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转载:《心灵探险-赛斯修练法》 (赛斯书的练习汇总)-- 01 前言 自序

2022-02-26 13:06 作者:aforeverdreamer  | 我要投稿

本书是一位学习赛斯书籍并练习至少5年之后的大学老师汇编的。

愿结识更多朋友,祝我们认出自己,永远心灵满满幸福感。

《心灵探险-赛斯修炼法》来源:网络,侵权删  

作者:Nancy Ashley

译者:王季庆


南希.艾希里 :

        一位大学教授,为何在面对中年危机而从学校出走的一年里,对“某个次元的某个幽灵那种无聊玩艺”突然转变了态度,并进而想将自己的经验写成练习薄,以让更多的人能分享到发现赛斯的喜悦呢?

       只因为赛斯让她了解到:我们创造我们自己的实相。而如果我们的确创造了自己的实相,那么无疑的,我们便能做我们想要做的不论什么改变。我们掌握着自己的命运,而不是“没有办法的”让“外在力量”促使我们做我们做过的那些事。

       在这本练习中,作者尽其所能的把赛斯许多见解广阔的概念都精确而简洁的总括了,读者只需抱着一颗游戏的心,跟着步骤做练习,并不断的维持下去,把这些观念和行为整合到每日的生活中,要变成一个有意识的实相创造者,一点也不难。

作 者 自 序

        当我在十年前第一次与赛斯相遇时,我认为他是个骗子。有个黄昏,我才认识不久的一个年轻女孩顺道来访,她充满了来自一堂瑜伽课的高亢精力,臂下夹着一本紫色封面的平装书,书名是《灵魂永生》,我只看一眼封面上的照片就知道那是什么把戏了。这儿有某个在出神状态的女人,假定是在接受来自某个其他次元的某个幽灵的话。

       多么无聊的废话!象我这样一个自尊自重的大学教师才不会对那玩意信以为真呢!那类玩艺到处都是,而那个凯西(她自称是个通灵者)全都读遍了。我又一次自忖为什么我会那么喜欢她。虽然十七岁的她和我儿子同龄,我们之间所有的却非一种母——女的吸引力。这个新发现的友谊满怪异的,它正在我觉得与我的老友及我一度感觉为其一部分的世界疏远了的这个时期来到。

        三年前,在七年一次的休假时期来到,我带着一儿一女远走西班牙。那是我头一次体验单亲的责任,头一次大规模的旅游,头一次对另一个文化有深入的了解。我曾预期在那离家、离国的一年里,我的生活会有所不同,而的确也是如此。但我并没预期,当我回到我从一九六0年起就生活在那儿的熟悉的夏威夷世界时,它看起来也象是完全不同的了,就好象我仍然在外国似的。在那时我并没想到是我变了,因为我仍自觉是同样一个人——一个有过“休假年”经验的单亲;但除此之外,与以前并无不同。

        我不再是一个“与一个男人有亲密关系的女人”,而一旦回到了家,我就不曾预期那会对我的生活有多大影响。但我很快就发现它的确影响我能有的选择——我的社交生活,我看别人的方式——就象是,我一生直到那时为止都从未有过一个独立的存在。而现在我有了,却不大确定我到底喜不喜欢它。

        另一个不同在我对我教大学的态度。当我在西班牙时,我为学写作的学生作了一本教科书的大纲——我多年在夏威夷大学教学所发展出的许多教本之一——已被接受要出版了。但当我回来而重拾这工作时,我发现我不再相信它建立于上的那些前题了。事实上,我发现我不再相信以前所持的许多对写作的教学与学习的前提。我甚至怀疑学生们真能用一本书来学写作。但如果事情真是如此,我又如何为自己的存在辨护呢?因为我觉得,那个存在是因有著作出版而得以合理化的。

