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分钟看懂鱼探告诉你的水下地形

2022-05-17 11:53 作者:美国奥基路亚  | 我要投稿



越来越多的钓鱼人开始使用鱼探来帮助找鱼和找结构。今天我们花一分钟的时间来帮助大家理解鱼探影像带给你的信息。

 

上面这张拼图显示了蜂鸟鱼探的:侧扫(左下)、2D成像(右上)和底扫(右下)。这三个界面显示的是同一块水下结构。其中A和D代表了两块水下草区,B代表软质底部(可能是泥巴底),C显示了硬质底部(可能是砂石底),同时在C附近还有几个黑点,这就是水下的石头。右侧的标尺显示了底部深度。

 


▲在侧扫和底扫图像上,越亮的位置代表质地越硬,探头返回的能量就越多。相反越暗的位置代表质地越软,返回的能量越少。

 

侧扫的原理是声纳波先垂直往下探到底。所以这张图中,中间白线往左往右的两块黑色部分就是你船下经过的水层。当声纳波到底以后,分别往左往右侧面扫出去,显示出你船下左右两侧一定距离内的水下结构。

 

比如说你可以看到C右侧有几块较大的石头,它们的左侧较亮,同时挡住了声纳波的进一步往右的扫描,因此它们的右侧都是暗色的。又比如说D左侧有一片草区,根据图像我们可以发现这些草从水底长出,有一定的高度,而且左侧更亮,右侧更暗,这种明暗的变化,预示了这个结构的空间结构。

 

 

▲同样的区域,我们再来看2D成像和底扫。


上半部分是2D成像,图像的一侧是你即将离开的区域,图像的另一侧是你即将进入的区域。


在你采用默认设置的时候,较软的质地返回的颜色是蓝绿色的,而较硬的质地返回的是更亮的红色。A和C中间箭头的位置,预示着这块位置是底部质地从软变硬的边界区域。

 

底扫图像的原理是从你底扫探头的位置往正下方射出一个扇面的声纳波,你可以想象成得到一片切片面包,每一片切片面包结合起来,就拼成了一张底扫图像。同样是一侧进一侧出。

 

由于探测角度和范围的不同,导致2D图像只能大致地判断水下情况。如果你想看清水下扫到的是鱼还是灌木还是石头,还是需要底扫图像来确认。

 

以上就是鱼探常用的2D成像,侧扫和底扫图像的理解。下次有机会再给大家介绍如何理解Mega360的360度成像和目前流行的动态影像。


本文翻译自 hummingbird

版权归 hummingbird 所有

一分钟看懂鱼探告诉你的水下地形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