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中学2023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四)语文
试卷解析及答案发布地址公告
①发布于微博:橙子辅导1(数字1)
②发布于微博:考试研究所 ·
请通过方式①或②快速获取
以下均为复习备考资及相关练习题,以供使用












——《蜀相》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品评语言,体会杜甫诗沉郁顿挫的风格,把握诗歌的情感
2.把握重点词语,解读意象,理解杜甫对“蜀相”的景仰和叹惋之情,感受诗人壮志未酬的忧愤。
3.比较鉴赏、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把握重点词语,理解诗歌的景与情的关系。
2.比较鉴赏、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重难点】
“泪”意象背后的深层意蕴
【授课方法】
指导阅读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设问导入:如果让你填空:杜甫是 者,介绍杜甫,你会填一个什么词,为什么?
(才华横溢的诗者/现实主义的批判者/忧国忧民的爱国者……)
明确:杜甫就是唐王朝盛极而衰的见证者,作为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被誉为“诗史”。可以说,杜甫就是安史之乱中的“战地记者”。在逃难中坚持内心使命的苦难诗人,“他在饥肠辘辘中写作,在穷困潦倒中奔走,以笔作枪,将一切黑暗,一切悲哀扫入诗集。今天我们再次走近杜甫,一起学习诗歌《蜀相》,再次感受他的赤子情怀。
二、诵读初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1.生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准节奏。
注意:柏(bǎi)森森、空好(hǎo)音
幻灯片出示: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教师范读: 渲染氛围 感受情感
感情基调:低沉、悲凉、伤感,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3.合作读: 以声传情 用心入境用伤感、哀叹的语调读一读
三、整体解读:一字串珠
诗言志。我们读诗,要学会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果要你将全诗表达的情感浓缩到一个字上,一个意象(名词),你会想到诗中哪个字?
明确:“泪”字。
设问:刘鹗有言:“人品之高下,以其哭泣之多寡为衡。盖哭泣者,灵性之象也。”有一份灵性,即有一份哭泣。似乎杜甫的泪腺特别发达,感情特别丰富,灵性特别富有,心灵特别敏感,境界特别阔大,正义感、责任感也特别强烈。随便翻阅杜诗,都可以读出大把大把的泪水来人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读杜诗时大家有没有想过杜甫为何那么容易流泪,他又是为什么而流泪呢?
设问:在《蜀相》,为谁而流?杜甫的眼泪又为何而流?这泪水中又饱含杜甫怎样深沉的情怀呢?
借助《学法》,结合诗句,探讨问题的答案(互相讨论)
初步明确:为诸葛亮而流泪, 包含着杜甫对诸葛亮景仰,叹惋(出师未捷身先死……)
设问:再读诗歌,看看除了在诗歌结句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诸葛亮景仰,叹惋之情,其他的诗句是不是也可以感受到这情感。
(生再读诗,寻找表达情感的意象,动词形容词)
1.首联: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明确:“丞相祠堂何处寻”中的“寻”字写出了诗人特意去找,“寻访”武侯祠,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之情。
“锦官城外柏森森”,“柏”这个意象象征着高洁的品质,用在这里也表达出诗人对蜀相的崇敬之情。祠堂门前的这株古柏,相传为诸葛亮亲手种植。“柏森森”:既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和寂寞荒凉;又暗示出蜀人对丞相的敬爱;同时还可以理解为以“柏”衬托蜀相诸葛亮的形象,表达出诗人对蜀相的崇敬之情。
首联:读得平缓、读出仰慕之情。
2.颔联: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思考:王国维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参考此说,说说“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里哪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最能体现情感?为什么?
明确:这句中有两个意象“碧草”、“ 黄鹂”。 “自”和“空”两个字是关键。“自”和“空”两个字跟境界的关系最为密切。
(1)“自”独自的意思,“空”徒然、白白地的意思。(释词义)
(2)青草翠绿,映照台阶,独自成为春色,却无人光顾;隔叶的黄鹂叫声婉转动听,却无人倾听,徒然啼鸣。(绘图景)
(3)诗人运用了融情于景和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明手法)
(4)一“自”一“空”,渲染了冷清寂寥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英雄长逝遗迹荒芜的伤感和惋惜,为下文感叹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作铺垫。(析作用)。
在士大夫类的潜意识里,芳草本为贤者设,赞歌只为英雄唱,红花绿叶,芳草美人,方相得益彰。眼前的武侯祠,尽管碧草依然映阶,黄鹂还在啼啭,可诗人想到和这生机勃勃的一切相衬的诸葛武侯类人物却不复存在,因而心中涌起无限的感伤和凄凉!物故人非,对眼前景,思祠中人,再美的芳草也只是应和季节漠然映阶,无所期盼;再是动听的黄鹂的啼啭,也失去应有的和谐和惬意!所以,诗人才有“自”“空”二字的深沉感慨。所以杜甫于诸葛亮不仅有仰慕之情,还有叹惋之情。
朗读前四字稍快,后三字则要慢,读出惋惜的语气,“自”“空”要重读,体现出诗意的逆转。
所以杜甫于诸葛亮不仅有仰慕之情,还有叹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