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湖南一师:从朱熹到毛泽东都是本校校友

2020-12-31 10:43 作者:大凝没事练练字  | 我要投稿

第一师范



众所周知,毛泽东是书法家,他的字被称作“毛体”。

建国后,毛主席给很多学校题过字,比如说他的母校“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按一般说法,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创建于1903年,那时它叫湖南师范馆。

其实,湖南师范馆还可以往前追溯,它也有前身,那就是城南书院。


说起城南书院,那历史可就悠久了。😍

它可以追溯到公元1161年,也就是南宋绍兴三十一年。


话说,南宋初年,有两个张jùn。

一个是武将,即中兴四将之一的张俊(1086年~1154年),一个是文臣,即世称“紫岩先生”的张浚(1097年~1164年)。


就是这个文臣张浚创建了城南书院,城南书院刚开始是半园林、半私塾的风格。

到了张浚的儿子张栻,城南书院终于名声大震,因为它和岳麓书院有了梦幻联动。🎭


岳麓书院



中国历史有所谓四大书院,即应天书院、白鹿洞书院、嵩阳书院和岳麓书院。

岳麓书院在湖南长沙岳麓山脚下,现在是湖南大学的一部分。


翻开地图,我们可以发现,岳麓书院和城南书院其实就是一江之隔。🏞

隔开它们的自然是湘江,湘江里有著名的“橘子洲”,就是“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那个“橘子洲”。


岳麓书院的历史比城南书院更悠久,它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976年,即北宋开宝九年。

那一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岳麓山下抱黄洞附近,正式建立岳麓书院。


在南宋,岳麓书院有过一场学术盛事,那就是朱张会讲。

“朱”是朱熹,一代儒学大师,“张”是张栻,当时在岳麓书院任主讲,“会讲”就是两人一起探讨学术。👬


这是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的事,朱熹专程从福建来到长沙,与张栻切磋学问,

学术总要在交流中进步,朱张会讲开启了不同学派会讲的先河,这对之后岳麓书院和湖湘文化的发展都有深远影响。



城南书院



也许有人会问,张栻不是在城南书院吗,怎么又在岳麓书院主讲?

答案很简单——兼职。


在城南书院,张栻是山长(理解为校长即可),在岳麓书院,他只是一个兼职教师。

朱熹到过岳麓书院,也到过城南书院,估计是在张山长的陪同下。


估计就是在这一段,张栻写下了《城南杂咏二十首》,这里看一首《纳湖》:

原原锡潭水,汇此南城阴。

岸花有开落,水盈无浅深。


朱熹跟着倡和了二十首,也看一首《纳湖》:

诗筒连画卷,坐看复行吟。

想象南湖水,秋来几许深。



多年后,朱熹抄录了这二十首诗,这也就是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城南倡和诗卷》。🧐

到了后世,这份《城南倡和诗卷》传到一个强迫症手里,那就是杨维桢。



杨维桢是元末明初的人,他的书法熔汉隶、章草于一炉,非常有个性。

他看到朱熹的《城南倡和诗卷》,就想补上张栻那二十首,于是他决定自己动手,这就有了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行书《城南唱和诗帖》。



文字  |  想做先生咸鱼癸

排版  |  先做学生张张张


👍

想学习书法或想了解关于书法的更多知识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大凝书房」 或直接加教务长为好友,咨询相关事宜

❤教务长3(大凝爱书法的全拼小写:daningaishufa)


湖南一师:从朱熹到毛泽东都是本校校友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