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年轻学习者的线上乌托邦会是什么样 | Moonshot Talk

2022-02-01 05:12 作者:登月工坊_Moonshot  | 我要投稿


图片


关于 Moonshot Talk


每次 Moonshot Talk 我们会采访一个 Z 世代科技创业团队。我们希望探寻新世代创业者们对于时代与科技创业的洞见


我们希望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长期探索与发现未来的可能性, 一起见证下一个苹果与微软的诞生


如果你也是 Gen Z 创业者或者想要创业,那你应该立刻关注登月然后和我们一起聊聊

欢迎添加微信号:kevin_intothewild 和我们一起聊聊



01

前言


你是否曾有过这样的经历:在 ddl 前不停辗转于多个爆满的图书馆咖啡店,只为寻找一个安静舒适、属于自己的学习空间;

 

你是否也曾花大量时间试图在 B 站上寻找一个学习博主,来陪伴自己度过枯燥而漫长的复习时光。


图片


这些种种的烦恼如今都可以在虚拟的空间中得到满足。随着各产业数字化的进程与疫情的催化,教育的主要阵地也从教室转换到网络之中。种种软件的诞生,正使得学生可以从线上获得与线下无限接近的的体验。


为了了解新一代创业者对教育科技的洞察,我们与课优佳的创始人 Kevin 和合伙人 David 一起聊了聊和他们最新上线的自习产品 —— 课优空间。


图片
图片


02

Moonshot 对谈


登月伙伴:

能简单地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吗?


Kevin:

大家好,我是 Kevin,在哥大读大三,现在休学全职搞创业。我们公司课优佳是 19 年年底创办的,最开始主要做教育数字化方面的产品,以服务机构学校为主。21 年初已经慢慢的往 C 端转型,去年 11 月份上线了课优空间,一个结合了视觉和听觉的线上自习平台。我们团队大部分是00后,都在全职创业。我们也获得了来自 Amino Capital 和曼图资本的天使轮投资。


图片

Amino Capital 团队


David:

我是杜方 David,通过咱们登月工坊最先跟课优空间相遇。我在芝加哥大学读统计,现在休学合伙参与到课优佳创业当中,负责内容搭建和部分市场增长。


图片

课优空间的沉浸咖啡馆


登月伙伴:

可以看出你们团队都非常的年轻啊,那么作为 00 后教育行业的创业者,你既是行业的观察者,又是亲历者。在你的眼中,整个行业近几年来发生了哪些结构上的变化,未来又会怎样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Kevin:

教育行业发展到现在,跟科技的融合度是偏低的。但现在加上疫情的催化,我们已经看到线上教育产品的爆发,与科技的结合度提升。如今教育行业变化很多都是科技和互联网思维走进传统教育行业里的结果


图片

Zoom 的创始人 Eric Yuan 也是 Amino Capital 

Advisory Board 的成员之一


然而同时它也受到另一方向上的压力,比如 21 年 7 月开始严格规范课外培训。这个举措其实也是为了解决社会上的问题:过去两年在互联网流量思维的影响下,很多培训机构没有把质量把控地那么好,价格也一直在涨。针对 18 岁以下孩子的教育服务被过度商业化,现在要把重心更多放在成人教育。另外教育资源的分配一直以来也不平均,三四线城市的学生获得不了像一二线城市那样优质的资源,大量有潜力的学生被埋没。

 

所以往前走的话,教育行业的大趋势是两点。第一点是教育硬件,像不同的 SMART board,能够抹平线上线下的鸿沟,也将优质教学资源送入公立系统里面

 

第二点是教育软件和数字化,把教育做得更加智能化个人化,以科技推动优质教学内容的生产,这也是我们公司一直在做的事情。


登月伙伴:

这些行业变化是如何反映在个人学习者上的?在你的观察下,新一代学习者的学习模式和习惯与之前有哪些不同?