        不只是我新找到的独立及我的工作令我感觉奇怪,我的朋友们也一样。他们在这儿,谈着和在我离开之前同样的话题,好象那一年的离去根本从未发生过一样。他们还是完全一样使我不安——我不再能对他们的兴趣激起多少热情,但在同时,我又说不清楚自己兴趣何在。至少这个凯西奇怪的兴趣对我而言很新鲜很新奇。无疑的,我并不相信星象和转世,那是她以“实事求是”的态度讨论的;但话说回头,我已不再知道我相信什么了。

         在这种心态之下——在凯西带着我没读过的新书来访不久——我决定向学校请一年假到加州去,那是我来夏威夷以前住过的地方,是美国少数几处我能找到对我稀薄的夏威夷血液而言,气候够温暖的地方。我想,藉由换个地方,也许我能找到一个我在夏威夷得不到的对人生的看法。那时的我,挥舞着所有“中年危机”的典型症候而必须想个办法——花些时间走开去仔细思考我所经历的改变。

        有件事对我变得清楚了:我想要变成一个“作家”。几年以来我每周花不少时间写作,但就我而言,我已出版的文章和教本并不是“真正的写作”。要作个作家,你必须要写小说,而那就是我现在打算做的事。

        因此,我请了一年的假,带着我十一岁大的女儿,以及想找个安静地方写作、同时也理清我的存在的模糊想法到加州去了。但是还有养活我们这档子事得照顾到。在金山大桥彼端的朋友家里住了几天之后,我觉悟到对一个无薪给的未来作家和她活泼的女儿而言,马林郡是贵得离谱了。

        然后碰巧有人提到马林郡北邻的索诺玛郡住家比较便宜。因而在一个分外清爽、阳光普照的日子,我们无意中朝那边开去,过了圣罗莎,进入西边的巨大红木森林里。被那些树的庄严之美所震慑,我们决定在那一带找个地方住。我们刚巧在一个乡村小店的布告牌上看到一则启事,打了个电话,而在一小时之内就租下了在蒙里欧的一个廉价小木屋,位于汹涌的俄国河畔的红木丛里。

        够巧的是我们的两位房东也都是作家,以他们一丛小木屋的租金来养他们的写作习惯。那位太太属于一个女作家团体,那个团体至今仍生气勃勃的在附近的一个城里活跃着。我们一见如故,而她可以说是任我踢叫强拎着我去参加的——毕竟,我又不是个作家,去那儿干嘛?但在我与作家团体碰面一次之后,我就上瘾了——倒不是对写作,反而是对和那些我所见过最迷人的、多彩多姿的女人们的交互作用而言。

        在夏威夷我总以为我的生活方式与我的大家同事比起来多少有点放荡不羁。但在这儿,藏匿在“反文化”的气氛当中,我觉得自己正经得紧。当我走进当地的健康食品店时,我老是自觉忸怩,我总是唯一穿着牛仔裤和毛衣而非一件嬉皮装的人。这些人不知怎么总能靠以物易物、交换、兼差和粮票而设法让他们自己有地方住,有衣服穿,有东西吃。许多人是某种艺术家,而全都至少热衷于一样事情,不管是妇女运动、建造一间房子、学校制度、营养或禅。当然,我以那年休假在西班牙小城里看村人同样浪漫的眼光去看他们。但这些却是(多少)和我说同样语言的同胞,而且,大多来自同样的中产阶级根源。在那一年里我与其中不少人弄得相当熟了,而且还形成了几个长存的友谊。

        那么,我们——我女儿和我——就在那儿,住在一个嬉皮社区里巨树下的小小木屋里。大多数的日子我都花在我书桌旁,那是我由一张门板和装橘子的木箱设计出的,挤在六尺乘八尺的厨房里。

