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英语

2022-11-23 00:31 作者:橙子辅导  | 我要投稿

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①发布于微博:橙子辅导1(数字1)

②发布于微博:考试研究所 ·

请通过方式①或②快速获取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 故都的秋》教案

教学目标:

1、分析景物描写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2、鉴赏文章的语言艺术,揣摩重要词句的含义及修辞效果

3、理解鉴赏传统文化“悲秋”情怀,提高审美能力

一、导入

自古以来,不同时期不同的诗人看待秋天,有着不同的感受,毛泽东笔下的秋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一片生机;马致远笔下的秋是“断肠人在天涯”的凄凉;刘禹锡的秋是“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诗情画意。那郁达夫眼中的秋是什么样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看看他眼中的秋是怎样的。

二、知人论世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浙江富阳县人。他从小熟读唐诗宋词和小说杂剧,1913年至1922年曾留学日本,心灵上饱受“独在异国为异客”的痛苦煎熬,积攒着深深的歧辱抑郁。

三、文常积累:散文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为四大文学样式。

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形散”是指其取材自由广泛,形式灵活多样;“神不散”是 指其立意明确而集中。

散文类型:散文一般可分为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哲理散文。叙事散文以写人记事为中心,往往带有一定的抒情成分。抒情散文以一定的事物或景物为描写对象,侧重于具体生动地抒发作者的情感,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哲理散文就事论理或借助一定的意象,阐述道理, 抒发感悟。

四、解题

故都:地点;秋:时间

问:为什么不是“北平的秋”?

明确:

故都:①元明清三朝都城,至今仍是中国的首都,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②故,原来的,故都,指曾经居住过的,带有深深地眷恋之情。

“故都”和“秋”合在一起,是一种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结合


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英语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