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鼎烹鸡
牛鼎烹鸡
《吕氏春秋·应言》
【原文】
白圭谓魏王曰:“市丘之鼎以烹鸡,多洎之则淡而不可食,少洎之则焦而不熟,然而视之蝺焉美,无所可用。惠子之言,有似于此。”
惠子闻之,曰:“不然。使三军饥而居鼎旁,适为之甑,则莫宜之此鼎矣。”
白圭闻之,曰: “无所可用者,意者徒加其甑邪?”
白圭之论自悖,其少魏王大甚。
以惠子之言蝺焉美,无所可用,是魏王以言无所可用者为仲父也,是以言无所用者为美也
(牛鼎:盛牛之鼎,古代能容纳全牛的大型煮食器物,一般是三条腿两只耳朵。)
战国时,一个叫白圭的曾对魏王说:“用市丘(魏邑名)所出产的煮整头大牛的大锅来烹煮一只小鸡,往锅里多添水,放的汤多了就会水啦吧唧的淡得没法吃,淡而无味;放的汤太少了则容易焦糊而鸡不熟,水添少了鸡就会烧焦而且不熟。
“然而这鼎看起来非常高大漂亮,不过没有什么用处,不中用,无所可用。
“惠子的话,有似于此,就跟这虚华而不适用、中看不中用的大鼎相似。”
惠子听到这话以后,说:“不是这样的。假使三军士兵饥饿了,而停留在鼎旁边,恰好弄到了蒸饭用的大甑,和大甑搭配起来蒸饭,配套着用,就没有比这大鼎更适宜、合适的了。”
白圭听到这话以后,说: “没有什么用处的东西,无所可用者,想来也只能用做,在上面放上甑蒸饭用啦。”
白圭的评论自悖,自然是错误的,其少魏王大甚,他太轻视魏王了。
白圭以为惠子的话只是说的漂亮,但没什么用处,无所可用,这样就是魏王把说话没什么用处的人当成仲父了,这样就是把说话没什么用处的人当成完美的人了。
【赏析】
国势的强弱与用人是否得当,有着重要的关系。白圭用“牛鼎烹鸡”打比方劝魏王要善于使用人才,不要大材小用。
文章劝告君主应该善于分析情势,依理判断。
“应言”即与别人应对的言辞要适宜。“牛鼎烹鸡” 水放多了,鸡味就淡得很,一点也不好吃;要是水放少了呢,牛鼎的温度高,水被烤干了,鸡不但没有熟,而且被烧焦了,当然就不能吃啦。用牛鼎烹鸡不能把鸡烹煮好。
后用“牛鼎烹鸡”比喻大材小用,屈才或浪费人才,great talent used in petty things,或事情本来就不合适。
“牛鼎烹鸡”用可煮整牛的大鼎来煮一只小鸡。cook a chicken with very giant boiler. 形容有才识的人未得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