      当我女儿在河对岸桥边不远的、低压力的学校里闲闲度日的同时,炉子暖着我的背。但这并非我写作“伟大的美国小说”的一年;除了少数几篇短篇小说外,我写的东西结果多半是自我探索性的。日子过得相当兴高采烈——令人震撼的布景、得以认识这些人、我对小说的初萌芽的尝试——但大部份时候我仍是悲伤的,我开始看出,我至今所追求而未成功的是透过婚姻生活得到一种方向感;现在则全靠我去找到我生命的方向了——那令我感到孤寂。同时,我也开始了解在我的工作上我一直在当女主角,我对学生的关心还不及我对当个明星有兴趣——那使我对回去教书觉得不安。话说回来,在这儿我是和人同住着,他们有些和凯西一样的怪,他们相信各种各类乖僻的事,而不去做那些他们“被认为”该做的事,象是守住专职及存钱在银行里。他们如此惊人的充满活力、多彩多姿又有吸引力,但他们却与我有天壤之别……或并没有?

        那么,在蒙里欧这一年并没帮我理清什么,而是令我觉察到我曾经是而不再是什么。我略略得知,我在西班牙的一年给了我一个对实相的不同看法,我再也不可能是原来那个人了。在一个“陌生的”文化里又过了一年使我改变得更多了。藉着观察那些拥有不同信念(因而有一个不同实相)的人,我自己的信念也变得可见而相形之下变得不可接受了。我必须摒弃它们,却不知用什么来取代。

        就在此时,我第二度遇见赛斯,在准备离开我的森林环境回去夏威夷和大学时,我拜访一位朋友的家去跟她道别,她正巧在读赛斯的《灵魂永生》。在所有这些人中间待了一年,我比来时要开通些而且好奇些。我打开书的半中间,读到:“如果你扩展你的爱、健康和存在的感受,那么你就会在此生及其他生生世世被吸向那些特质;再次的,因为它们是你所专注其上的事。恨战争的一代不会带来和平,爱好和平的一代才会带来和平。”

        那个概念有什么(前卫)呢?我心里奇怪。对我来说它满有道理的。我很快地浏览一下书里不同的片段——因为这不是阅读它的场合——而格外地为它的清晰和一致性以及我感觉到在它背后的可靠性所震撼。在过去,我曾浏览过“奥秘的”书籍,发现那些文字很难看得下去,不论它们潜在的长处是什么。但我却发现这本书写得很清楚易懂,而且如凯西说过的:“很切题。”这个赛斯真的在对我说话呢!

         回到夏威夷后,我买了当时已出版的所有赛斯书——《灵界的讯息》、《灵魂永生》及《个人实相的本质》。首先我把它们读过一遍,在某些部分画线,并在书页边批注。然后我回头,开始做些他建议的练习,在我的日志里写下所发生的事。不久我便建立了一个每日例行的“赛斯功课”,有大约三年的时间那成了我生活的主要焦点。我变成了有点象个隐者,只有去教课或去半条街外的海滩时才离开家。其他的时间我都在家,多半独自一人。为我自己创造一个新实相是我的目的,而赛斯是我信赖的向导。

        一开始我对他的关键性概念——我们创造我们自己的实——有所抗拒,因为在那时,我的实相有许多令我不喜欢的地方。我为什么会创造它们?但我随即开始去看那积极的一面,而看到我的实相的所有愉快面。开始欣赏、感谢自己做得“对”的地方,而看出那个概念的一个重要涵义:如果我们的确创造了自己的实相,那么我们便能做我们想要的不论什么改变。我们掌握着自己的命运!我看出我以前感觉多无助,相信“外在的力量”促使我做我做过的那些事,而我没有办法。因此这个新概念对我而言具有相当的启示性。

        过去这些年来我阅读过很多心理学的书。六十年代初期我发现了马斯洛,那时他说的话就如十年后赛斯对我说的一样有意义。马斯洛相信我们应该以健康、自我实现了的人作为效法的楷模,而非以有缺陷、有需要的人作为我们去效法的楷模。那对我而言是真知卓见。他对已自我实现的人的描写很有启发性,但却似乎不可企及。我无法只靠意志力使自己具有一种完整感和与所有其他人的相连感,以及自发、开放、诚实、善意、个人性、自治、游戏性等等特性。有这种特质的人一定是与生俱有的,或有一个和我非常不一样的童年,而且,就那一点来说,也是和大多数人非常不一样的童年。毕竟,心理学书籍说我们在六岁以前已定了型;而且要改变那个型是难如登天——因而你最多只能对你自己是谁——一个静态的、固定的模型——适应而已。

