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有关教育

2020-08-26 22:56 作者:我有一首小诗单咏零  | 我要投稿

最近时常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学校都只教我们一些应试知识,明明有那么多惨痛的事例摆在面前,警示我们,这个世界不仅仅需要成功学,也更要有关于失败的教育,但是相比起成功学,失败学少得可怜。

什么是成功,什么是失败,在学生的世界里,成绩就是衡量好坏的一个极重要的指标,成绩好,就是成功,成绩不好,就是失败。

想了很久,纠结了很久,目前得出的一个观点,学校所谓教书育人,最终都指向了高考这一个选拔人才的方向,所以,其实学校教育,不过都是在为选择人才而努力,所以,这里的教育,是有指向性的,它给出了一个衡量优劣的指标,那就是分数,而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老师们都在为了这个指标而努力。

这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情。

因为教育,不仅限于学校教育,我们还有和我们关系最密切的,家庭,家庭教育。

有人温文尔雅,谈吐不凡;有人畏畏缩缩,阴狠毒辣,俗话说,三岁定八十,在人幼小的时候,他们的目的只有活下去,那是动物的本能,所以他们会不断地适应环境,让他们在环境中更利于生存,我常常能在幼儿园的孩子们中看到他们家长的影子。

学校教育在各种教育中起到一个主导作用,这种应试教育的弊端,大家早有察觉,所以现在想要推行素质教育,但是谈何容易?人在学校的时间是有限的,如果他们在学校时用一部分时间去进行素质教育,那必定会损耗应试教育的时间,而应试教育直指学校教育的目标,素质教育必定不能得到特别好的发展。

那这个时候,家庭便是素质教育的主阵营,但是很遗憾,家庭教育中,没有人能够承担起这个责任,父母,要赚钱养家,平时回来就自己玩手机放松,一天中能有两个小时和孩子面对面交流,谈心,或者进行人生中一些令人疑惑、难以抉择、悲伤、愤怒等的事件的指导,就已经是奢望了,当然也不缺乏有一些特别好的家庭,但是那是少数。

之前看到过很多关于现代一些女性不愿意生孩子的信息,基本上是 学历/眼界 越高越开阔,就越倾向于晚婚晚育或者丁克这些,然后刷到了这样一条评论,大意是“优秀的人都选择不生/少生孩子,贫穷落后的地方的人们使劲生,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结果?”

一开始看到,这个结果好像让人细思极恐,但是转念一想,人类的生育,是族群的延续,那些选择不生的人,不打算把自己的基因延续下去那就算了吧,还会有更多的人,有更多的基因结合在一起,并延续下去,这个只是一个族群延续,延续就是它的全部意义,其他的一切都无需考虑,人最终还是动物的一员,不是吗?

而现在会思考这样的一些问题,难道不是因为条件好了,吃得饱了,不用担心生存问题了,从而转向更高的,实现尊重与被尊重,爱与被爱的目标,以及实现个人价值的目标,也就是所谓的追逐理想。

(怎么感觉逐渐跑题。。。)

好的家庭教育比较少,而我们也没有一个标准去衡量一个家庭的教育好还是不好,有的人认为,孩子能吃能睡不生病,健康长大就是家庭教育成功;有的人则认为孩子能文能武,做成人上人才算成功,对于这两种成功,我们都没有标准去说哪个更好,但是社会的主流导向会影响人们的立场,人们站在不同的立场就会对这两种教育有所评判,所以社会教育也是这其中重要的一环。

所以教育一个人,不能只倚靠学校教育,学校之外的教育也十分重要,目前国家也努力地营造一个素质教育好的环境,电视上也出现了很多关注人的本身的诉求的作品,我们应该能够期望未来可以做得更好,当然,这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

有关教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