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秀胃食管反流病案例分享第二篇
患者董,女,60岁 主诉:反酸2年,加重5日 现病史:患者2年前自觉反酸不适,曾到各地求医看病,胃镜检查示:未见明显异常。给予口服奥美拉唑治疗,症状好转,但停药后症状又反复,继续口服该药物,无明显好转,未见改善,后多处求医,不辞辛苦,口服中药西药无数,但病情依然无法缓解,或者不久后又复发,症状反复,患者深受病痛的折磨,有意放弃治疗,但于一次陪同事看病时无意听到周围患者们的谈话,介绍于此,抱着最后的希望前来就诊。 现症见:患者面色萎黄,形体消瘦,自诉反酸,嗳气,平素脾气差,时有生闷气、抑郁不言,此时症状多明显,伴有胃脘部不适,受凉后加重,平日饮食可,大便时干,多梦,5日前因饮食过饱而出现腹胀满感,恶闻食臭,纳呆,恶心,上述症状也随之加重。舌质暗红,体胖,黄白腻苔,舌根部芒刺少津,脉滑数,偶有强弱不等。 既往史:冠心病病史10年,糖尿病病史10年,否认其他相关疾病病史。 辅助检查:胃镜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辨证分析】据该患者的主诉症状反酸、嗳气、胃部不适感等,西医考虑为胃食管反流病。该患者素体脾胃虚弱,嗳气,平素脾气差,时有生闷气、抑郁不言,属气机郁滞。肝主疏泄,调畅气机,气机不畅,责之于肝,肝失疏泄,气机上逆,故可出现此症状,此次因饮食不节出现一系列问题导致食滞胃脘,四诊合参,中医诊断为吐酸病(肝郁脾虚兼食滞证)。 中医诊断:吐酸(肝郁脾虚兼食滞证)。 西医诊断:胃食管反流病。 治法:疏肝健脾,抑酸和胃,降逆消导。 方药:柴胡、黄连、吴茱萸、海螵蛸、浙贝母、佛手、枳实、紫苏子、生大黄、炒白术、神曲、麦芽 水煎服,日1剂,水煎300毫升,早晚分服,告知饮食节制。 (中医辩证一人一方,需要根据症状调整) 二诊:患者服药后反酸、嗳气症状好转,腹胀满感消失,无恶心,纳可,大便尚可,多梦。舌质暗红,体胖,少许黄白腻苔,脉滑数。食滞症状缓解,上方去麦芽、神曲,加砂仁,厚朴,芳香化湿,湿去气机调畅。 三诊:反酸、嗳气基本消失,时因情绪不畅出现上症状,自汗明显,纳可,大便可、日一次,睡眠一般。舌质暗红,少许黄白腻苔,脉滑数。上方加煅龙骨,煅牡蛎,敛汗,安神,寐安则病自痊。 四诊:患者不适症状缓解,自汗消失,偶尔出现反酸、嗳气症状。纳可,大便可、日一次,寐安。舌质暗红,少许黄白腻苔,脉滑。上方去海螵蛸、浙贝母。 此后未来就诊,电话定期随访至今,皆无明显反酸嗳气等症状出现。 方解: 此次发病前饮食不节,伤及脾胃,脾胃运化失职,食物停滞胃中,加重了脾胃负担,气机上逆,故脘腹胀满、恶闻食臭等一系列症状出现,主诉症状亦加重。 本案中柴胡行气疏肝解郁,枳实行气导滞,与柴胡配伍,一升一降,疏肝和胃; 黄连、吴茱萸,有左金丸之意,清肝泻火,降逆止呕; 海螵蛸、浙贝母,有乌贝散之意,制酸止痛; 紫苏子、佛手降肝胃之逆气,理气而不伤阴; 大黄降逆理气通腑,诸药合用,共奏疏肝健脾、抑酸和胃、降逆消导之功。 如有相关问题可以根据下方图片找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