        但由赛斯,我了解了我们并不为我们的过去所摆布;我们永远可以由改变我们的信念来改变我们的实相;我们可以只靠信心而创造我们所要的实相。要做到这个,只不过那些信念对我们而言是无形的,那是因为我们把它们理所当然地视为是我们实相的基本假设——而非由于它们是被埋藏在无意识心智的某处。(依赛斯所说,“无意识”——我们心智那向着宇宙调准的部分——要比我们所谓的有意识的、自我支配的心智要有意识得多;而且还与它一样的条理分明,但却是以一种不同的方式。)

        一旦我得到了“我们并不为我们的过去或一个不可测的无意识所摆布”这个令人激动的了悟,我便上了路。好象我的脑筋转了个弯,在其后不论发生了什么我都以一种新看法去看它。有些我以前会贴上“坏的”标签的东西,我现在只把它看作是我还未曾觉察一个信念的证据。而一旦我觉察了,我便能改变它。有了这个新觉察,我不再觉得有必要去为我所曾做的“坏事”伤脑筋了。我可以了解我为何做那些事——因而对我自己做了那些事更能容忍。增加的自我评价和自信又随之导致新的启示、新的改变、更多信心——一种滚雪球效应。我常在日志里写道,我是在一种如蠡茧的状态,由信念来孕育一只蝴蝶,而当我破茧而出,重新进入世界时,我用的是同样的比喻。

        当时间渐渐过去,我惊觉于这世界在我眼里看起来要比以前生动了许多!有天我去一条我多年来没有再走过的山径远足。在我记忆里那是条阴沉的小径,但这天它色彩鲜明,生机沛然。自此以后每次我看它都是那个样子,而几乎不可思议我过去能以任何别的方式看它。但我曾为自己创造了一个阴沉的实相——在那条山路上,以及在我生活的其他面。

        今天,所有那些全都改变了。在过去五年来我不记得有任何感觉沮丧的时候。我的心情由幸福感——大多的时间——变为微微不耐——当我的信念生效得不够快时。我对我的独立已变得非常自在了,而当我克服阻碍、解决困难或向未知探索时,我爱那种胜任的感觉。我在大学里的工作已完全改变。我不再“讲课”,而是把我的课变成了“研讨班”,由学生来主持,而我自己尽量置身幕后。透过这方法,我十分自然地想到以“练习簿”形式为学生写成教学资料这个新主意,那本书很快就将出版。

        目前我的朋友有各种各类的,反映出我更多样的兴趣及对许多观点更具雅量。在变得和大自然及其深沉的节奏更和谐一致之后,我安排我的生活环境使我能尽情利用到它的抚慰性效果。我在欧胡岛北岸有田园风味的滨海小屋,棕榈环绕,外瞰拍岸惊涛,阵阵信风透过纱窗吹来了天然的通风设备。当我在写这篇文章时,我正在观赏屋后的青葱山脉。我的艺术作品挂满了墙面。好些年来我曾玩票性地作画,但却从未对我的成品感到满足过。然后有一天,在好几个的检查我对我创造力之本质的信念之后,我想出一种用布做的半浮雕——一种对我正合适的表现媒介,表达出从未在我任何著作出现的强烈官能美感。我开始定期制出作品,而现在它们已开始吸引别人的兴趣及买主。

