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国产剧怪象:南方角色口音、习俗北方化,演员揣摩角色已成奢望?

2021-09-11 20:49 作者:港台娱乐通  | 我要投稿

如果翻看20年前的新闻、节目的视频片段,将之与现在的同类型作品进行比较,就会发现不同年代的普通话口音用词存在不小差别,具体便体现在儿化音、俚语的掺杂频率上。而从几年前开始,这种怪异现象蔓延到了影视圈,哪怕是经典的国产剧、演技精湛的戏骨也未能幸免。下图为热播剧《乔家的儿女》南京土著过年包饺子:

由姚晨、倪大红领衔主演的《都挺好》,两年前红遍大江南北,是公认的国产优秀剧集,但里面几位主要角色的口音、习俗严重脱离实际,以至于我这样的“挑剔者”和许多苏州人难以追剧下去。众所周知,《都挺好》要拍的是江南水乡,要讲的是苏州故事,可它在明确交代了角色地域属性的情况下,土著角色们的饮食习惯、口音用词完全北方。

这并不是信口开河,我能举出例子。

在剧中,苏大强及其妻子说话不仅没有浓厚的苏州口音,反而北方口音一个比一个重,每天都是“甭客气”、“你甭管”,北方俚语、儿化音不停腔,而几个苏州儿女也是有样学样,甚至一个比一个严重,这还是苏州人家吗?相较之下,吴非、朱莉两位儿媳的口音倒显得比较契合了。说实话,如果编剧、导演、演员都不想因地制宜,那么直接架空故事背景、将地点移至北方不就行了吗?何必弄得如此尴尬?

饮食习惯上,《都挺好》也是无知得可笑。苏州属于江南,当地人吃的是汤圆、馄饨、馄饨、苏式汤面、汤包、生煎包、小笼包,编剧却安排饺子大葱(买菜买大葱、过年吃饺子),这算怎么回事?南方没有过年吃饺子的习俗,这是最基本的文化常识,春晚导演、主持人都知道了,编剧、导演作为文化影视工作者难道不知道吗?是真的不知道?还是完全不在意?

其实,我并不是黑《都挺好》,只是对一部优秀的电视剧犯低级错误感到惋惜,而真正可怕的是,被誉为精品的剧集都这样了,其他国产剧这种现象肯定更加严重,像我之前看的《麦香》(故事地点浙江)、《冰锋》(故事地点上海)、《破冰行动》(故事地点广东)就很明显也是这样。

编剧写剧本符合常识,演员演好戏贴合角色,本应是影视产业最基本的要求,现在却已成了一种奢望。也许有人可能会说:演戏用南方方言,全国人民听得懂吗?这纯属抬杠。我并非要求演员们用南方方言演戏,只是认为他们在表演的时候,应该呈现当地特色、切合角色特点,用当地口音的普通话总不过分吧?退一万步讲,如果演员本人实在没语言天赋,连当地口音的普通话都不会,那用标准普通话总没问题吧?

我只想表达一个观点:在剧情、角色明确了地域属性后,请尊重当地的饮食习惯、风土人情。这方面,《红色》、《鸡毛飞上天》、《山海情》堪称典范。

国产剧怪象:南方角色口音、习俗北方化,演员揣摩角色已成奢望?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