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外国语大学日语翻译——1 日语翻译绪论
一、翻译是什么
翻訳は最も深く本を読む方法。
翻訳とは何かという問いには、 さまざまな答えがありうると思いますが、 ひとつの答えは、 言語を共通項とする共同体としての民族が他の民族から優れた知識や技術、 考え方、感情、情報などを学ぶために、外国語で書かれた文や文書を母語で読めるようにすることだというものです。 ······翻訳とはそもそも学習のためのものなのです。
从语言的角度讲,翻译是不同语言文字之间的转换,但这种转换显然是要受到不同语言文字所处的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制约。所以,翻译在深层次上又是文化的转换、交流甚至碰撞。翻译无非有两种倾向,要么倾向于源语文化,要么倾向于译语文化,但不论哪一种,其结果都是产生了一种不同于二者又包容二者的更广泛意义上的作品。故而,翻译是一种文化的建构,是将一种文化符号转换为另一种文化符号的创作过程。

二、翻译理论
严复:信、达、雅
鲁迅:凡是翻译,必须兼顾着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一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
傅雷:以效果而论,翻译应该像临画一样,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钱钟书: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能不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

三、翻译的原则
1.对比原则
研究在特定语境中的具体语言(一般称为话语)的意义,搞清同一意义在原作中和译作中表示方法的异同,并在此基础上找出克服其不同之处的最典型方法(一般称之为翻译技巧),正确地实现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
2.神似原则
一是翻译主要追求的是内容的“信”,而不是形式的“信”;二是内容指的是思想感情、风格意象,而不是表层结构、字面意义。
3.汉化(或日化)原则
原作一经转化为译入语,对操译入语的读者来说,评价译文、原文作用和意义,就只能靠译文的功能。对于操译入语的读者来说,译文越符合译入语的表达习惯,読者越容易接受。对于中国人来说,“汉化”了的文章他们才能读得懂,读得下去。要实现翻译的目的,“汉化”是顶重要的了。

四、翻译的过程
1.充分准备(深入了解作者风格、政论文所处时代背景等)
2.吃透表层(字词句语法,障碍全无)
3.捕捉寓意
4.自由表达
5.修改校对(2次以上,第二次要读出声,看语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