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色堂·谈教养】不消费别人的痛苦也是教养
2023-06-10 10:31 作者:bili_53367590514 | 我要投稿
所谓教养,就是不消费别人的痛苦
亚里士多德曾说:“放纵自己的欲望是最大的祸害;谈论别人的隐私是最大的罪恶;不知自己过失是最大的病痛。”这三宗罪的起源都是为了满足个人的好奇而窥探别人的痛苦。
在综艺节目《我们的挑战》中,某位精神科医生用心理咨询中的沙盘治疗在节目中剖析薛之谦的心理,得出他“经常表现出无所谓来掩盖内心伤痛”的问题。
直到薛之谦眼泪鼻涕横流,反反复复哽咽着用上海话说“不记得了”,心理医生依旧要求他“勇敢面对自我”。
心理治疗的前提是让治疗者处于安全可靠的环境中,但是节目却强行让薛之谦在几千万人面前展现自己内心真实的一面,卸掉保护自己的伪装。
把痛苦当做消费眼球的工具,提高收视率;打着“推动心理咨询行业进入大众范畴”的旗号,却做着将心理咨询对象内心的痛苦暴露在大众视野的行为。
王小波曾经写文章讽刺过这种现象,他说:别人的痛苦才是你艺术的源泉;而你去受苦,只会成为别人的艺术源泉。
强行让对方撕去防御,直面痛苦,是一种自私的行为。
你又不是他,感受不到撕扯的疼痛,却要求他赤裸裸地展现疼痛,这就是一场哗众取宠的酷刑。
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人们对于负面隐私更感兴趣。个人成长的需要、自我保护的需要、宣泄个人欲望的需要,都导致了人们会想要通过他人的不幸来达到个人心理的满足。
只要人格还未成熟,人性还有缺陷,窥探欲就会一直存在。
但是真正有教养的人会意识到,肆无忌惮放任自己的窥探欲会给他人带来痛苦。每个人不欲为人知的隐私都应被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