 

Kevin:

我觉得目前最大的一个区别是新一代学生对电子产品的接受度大幅度提高。其实疫情对这方面也有一个很大的推动,从线下课转成线上,要用到像 ClassIn 那样的视频会议软件,另一方面是获得知识的渠道更加多样和门槛也降低了许多:学生们可以去知乎问答,去慕课、网易公开课学习。

 

David:

另外从个人角度纵向去比较的话,近几年个人学习模式越来越注重方法论,越来越体系化地开始使用科技。从高中的时候学生就能接触到了项目制学习 (project-based learning) 和合作学习 (cooperate learning) 等模式。学习的内容也逐渐转移到电脑上完成,由此接触到了很多效率软件,比如记录和分享笔记用的 OneNote,计时学习用的番茄时钟配套软件。

 

相对几年前国内的教育体系的感觉完全不一样,那时候主要是研读课本、刷题考试等。这种较固化的方式一直持续到大学。然而从学习者的角度来看,更加系统化智能化地学习,获得更大的效率产能,会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国内这方向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图片

近几年学习模式越来越注重方法论,越来越体系化地面向科技



我们现在也是以课优空间为中心向这个方向上努力,去搭建我们自己的教学生态。我们注重配套的效率工具开发,比如 timer,to do list 等等,可以让学生通过平台,增加学习效率


登月伙伴:

为什么现在是最好时机做这个事?是什么促使了你们开发课优空间?


Kevin: 

在一个全球与疫情共同生存的环境下,远程工作和线上学习已变成了一个长期社会的趋势。人们因疫情而被迫选择改变一些生活习惯,焦虑和孤独感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点。尤其对于年轻人来说,正在读书的学生群体中,疫情的陌生感配合学习自带的压力扩大了各个学生学习方法上面的缺陷。原本系统化,枯燥的学习体验并变地更加的艰难。在这种环境之下,学生们转向学习博主及各种线上资源寻找自律和学习的动力。


网红经济也在其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驱动了各种陪伴式学习博主的诞生,例如 “study with me"、Study Vlog、笔记分享、学习方法分享等。因为相关群体的年龄段偏小以及学习这个被忽视的细分板块,辅助这些新一代博主的资源和平台缺乏共鸣,并未达成博主真正的需求。但是学习群体人数巨大,视频策划的门槛极低,以及内容性质适合重复迭代,是内容输出的最佳选择。因此,这次重大的改变驱动了线上场景化的学习和更年轻化人物陪伴的需求。所以,现在打造一个学习人群寻找陪伴感和场景的第一站平台是一个最佳时机。



             课优空间          

Study with me: 学习的孤独和疲惫感只有我们自己最懂?但课优空间想做第二懂你的人呢:当你需要激励和陪伴时,上study with me房间找到你喜欢的博主陪伴你共同度过这寒窗苦读的时光吧[拥抱] #虚拟空间 #Studywithme #线上学习

视频号

课优空间打造一个陪伴式、沉浸式的学习平台,让用户在理想的场景下学习,营造一个舒适、高效的学习状态


登月伙伴:

你们认为对于当下的线上自习平台,市场中的用户痛点是什么?

 

David:

市场用户的痛点可以从用户本身和已有的自习平台两部分去分析。


从用户本身考量,学生在学校和社会层面的压力之下,需要陪伴感来缓解心理压力。这两年疫情,全球很多同学与外界物理层面上的接触大幅度减少,再加上越来越卷的学习工作环境,导致学生群体包括刚刚步入工作岗位的年轻人都会面临着很大的心理压力。国内外都有数据统计,结果表明年轻人的心理疾病的比例都是逐年攀升的


另外现在学生对于时间规划有很大需求。尤其在国内,从高中升入大学后,学习生活都有一个明显的断层。学生会面临更多的选择,在课内学习之外,也需要思考和把控自己人生的方向。学生需要处理的事情从量上还是从类别上都有一个很大的提升,对于自律的需求也随之而来。“study with me” 视频的出现满足了这两点的需求,它既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虚拟的陪伴和学习场景,又可以作为规划学习时间的标尺。所以这是为什么很多平台、初创公司以及个体户做起了 “study with me” 的内容。


图片
在疫情和学习社会的压力之下,年轻人的心理疾病比例逐年攀升


然而当下很多学辅软件要么就是过度强调社交娱乐性,要么就是只专注于硬性的学习效率的提升,没有很好地结合这两点当今学生对于学习场景的需求。另一方面虽然 “study with me“ 的视频在国内外都很火,有大量的内容创作者,但主要都是在如 YouTube、B 站这种泛视频平台上,提供的内容整体比较碎片化,没有一个系统的整合,缺乏一个具有更多功能、专门优化学习体验的产品给到用户手里

