天空里没有太阳,总是黑夜,但并不暗,因为有东西代替了太阳。虽然没有太阳那么明亮,但对我来说已经足够。凭借着这份光,我便能把黑夜当成白天。”或许足够幸运的人们无法理解这句话,也无法和《深海》传达的情绪共鸣。

       游戏《烟火》的一段描述让我印象深刻,“她死后,我告诉自己应该尝试离开。但我是一个没有外力就无法前进的人,而当我终于决定前进时,却发现还是走不出去。你看到前面几座山了吗,它们像燃烧后的灰烬堆积在一起。当我凝视它们时,我感到一种无法言说的迷茫和恐惧。或许它们只是一团死灰,又或许里面还在熊熊燃烧着火焰。我仿佛还看到我的亲生父母,他们的身影模模糊糊,如孤魂野鬼般在山间游荡。他们张着嘴,在呼唤什么,也许是在呼唤我的名字。可是我早就忘了原来的名字。直到这时我才明白,我是一个无家可归的人。世上哪还有容我安神的地方。曾经温暖的家、能够陪伴我的人,都已经被这如山的灰烬埋葬。”我能深深体会到其中的迷茫和彷徨。孤独、无助能毁掉一个人。这个世界是那么广阔又光怪陆离,好像哪里都可以去,但哪里都不是自己的容身之所,如同自身的所有存在会被这个世界的热闹和嘈杂所吞噬。世界的各个角落都有无声挣扎的人,被困在深深的枯井里,慢慢地腐朽、沉沦。红尘滚滚的大地上,热闹的欢呼声和忙碌声与他们无关。目前国内对精神疾病(和群体)的重视和完善程度还是匮乏的,那些深受困扰的人们既不了解发生在身上的问题,也难以向外界寻求援助。深陷绝境的人也许终有一天会被美好的人和事物拯救,但这也建立在他们已经克服环境的狭隘和自身的弱点上,否则他们甚至没有机会遇到为他们伸出援手,改变他们一生的人。当然已经被抑郁情绪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的人,还是应当及时寻求专业帮助,这是很重要的,这对于恢复心理健康会有效、稳定得多。

       我想到赵雷的《我记得》,这是一首写给母亲的歌。起初我无法共鸣歌中的情绪,毕竟我的家庭经历并不怎么好,但后来由于心境的转变,以及被童谣般纯粹而优美的旋律折服,我喜欢上了这首歌。家人、身边人带来的心灵创伤,当你能够正视和接纳,理解他们形成的原因,产生的限制和束缚,你就能够超越它们。我们逼迫自己成长、逼迫自己宽容,是为了自己能够走出原来的心理模式,才能卸下一直压在心头的重担和执念,治愈一直隐隐作痛的伤疤。其实那些不理解我们的、常常自作主张的亲人,他们也被束缚在他们的经历,他们的时代,他们的圈子。他们也没有那么多方法,那么多机会,那么多榜样,了解什么是爱,学会去爱。但是我们可以,至少我们可以从自己开始,停止错误的关怀他人的方式。爱不是权力,而是艺术,它是需要敬畏的。也许我们承受了许多不公,也许有些东西注定不属于我们,但我们都还有未来。直到现在,我仍然愿意相信人和人的相遇是美好的,它曾经也给过我新生。真诚的、温暖的善意,哪怕只是不经意的、来自陌生人的,也许就能够在即将坠落时被拉回来。这世界那么多人,只要一直在路上,一定会遇到的。如果你还被困在枯井里,请不要放弃向上爬的希望,直到你被更多人看见。以上,只是个人一些浅薄的看法,与大家共勉。

       最后是两句名言:“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王尔德;“一个不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的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塞林格

 

 

以下是看过和推荐的视频分享:

【1】关于电影

   我为什么说《深海》是一部不会再出现的电影。【银屏系】丨机核(银屏系漫游指南)

   它,今年春节档最“奇怪”的电影?(三代鹿人)

   耗时7年首日票房垫底,却有一群人非常喜欢,深海会成为黑马吗?(洞察社会系列86)(王小七Fire)

 

【2】有趣的心理学探讨

  【行业真相】《深海》背后,几百万青少年正在死去(亦小禾心理巷)

  【深度解析】三个心理咨询师看完《深海》后聊了2小时(有下集;安琸)

 

  【3】我们这一代

   “看着挺正常的孩子,咋突然就没了呢?”《麦田里的守望者》(江湖举人)

   我们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孤独焦虑的一代人——附近消失之后(老蒋巨靠谱)

   功绩社会生产抑郁症患者和厌世者?(天真的和感伤的小说家)


关于《深海》的一些思考和探讨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