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起源/乡土中国

2020-12-17 22:56 作者:谁人梦中惊坐语丶  | 我要投稿


乡土社会是乡土性的,这是说生活在其中的人们,社会行为,社会关系是乡土性的。这种特性的基础是土地。正是因为土地的不可移动,将乡村的人们紧紧的绑在了柱子上,使他们半截身子扎在了土里。

最初来看,土地的生产是可以满足他们的生产的。从现实效率来看,在土地旁边建房子是大部分人的选择,一家人在土地旁边出生,生长,劳动,除非好奇,不然去远方是很无效益的事情,这就限制了他们的生活空间。

从生产活动来看,除了土地,还需要水源,化肥。我国水资源分配不均匀,这就意味着除非运气很好,命中注定,否则是需要开凿水渠,进行水利工程的。于是乎,家庭就需要抽调劳动力,这会损失劳动产出。同时,如果仅仅由一家人,周期必然很长,与每天一段时间抽出来和几天甚至几个月的劳动力持续损失相比,前一种是更符合他们利益的;但如果与村人合作,那么时间和精力的损耗大为减少,这是促进村庄形成的一个重要条件。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安全。孔子时期,就有“苛政猛于虎”,意思是老虎等野兽并不如今天这般少见;同时盗贼也是一项威胁。于是,一个能够保护自身的单位应运而生。单个家庭,哪怕用上所有的劳动力,也难以抵挡群体性的进攻;同时,反抗的代价是损失劳动力,一个家庭可能就此抗不下去。而结成一个村庄,形成凝聚性的力量,可以显而易见的增强反抗能力,同时避免不必要的争端,起威慑作用;而一个集体,当某一个家庭劳动力损失的时候,可以由集体补缺。这些现实性的因素促进了由家庭到村庄的转变。


(一)·起源/乡土中国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