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温铁军:打破制式教育的结构束缚,开启多元宇宙,走向思想的生态化【云讲座分享...

2021-12-14 02:21 作者:铃岚苏  | 我要投稿

概要本期视频为现场演讲录制视频,温铁军教授讲的内容非常多。我在笔记中尽量整理了一下演讲的内容,设立了大小标题,这样参考起来方便一点;视频的内容大致为:

1.关于当今教育的弊端;

2.关于“元宇宙”的大致介绍;

3.关于海南乡村发展的案例;

4.从设计角度和产业角度两方面来看“三新”的内涵;

5.关于当前我们生态化转型所面对的制度障碍。



01:04


一、演讲正题前的一些介绍


1.当今教育的本质

开头以卓别林的电影作品《摩登时代》为例子,讲过去,包括现在的教育其实是一种把工人训练成能和机器配合并最终成为工具的制式教育。它把人在自然社会中,所形成的各种各样的“元”,各种各样的因素砍掉。然后用制式教育的方式把人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持续地培养。最终人只能形成一种单一的知识体系,拥有的是规范化的知识理论。于是乎,人就被教育成工具,进入到社会,人力资源就变成了人力资本。当人成为资本中的一颗螺丝钉的时候,人的作用就是为这个资本进一步去拼装更多的资本品而服务的。

教育变成了服务于工业化发展的工具,把人从自然的状态改造成资本的状态。我们作为一个多元的人,被一种为工业社会、城市社会而服务的工具化的教育改造着。



03:37

2.元宇宙的概念

当人类社会走到去工业化,进入到信息社会的时候。人开始通过虚拟世界以某种方式去满足自己在现实世界中不能满足的欲望。于是乎有相当一批人在虚拟世界中是活跃的,而在现实世界中是沉默寡言的,是“躺平的”。而“元宇宙”就是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把虚拟空间转化为我们渴望的梦想的现实空间。最为机械的转化方式就是所谓的人脑工程,在大脑里植入芯片。但是这样做并不能改变本质。最好的方法是把人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出来,最大程度地实现人的自我价值。


主观能动性是一个哲学概念,亦称“自觉能动性”,它指人的主观意识和实践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能动作用。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人们能主动地认识客观世界;二是在认识的指导下能主动地改造客观世界。人们应该以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为基础,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08:06

二、进入演讲的正题,关于“三新”的内涵

2020年10月26日五中全会明确强调了“三新”——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



08:53


1.关于海南的发展

我国应对全球化挑战的底线思维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双循环战略”。同时,海南提出按照自由港的发展模式规划,这意味着既要与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结合,又要和双循环战略中的全球大循环结合。而过去海南的发展模式是一产化的“热作农业”。利用海南地处热带地区的特点,向大陆提供反季节果蔬。由于果蔬并不需要加工,所以海南加工业发展不起来;又因为果蔬属于鲜食农产品并不需要通过冷藏物流运输到大陆,所以海南的物流产业也不发达。这就导致了海南农村经济结构单一

后来,大陆随着发展,蔬菜大棚在各地推广开来,反季果蔬可以自己生产,海南因此就失去了它“热作农业”的优势。再加上2001年中国加入WTO,WTO把过去对农业的关税降到14%以下,于是乎我们现在可以购买全球的农产品。过去海南本土出产的咖啡在大陆销售没有竞争对手,现在因为WTO的改动,海南咖啡面临着越南咖啡、哥伦比亚咖啡的激烈挑战......

海南是一个热带农业地区,它的自然物种本来就是多种多样的。它只不过是被“热作农业”这个相对高收益的产业所导向,把其他的多样性结构给砍掉了。所以,现在海南的乡村振兴发展主题是“重归生态化”



12:25

2.工业化时代的设计与未来生态化设计的困境

我们过去旧阶段的发展方式是为了能够让工业形成集约效应。所以我们把工业产生的集群放在城市带上。客观上就会对设计提出要求,其设计服务于工业资本,服务于城市资本,追求利益最大化。这就导致了中国各大城市千城一面。

现在我们要走生态化设计路线,问题是我们并没有研究、建设的经费。而整个教育体系结构还没有改进成“元教育”。还是分散学科制的,制式教育为主的教育模式,所以道路十分坎坷。


注:

集约化,是指在最充分利用一切资源的基础上,更集中合理地运用现代管理与技术,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积极效应,以提高工作效益和效率的一种形式。

集聚效应(英文名称:Combined effect),是指各种产业和经济活动在空间上集中产生的经济效果以及吸引经济活动向一定地区靠近的向心力,是导致城市形成和不断扩大的基本因素。