 

我们的长期规划其实就是一个打造一个可以步入虚拟现实的产品,让你真正的可以在家里学习的同时,身处于海滩,到不同的图书馆中。在未来我们还会专注于产品本身的教育属性继续开发,一步步优化用户的学习体验,积累核心用户。放眼国外,像 Notion,Roam Research 这类工作室软件已经很成熟了,而国内优质的 to C 线上学习平台还有很大的缺口,所以我们在主攻的战略上面选择了搭建自习空间基础设施。在我们生态的搭建中,我们着眼的方向是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能做到长期可持续地提升学生的效率,最终能跨越地理语言的屏障,走出中国,与全球的市场对接


课优空间 


图书馆的:因为疫情闭关而自闭?课优空间让你足不出户带上耳机到世界各地的图书馆学习~这里有虚拟的哈利波特图书馆,也有现实的首尔星空和复旦大学图书馆。希望你可以享受这场穿梭空间之旅🚀 #虚拟空间 #线上自习时 #学习

视频号


登月伙伴:

00 后创业者在市场上现在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以您的亲身经历和观察来看,他们将会面临着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Kevin:

我觉得 00 后创业者在中国环境下还是很难找到机会的。总的来说国内年轻人的创业生态远没有硅谷那么成熟,整个环境对年轻创业者也没有那么友好。这一现象可以部分归因为年龄原因。比如最开始我们做 b 端找到副校长或者教育厅部长去聊的时候,我们年轻人的身份会给讨论合作带来很大的阻挠。


所以我们后来转型到 c 端也是出于这一方向上的考虑。在 b 端产业这种上一辈的创业者眼中年龄可能是一个问题,但在直接面对 c 端用户的时候,我们就有一个天然的优势:我们和大多数竞争者相比离用户更近,更能看清他们真正需要什么。同时我们的思想也是向前的,可以给用户带来更创新的产品体验。老一辈对于我们的质疑的挑战是每一波创业者都会经历的,但是我觉得只要我们找到对的用户群体并发挥出我们的创造力,00 后的创业者会给市场带来与众不同的思路


图片
面对 c 端用户的时候,00 后创业者有一个天然的优势:我们离现在的用户群体更近,更能看到他们真正需要什么



登月伙伴:

可以看到公司已经成功完成了百万元级的天使轮融资,融资过程中有什么心得可以分享给年轻的创业者们?

 

Kevin:

以我们融资的经历来看,年龄依然会成为一个最初的阻碍。我们在 20 年的 8 月份见了很多投资人,他们都说我喜欢你的产品,我喜欢你的行业,但是你们太年轻了。这个事情其实有它自己的道理,就像我刚才说的,很多年轻创业者没有进行下去的决心。在我们的创业过程中可以看到,身边很多学生创业者,一遇到困难就退出了,或者去找别的路,成功概率相对较低,导致很多投资人不想为这些学生去 “付学费” 。


所以我们在融资过程中,在展示我们的赛道和产品之外,还需要向投资人证明我们是不会放弃的。


当时我们最开始去找硅谷的丰元资本的时候,他们连续拒绝了我们三次。但在他们拒绝了我之后,我们一直非常积极地跟他们去沟通,向他们去证明我们对这件事的投入度,证明我们有这个决心一直做下去,最终以此打动了他们。


其实现在我们也在以每天 5%+ 的增速快速扩张,因此有很大的招人需求。我们检验标准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看潜在加入我们团队的成员能不能坚持不懈地做好一件事情。希望如果有做前端的有缘朋友联系我们。


图片
加入 KEO 团队



我觉得对于一个 00 后创业者来说,坚持这一点往往至关重要。你需要克服投资人对你年龄的预设,向他展示你不管面临多大的一个困难,都不会去放弃,都会努力的去完成你的梦想



图片



图片


微信公众号后台回复“社群


关注登月工坊 Moonshot,关注更多关于 

Moonshot 相关信息哦!




—end—

采访 | Tony、Kevin

文案 | Tony、Kevin

排版 | Rick

审核|Kevin

* 部分图源自网络


图片



年轻学习者的线上乌托邦会是什么样 | Moonshot Talk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