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主妇
聊聊全职家庭主妇吧。
以往说起来这个话题,我只有一些比较尖锐的角度,认为家庭主妇的生活就是一种牺牲,一种依附,是在最好的年华被家庭拖累。最近这些角度相对圆润了一点。
家庭主妇并不是一种职业,没有劳动权益保护却有非常明确的工作内容。一方面负责一个家庭的全面工作,例如买菜、做饭、洗衣服、扫地,另外一方面负责孩子的一切,例如孩子的吃喝拉撒、生病教育各方面。至于自己的部分,就看个人精力,如果还有信仰打扮自己,取悦自己的一般还有第二个帮手,或许是保姆,或许是其他家庭成员。我认识的妈妈基本上身材都比单身时略圆润,穿衣也基本都是舒适方便为主。认识的一位全职妈妈从山东随公务员丈夫来广东定居,没有老人帮衬,两娃,身材瘦小。每次见到她都是行色匆匆,手上拎满孩子书包帽子等杂物,穿着也很朴素,脸上经常是凝重的脸色。也有认识一些妈妈,想出去逛街就把孩子放在老人家里,自己还可以涂个口红喷点香水再躲着孩子偷偷出发。
做家庭主妇其实是一件鬼使神差的事情。我们小时候很多梦想:科学家、军人、老师等,哪怕成绩再差也没憧憬过要做家庭主妇的。但是一旦生了孩子,不用开家庭会议也不用辩论,在母爱天性浓厚基础上,叠加了其他因素就会促使你照顾家庭的愿望浓度剧增以致于你想把工作一辞了之。哪怕没有完全辞掉工作,很多女性育孩后会进入一种全新状态,那就是多放点精力在孩子身上。例如我的师姐,虽然一直在国企工作相对稳定但也曾和我说过,生了孩子就想工作上过得去就行,准时下班成为了工作目标。我的舍友,吐槽说生了娃之后自己读博做访问学者的计划现在基本没有精力去想。我自己更是在知道怀孕时就把自己工作辞了。因为当时有流产先兆而我所在的企业是服务性企业经常要接待客人并且跑客户。为了逃避在工位上却无法行动自如的无助感我就毅然提出了辞职。生产完之后喂奶照料,直到孩子2岁才继续工作。2021年准备搬家了,买的房子距离工作地方远没办法像以往一样下班就去接孩子回家,就又一次选择辞职。回到居住地当然也想找工作,但是囿于工作经验的七零八落不符合大多数用人单位要求,加上还是希望可以找到像之前一样准时上下班的工作,选择面变窄,投出去的简历石沉大海便在家待业至今,今年才考到一个离家几十公里的单位,娃的问题还是没有完美解决,兜兜转转又回到了原点。
这里特别想致敬一下2018年到2021年的自己。这是人一生里最青春美好的几年吧,于我而言确实很苦的,被带娃、上班、考试三座大山压在身上。住的方面,房子租在市区老旧小区内,环境不尽如人意;吃的方面,下班接孩子买完菜回到家已经差不多7点了,基本都是随便炒两个菜和孩子一起吃,很少给孩子开小灶加营养;工作上还要应付身兼多职的繁琐经常孩子病还没完全康复就又丢回去学校熬;情感上和婆家人关系到达冰点,经常责难婆家不给我带孩子导致我无法工作;以及试图改造自己的丈夫让他兼顾工作又回家做18孝老公;学习上面临逐渐内卷的竞争,经常陷入自我怀疑以及自我否定。
家庭主妇的生活也曾让我某些信仰逐渐瓦解。信仰瓦解之一,读书改变命运。我在农村长大,我曾经以为自己读好书就可以找一份好工作完成自己的蜕变。事实是我没有找到一份世俗眼中很好的工作以至于生了孩子后,自己成为了照顾家庭的最佳人选。信仰瓦解之二,基于爱情的婚姻可以浪漫至死。大多数人结婚时都是基于当时满溢出来快要冲昏头脑的多巴胺吧,以为这样就可以抵挡岁月漫长。但是结婚后真的有不少心理建设要做的,爱情也会逐渐变成生活。
总结而言,如果心态不好,做一个家庭主妇会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家庭主妇往往成为你做不成功其他事情的归因。而且相对于其他工作而言,家庭主妇的工作没有评价体系,让人痛失社会认同。前阵子张桂梅校长拒绝了一位成为家庭主妇的学生给学校捐赠,因为她认为做家庭主妇是没有价值的,是依附于男人的。
在这几年信念瓦解的同时我又尝试与自己和解。首先,读了211出来成为家庭主妇压根不是因为读书无用。正如上面所说,我只是把就业不顺利归因给了家庭主妇,认为家庭主妇的琐碎占据了我的大部分时间。其次,人生是一个个围墙组成的,从这个围墙出来势必要进入另外一个。例如,成为家庭主妇后,对于工作的渴望达到了顶峰想要走出来,但是当你得到了工作之后又会想把更多的时间匀给家庭。最后,生活是没有答案的,人生不是试卷而是实践,天高任鸟飞。没有谁的人生是完美的,但是我们可以尝试让自己觉得自己的人生很完美。有个词叫什么,幸福感。
以上是我在家庭主妇“苦海”沉浮时的所想。其实我现在并不反对做家庭主妇,从进化史看,要完成繁衍就必须有人照顾下一代,千百万年以来祖先已经帮我们做出了抉择。但是,抉择是自由的,“自由是一种惩罚”,正是有了自由我们开始权衡、取舍于是就出现了家庭主妇们的痛苦。
罗曼罗兰说,有一种英雄主义是当你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所以给自己一些英雄主义去支撑我们走向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戛然而止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