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架空历史-波兰【3】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普罗米修斯计划(1914-1921)

2021-08-23 16:36 作者:氢氟酸_Official  | 我要投稿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国家人民党投靠俄罗斯,社民党右派和民主党投靠奥匈帝国、德国,只有社会民主党、自由意志党、CPP和社会党左派坚决反对战争。

进行到关键的1915年8月,德军攻入俄属波兰,并占领了立陶宛,推进至拉脱维亚西部及白俄罗斯西部等腹地。奥地利则占领了克拉科夫自由市。11月,德国政府许诺建立“独立的波兰国家”,12月底,德、奥成立“波兰摄政王国”,并开始在波兰征兵,社会党右派斯坦尼斯瓦夫·沃伊切霍夫斯基被任命为临时国务会议的军政部长。这样,波兰社会党左右派便宣告决裂,左派出走与社会民主党合并。

到1917年,俄罗斯爆发十月革命,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退出战争,在1918年8月29日,苏俄政府颁布法令,宣布废除先前俄罗斯与普、奥签订的关于瓜分波兰的一切条约,承认波兰人民享有独立和统一的权利。

1917年12月波兰爆发社民党领导人约瑟夫·毕苏斯基领导的十二月反德奥占领军起义,失败,毕苏斯基再次转入地下活动。

1918年7月,克拉科夫爆发起义并宣告独立。次月,德奥攻入克拉科夫,未果。其领导人魏科略瓦父在8月率军攻入奥匈帝国下属的加利西亚。克拉科夫起义是大波兰起义的开始。毕苏斯基再次公开活动。

1918年秋天,一战接近尾声,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帝国趋于崩解,从而为波兰的复国形成有利的国际条件,波兰复国运动也如火如荼地在各地展开。9月,卢布林自治政府建立,在当地征兵并对抗德奥军。10月初卢布林自治政府和克拉科夫政府会师,双方继续攻占利沃夫、凯尔采、拉多姆并逼近华沙。

10月23日,华沙组成投靠德奥的社会党的临时改组政府,但29日遂遭毕苏斯基武装解散议会并建立社会民主党的新政府。很快,新政府接管了从罗兹到卡托维兹的一大片土地,并且发兵向东攻陷谢德尔采到布良斯克。这个新政府在11月1日与南方的卢布林和克拉科夫合并,建立波兰共和国临时人民政府,只接纳了社会民主党一党。

11月11日,德奥投降。奥地利帝国崩溃,在维也纳协约签订之前,德国将与波兰的边界调整到一战爆发之前的边界,并承认波兰的独立。这一天也成为了波兰的独立日。波兰社会民主党改名为波兰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社工党),在华沙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

它规定了新生的波兰国号为波兰共和国,毕苏斯基任国家元首,确立了波兰历史上第二部由本民族制订的宪法(第一部是五三宪法)这样,自1795年波兰被瓜分灭亡以来,历经123年,至1918年11月恢复独立,重建国家。

波兰遂进行了一系列平抑物价、驱逐德意志人等一系列重建工作,然后没多久继续进行战时经济。1919年9月,波兰向新生的捷克斯洛伐克宣战,攻入斯洛伐克并直捣其首都,10月,捷克斯洛伐克分裂, 斯洛伐克共和国独立,奥地利反攻捷克占领的苏台德地区,波兰则夺去了切欣地区。

1919年12月8日,协约国最高委员会在巴黎和会上通过决议,同意重建波兰国家,承认波兰共和国,并建议在俄波之间划一临时分界线,即沿着格罗德诺、布列斯特、赫鲁别舒夫、普热梅希尔直到喀尔巴阡山一线。然而,波兰政府力图恢复1772年的俄波边界线,为此,新成立的波兰共和国就对也是新诞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的发动战争,史称苏波战争。

在谈及苏波战争之前,让我们先来梳理梳理巴尔干发生了什么事。

巴尔干

1918年10月20日,西乌克兰人民共和国独立,成为了奥匈帝国这个古老国家机器的第一个掘墓人。克拉科夫早在数个月前就已经宣告独立。同时,塞尔维亚王国和协约国在南线继续反攻。

1918年10月29日,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国(不含苏台德)和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国独立。巴纳特共和国、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德意志-奥地利共和国、匈牙利人民共和国随后相继成立。1918年11月11日,奥匈签署停战协议,帝国崩溃,宣告彻底解体。现在你会看到这些事件爆发:

1. 匈牙利革命、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战争和匈牙利-罗马尼亚战争

1918年,1918年10月,奥匈帝国军队在意大利战线遭到惨败,迅速瓦解。奥匈帝国分崩离析,匈牙利境内人民沸腾起来了。10月30日,布达佩斯工人在左派社会民主党人的领导下,开始总罢工,举行规模巨大的示威游行,士兵同时也加入了罢工的队伍。当天晚上,首都工人和士兵发动了武装起义。翌日,起义者占领城中重要的战略据点——桥梁、邮局、电话局、兵工厂以及城防司令部。

