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被忘却的纪念
——鲁迅先生所作纪念死去的同志,而我所想纪念那些已经逝去却又被忘却掉名字的人们。
12月13日,2021年一个普通的星期天,
看起来与昨天、明天并没有什么区别,
1937年的冬天也一样的灰暗吧?
看不到过去,也看不到未来,
12日的早上,日军到达了南京城下,
13日雨花台的枪声响了一天,
终了,城破,人亡。
入冬了,
不知道扬子江畔的南京城是否落了雪,
江南气候可不长见到雪景盎然,
但想来,
八十四年前的今天恐怕没有下雪吧?
绝望也好,麻木也好
大声疾呼也好,奋起反抗也罢,
血书写的历史已经留下了。
无论多少声叹息也无法改变驶过车轮的轨迹,
今天却有人胆敢用虚假妄图蒙蔽这一切,
他们真真正正的将死去的亡魂当做“纸片人”来对待。
用经济需求关系去解释国家间的历史恩怨?
用现代法律去衡量过去的战争犯罪行为?
废死令也能被他们吹成文明进步的象征,
可笑,
真不知是收了钱还是天真无邪,
我想说的只有,
这并非勒令强奸犯娶了受害人就能免除责罚的荒谬法案,
如果原谅每一位犯人,
那又有何面目去面对每一位受害人?
如果他们的罪行称不上是犯罪,
那么我们就应该思考:
这样的“法律”究竟是否有必要存在?
如果律法不能代表严明,
条例成为某些人肆意搬弄的玩物,
我觉得,
生活在这片“青天”庇护下的人民必然可笑到可悲……
却,
总还有人为这群禽兽而开罪,
想问的只有:
究竟我们是否被他们当成人来对待?
或者说他们是否将自己当成人来对待?
如果他、他们可以面不改色并很自豪的说
“我不是中国人”
那么大可做得再绝一点:
把自己的户口本也一起烧了,
然后偷渡回自己的“祖国”。
国家处在高速变化的阶段,
从孩童时的我,从书里看
我国只是个可有可无的隐形角色,
到现在却是能在某些领域与美国角逐的世界第二,
世界变化的太快太快,
快到让很多人无所适从。
我从来不否认日本在某些方面很强,
同时,
也喜欢一些阿肥都喜欢的东西,
可这些那些,
并不是投敌叛国数典忘祖的理由。
国家没有忘记,
那些平民、那些士兵,
强颜欢笑说着“忘记的”,
永远只是那些短视的鱼,
希望今天汽笛响起的时候,
您还能感到心头一酸想落两颗眼泪,
而不是浏览着明星新闻,
觉得窗外很吵、外面的人全是瓜皮,
以上,
是今天祷告的全部内容。
——二零二一年国家公祭日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