17:27


3.关于”三旧“

城市化、工业化都要资本增密。各地干部们都在招商引资。所以,投资者就成为了本地的主人,而非劳动者。发达国家在追求自身发展的同时为了资源环境不被破坏,把破坏资源环境的,对劳动者条件不利的制造业全部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国内的社会矛盾以及和资源环境相关的矛盾就会大大地恶化。

过去的一套亲资本理念,形成了一套工业体系,城市化格局。现在要调整理念。所谓“三新”,包括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两山理念”。因为当今资本过剩,而我国是严重的资本过剩国家。所以,国家发展战略调整为以人民为中心,即以人为本。但是,现在各地的学校还是继续教导大家亲资本才能继续发展。


24:34

三、从设计的角度来看“三新”


1.“三新”与“三旧”的对比

原来旧的阶段,在城市的设计建设中,地面全部硬化,人像集约饲养一样被装进了高楼大厦。在这种条件下,一旦有突发性的自然灾害发生,人在城市中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是非常弱的。(右图:2021年河南暴雨危机)

现在在“三新”理念下设计的成果:

近零能耗农宅


28:43


2.理念冲突

即便我们想使用生态化的理念去改造乡村,也必须考虑农民的接受程度。有时候,设计师的审美会与已经被城市化的设计体系所改造的农民的审美发生冲突。同时,那些被单一知识的,制式的教育体系所培养出来的设计师会不顾当地地理环境、人文环境,自顾自地设计出自以为完美的作品。



31:56

3.过去的乡村设计

农业工厂、人工景区、传统乡村等大部分是严重不景气的,可以说90%都是亏损的。这说明用我们现在所学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去做乡村设计绝大部分都是不成功。这些都是由于对当地生态化没有充足的认识。

如果现在的设计教育只是从技术出发,而不去考虑关于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宗教的等各种各样的矛盾、冲突的话,那么最终的结局将会是彻底的失败,创新就直接变成了成本。



33:05

4.设计师视野中的空间资源

生态空间资源是一个巨大且整体的系统资源,过去我们在为单一的,系统性较弱的城市资源(城市房地产)做设计。而现在,我们在乡村一定要考虑到整体的空间生态资源。这必须是一个覆盖全地域的整全设计



34:22


5.整全设计、整全思想

温铁军教授介绍关于自己学习整全设计思想的两个思想来源:

1.常镪院长,以整全思想为指导思想教育、号召从事乡村建设的志愿者们开展建设。


2.英国舒马赫学院,舒马赫著有《小的是美好的》。该学院以舒马赫的名字命名,开设有“整全科学”课程。



35:10


6.整全设计、生态化设计

一处自然环境,绝对不能是简单地,从某一个投资人的需求出发。而是全方位地,顺应当地环境情况地去设计,去建设。让当地的空间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地发挥。所以,无论是一个地区的道路改造,还是民居、水道设计等。它的这些设计一定是服务于空间生态资源条件的。这即是生态化设计。


35:60

三、从产业的角度来看“三新”


六产化

2017年,乡村振兴提出的时候我们的文件讲的是三产化。后来中央在推进农业两型改造的时候提出六产融合。原来的三产化改造并不成功(人工景区、传统村庄、特色小镇等)。不成功的原因是因为他们缺乏对于生态化的认识。乡村的农业本来就是一个生命产业。而所谓六产化改造,其实就是让生命回归自然,因为人类本来就是自然界中的一员。

 

注:

“六产化”:一产农业要绿色环保,发展立体循环农业和两型经济;二产增值靠乡村百业DIY,以及传统工艺作坊,实现生态化的产业兴旺;三产发展要农旅运三结合,运用定制化等新模式;四产升级要结合农事体验发展乡村教育和多元文化;五产是在前面四个基础上才能形成的无价的生命产业,生态农业为基础的养生、养老及中医药养病等可以生发更多创意题材;六产则是乡村复兴为基础的历史传承。



42:17


四、当前生态化转型所面临的制度障碍


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农村中的普通小农,三者的激励是不相容的,利益结构是差异化的。我们面临的体制是一个三元悖论。解决的方法是通过激励兼容。当三者变成可以形成利益共同体的时候,我们的生态化转型便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注:

激励相容:在市场经济中,每个理性经济人都会有自利的一面,其个人行为会按自利的规则行为行动;如果能有一种制度安排,使行为人追求个人利益的行为,正好与企业实现集体价值最大化的目标相吻合,这一制度安排,就是“激励相容”。



温铁军:打破制式教育的结构束缚,开启多元宇宙,走向思想的生态化【云讲座分享...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