然而这时的匈牙利可谓是内忧外患。作为战胜国的罗马尼亚趁匈牙利局势动荡,攻入特兰西瓦尼亚的罗马尼亚语社区。不仅如此,社民党右派投靠哈布斯堡和旧地主,成立了以米哈伊·卡罗利为首的所谓“联合政府”。同时,在南方,巴纳特共和国也遭塞尔维亚王国并吞。

饥荒、战争、外国侵略,匈牙利1919年革命被这种极恶劣的环境中催生了。特兰西瓦尼亚人民自治委员会在特兰西瓦尼亚领导了反对罗马尼亚侵略的起义,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也在匈牙利全国举行了多场罢工和起义。布达佩斯武装工人和士兵在1919年3月21日晨涌向街头,最终夺取了全国政权,就这样,世界上第二个社会主义国家——匈牙利苏维埃共和国成立了。

战争期间,匈牙利红军与捷克斯洛伐克和罗马尼亚的军队分别进行了战斗,而法国也在外交上也积极参与冲突。到最后阶段,双方均动员了超过 170,000 名士兵参与其中。捷克斯洛伐克一度占领巴尔喀千,但匈牙利的反攻占领了整个斯洛伐克并且建立了斯洛伐克苏维埃共和国。然而,匈牙利的攻势被罗马尼亚军队击败,尽管之前有过各种承诺、协议和保证,罗马尼亚人还是越过了蒂萨河,迅速向布达佩斯进发。8月4日,布达佩斯围城战爆发了。

布达佩斯围城战一直持续到9月。随着9月份捷克斯洛伐克被击败,布达佩斯得到解围。1920 年 3 月,罗马尼亚军队在从匈牙利缴获大量货物后撤出匈牙利,他们认为这是战争赔款。巴黎和会上,双方划定了边界,匈牙利依然拥有北特兰西瓦尼亚。此后,只有一些不间断的西南边界战争在继续。

匈牙利的生产和建设依然在继续,该国依旧不断地在同恶性通货膨胀,外国经济殖民和动荡的外界环境做斗争。1929年,米什科尔茨上台。在此后几年里,匈牙利的宪法逐渐定型,改国名为匈牙利人民共和国,并加入了波兰主导的社工国际和海间联邦——不过那是后话了。

2. 南斯拉夫的统一

上文提到了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国,该国在1918-1920年的混战中整合了波黑,然后与塞尔维亚合并,成立南斯拉夫王国。王国进行了一系列推动工业化的措施,大规模修建基础设施,并且逐步进行土地改革。到1920年为止,该国与匈牙利、罗马尼亚、意大利、奥地利、保加利亚的边界逐步固定下来。

3. 希土战争

从塞浦路斯、士麦那到安塔利亚,小亚细亚分布着漫长的希腊语社区。随着奥斯曼的崩溃,希腊领导人凯末尔(没错kmr是希腊人)在一系列辉煌的战争胜利中击败了新生的土耳其共和国,在巴黎和会中划走了包括士麦那和东色雷斯的一部分土地,但君士坦丁堡依然掌握在土耳其人的手中。

再来看看北面的局势。从1918年起,随着同盟国留下一道从波罗的海的塔林到黑海的克里木的一片巨大的权力真空区,波兰人、俄国人,一切势力都在为了争取控制权而战。芬兰、波罗的海三国、苏俄,以及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一连串短命政权出现在东欧大地上。

普罗米修斯计划

为了国家利益,波兰采取了东南西北四线作战的计划,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军事、政治、经济计划被称作“普罗米修斯计划”。

1. 首先,在巴黎和会上取得尽可能多的成果。不仅仅是急需的出海口,毕苏斯基更执着于德国的工业技术和资源。

2. 其次,尽量避免和苏俄硬碰硬,趁苏俄稳定局势之前从乌克兰、白俄罗斯等地夺取尽可能多的领土

3. 调停旧奥匈帝国区的矛盾,尤其是匈牙利和罗马尼亚的。这两国都是波兰亲密的盟国,而两个盟国之间的对立很显然是会削减自身实力的。不仅如此,波兰还要将势力投放到南斯拉夫、希腊和阿尔巴尼亚。

4. 力主控制波罗的海三国,尤其是立陶宛。为了这点,不惜与苏俄交战。

苏波战争

苏俄早已意识到了乌克兰-白俄罗斯的重要性,1918年11月18日,苏维埃最高当局早就下令西集团军向西进发,务求以有限资源尽量多占土地。也是在11月,一连串的罗夫诺冲突引发了波兰-乌克兰战争。波兰成功击败了米哈伊尔·奥梅利亚诺维奇-帕夫连科和彼得留拉领导的乌克兰人民共和国和西乌克兰。同时,布尔什维克也攻入乌克兰、白俄罗斯和波罗的海三国。到2月14日,波兰人已经在科布林、普鲁扎内、Zalewianka河至尼曼河一线建立了据点。大约在2月14日,波军在莫斯特遇到红军的先头部队,后者未发一枪便后撤。从立陶宛,经白俄罗斯延伸到乌克兰的前线逐渐形成。