         自从我开始有意识地创造我自己的实相之后,发生了这么多的新发展。一天我在海滩上重读《心灵的本质》(我从没停止由那些书学习),突然有了一个冲动,我立即把它写在书页的空白处——因为我已变得信任我的冲动了。我写道:“一本赛斯练习簿。”第二天我给珍·罗伯兹发了封信,提议由我写一本与赛斯书同步的修练法,并且把我想要做的事列出大纲来。在两周内,我收到了回信,说我那主意不错,我可直接给出版商写信,我照做了。而其余的,如他们所说,就都成历史了。

        这个长而不害臊的自我祝贺式的叙述之目的,乃是想说明,丝毫不假我们的确创造了我们自己的实相,而如果我们发现我们对它不甚满意,就能改变它。当然,如赛斯提出的,我们的实相本来就是流变不居的,但我们可以更有意识的介入那些改变里,如果,首先,我们相信我们能,其次,在上面用功。当我回顾时,我可以看出我是如何的一迳在创造我的实相;我沿路所做的选择又如何是发展我现在的实相所必须的先决条件。例如,若我没看过马斯洛的书,我后来很可能没有读赛斯书的心理准备。如果凯西没令我在一年前对赛斯书曝了光,当我在一年后碰上它时,我的反应可能有所不同。如果我没有写“练习簿”的经验,也许我不会想到给赛斯书也写一本。

        我们继续在一些行动中作选择,这些抉择随之又把我们导向某个方向。我们的“内我”永远在试着指导我们朝向我们潜能的最佳发展,但因为我们已学会去怀疑或不信赖我们的冲动,因为我们不再相信自己,我们常常结果变得不满足、困惑或陷入一个全面的“身体认同的危机”中,象我以前那样。藉由对我们的生命负起有意识的管理之责,我们能重获本为每个人天赋权利的信赖和信心。今天我是个快乐的人;喜欢我所选择的方向;高兴我是有意识地那样做了;高兴我在赛斯内找到一个可以帮助我的人。这本书的孕育乃出自我对赛斯教诲的正面看法。我愿与别人分享我的过程,就在于我希望他们也能从中获益。

        就某些方面而言,这本书是我让自己试做的课程的一个精华版本。我相信如果你彻底而忠实地做那些方式做那些练习,你在几个月内就能得到我在三年时间里碰运气得到的东西。我曾以某种方式做过所有的练习,而对我而言,它们中有些比另一些的效果要好。我对做比较“理性的”练习,如信念功课之类,觉得比较自在,因为它们与我对一个人如何学到东西的期望比较一致。即使如此,我想我可能从扩展了我的想象力和观想力量的更“直觉性的”练习里获益更多。在大多数的练习里,我试着综合了理性和直觉性的学习方法。

        在开始做这些练习前,先找一本厚而结实的笔记簿来当作一本日志,因为这将是对你的进展的一个重要记录。在这些练习里,我已尽我所能的把赛斯许多见解广阔的概念尽量精确而简洁地总括起来。为了做这些练习,你并无必要买任何赛斯书,但,对那些比较喜欢直接由赛斯那儿得到那些概念的人,我把我资料的来源包括了进来。

        这本书在一种团体的情况里最为有用。有许多练习可以在一个工作室的背景下由大家一起来做;别的可以由个人来做,然后与团队分享。一个团体之所以有价值,不只在于有不同的观点,而且它还提供了动机。当你知道那团体预期你已做了某个特定的作业,你就有了不去拖延的额外诱因。

        如果你能对做这些练习采取一种游戏性态度,而非把它们视为必须想办法跟上的一种日常劳务,那么你就会更快乐的进步,而在过程中更好玩。但不论你的态度如何,去做那些练习却是绝对必要的。光阅读它们是不够的!要想变成一个有意识的实相创造者需要练习。这本练习簿会给你开个头——然后就全仗着你去维持下去,把那些观念和行为整合到你每日的存在里。

        好好玩吧!

南希·艾希里


转载:《心灵探险-赛斯修练法》 (赛斯书的练习汇总)-- 01 前言 自序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