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观察皮肤的变化
诊病之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
如果皮肤发黄,如橘黄色,则为湿热熏蒸,中医临床多见于湿证及虚证,与脾胃湿热或肝胆湿热不能运化体内的水分有密切的关系。另外,皮肤爱出油、爱长痘,也多跟湿热有关。湿邪易致“如油裹面”的情况发生。所以多数皮肤、头皮爱出油的人,要考虑体内有湿热。
皮肤湿疹最关键的问题也在于“湿热”。中医认为,这类疾病大多由于先天不足,或因后天脾胃运化失职,致使湿热蓄积肌肤而成。湿邪的特性是缠绵难断,如油裹面,往往迁延不愈、反复发作、时轻时重,有的数月或数年不愈。表现为病变部位瘙痒无度,甚则剧痒难忍,局部潮湿、糜烂、流滋,上覆鳞屑或结黄色痂片,有的皮肤增厚粗糙。所以记住,只要皮肤出现湿疹则一定要考虑湿热所致。
除湿疹外,其他皮肤病,如荨麻疹、牛皮癣、神经性皮炎、脓疱疮、痒疹、皮肤瘙痒症、疥疮、脚湿气、痤疮、脂溢性皮炎、稻田皮炎等都为以湿热为患的皮肤病。辨证施治时一定要考虑湿热的因素。
湿热的断定除了要凭感觉、靠口气、看舌头、看大便、看皮肤等来诊断外,一些细节也须注意,如发病时间、烦热的情况、食欲强弱等。可能很多朋友看完上面的几节内容之后,会产生这样的疑问:“除了这些症状,就没有其他可以证明身体有湿热的症状了吗?”回答是:“当然有!”因为不同的湿热病症,有不同的体征表现,临床可以参考的症状还有:
1.湿热天多犯病。
2.犯病时,浑身无力、烦热、胸痞等。
3.食欲下降,口渴恶心。
4.发热怕冷交替。
5.多午后发热,并不因出汗而减轻。
6.尿频、尿急,涩少而痛。
7.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等。
但是无论身体出现什么湿热症状,一定要综合辨证施治,方能确定准确的病因病情,尤其是涉及是湿重还是热重,是上寒下热,还是上热下寒等问题时,都必须明辨病因病症,才能准确对症治疗。所以湿热病多复杂,自查时,要考虑每一种病症都可能有湿热的情况。
除了上述典型的一些症状外,最好的确诊方法就是身体不舒服时,请教中医师进行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