1919年1月,亲波派控制了立陶宛。立陶宛-波兰联军向东发动一系列攻势。1919年3月初,波军越过尼曼河,攻占平斯克,到达利达外围。4月,苏俄攻占格罗德诺,不久却被波军逐出。随后波军继续东进,4月17日占领利达,18日占领新格鲁多克,19日重夺维尔纽斯,8月8日攻占明斯克。

与此同时,波兰军方从西线的波兹南战争中从德军那习得了不少先进的作战经验和武器装备。1919年2月,波兰的坦克第一次投入战场。

1919年11月1日,波兰和德国划定了西部边界。

直至1920年初,波军的进展大致顺利。由于红军需要把主力用于对抗白军,只好在北起拉脱维亚、南抵乌克兰的西面战线逐步后退。1919年初夏,白军在俄国内战中占了上风,进逼莫斯科。毕苏斯基这时坚决的反对白军,一方面,白军不愿接受波兰独立,另一方面,毕苏斯基认为波兰的社会民主主义和俄国的共产主义有“可以互相理解之处”。

于是,阴差阳错的,加上马赫诺在南线给白军的补给链发动了毁灭性的打击,白军最终被击溃,挽救了布尔什维克。

1920年初,波兰与彼得留拉结成同盟,与彼得留拉的联盟使战役开始时有1万5千亲波兰的乌克兰部队参战,在战争中,经过招兵及吸纳从苏俄部队脱离的逃兵后,增至3万5千人。到1920年3月份,有至少80万波军投入东线战场。

1920年初,红军已经击败了白军,邓尼金失败了,又与拉脱维亚及爱沙尼亚签订和约。波兰前线变成红军最重视的战场,苏俄加强投入资源及部队到那里。1920年1月,红军在别列津纳河附近及白俄罗斯开始集结70万人。

4月24日,波兰展开其主要攻势“基辅行动”,目标是建立一个独立的乌克兰国,成为毕苏斯基计划中的联盟一员。波兰第三军团轻易地打败乌克兰的红军,不过后者损失轻微。波乌联军在5月7日进占基辅。

1920年5月24日,南方的波兰部队初次遭遇谢苗·布琼尼的第一骑兵集团军。6月5日,布琼尼以哥萨克骑兵突破了波乌联军的战线。苏俄随后利用流动骑兵去打击波军后方,针对通讯及补给。到了6月10日,波军全面后撤,6月13日放弃基辅。放弃基辅导致波兰把整个脆弱的侧翼暴露给了布琼尼骑兵,他们随后突破了波军前线的一系列脆弱的防线。

防守线的突然断裂导致波兰原先的作战计划出现崩溃,兵员无法填满白俄罗斯的防线。

为了保证机动性,波军总指挥伊卡耶维奇临时决定将坦克从步兵师中抽调出来组成坦克师,以保证机动性。在当时这被视为一种临时的军事冒险策略,然而这后来帮了波兰大忙。

伊卡耶维奇决定将整个步兵撤退至寇松线一带的防线,然而,长达数百公里的行军使波兰步兵疲惫不堪,士气低落,很多临阵脱逃或是向红军投降。

(请记住波兰在前线的溃退,这在后来帮了他们大忙)

所幸,反对布尔什维克余粮征集制的农民武装帮了波兰一把。尤其是在乌克兰,当地的农民武装反对红军过境,却欢迎支持农民利益的南乌克兰联邦(波兰傀儡国)其实更欢迎马赫诺。

出于镇压乌克兰叛乱的企图,苏俄将布琼尼的前线部队南移,派遣图哈切夫斯基稳固在白俄罗斯的攻势。后来的局势证明了这是一步错棋。波兰主力部队有了足够的时间撤退到寇松线以后,并且——最重要的坦克师毫发未损。1920年8月10日,布雷斯特战役爆发。

图哈切夫斯基和布琼尼计划合围这座城市,然而,由于将领个人的不合,以及波军早已破解苏军无线电密码,合围攻势被搞得一团糟。波军穿过立陶宛,从侧翼发动一系列袭扰。决定性的转折是在8月14日,波兰第五军团在8月14日从哈依怒副卡地区反攻,面对数量上及物资上占优的苏俄第三及第十五集团军。在一日之内,苏军朝布列斯特的推进停止,随后变成撤退。

伊卡耶维奇终于做出了一次英明的决策。从16日开始,他命令坦克师依靠自身的机动性向前快速进军,袭扰步兵侧翼并占领中心城市,步兵随后配合击败敌军。8月18日图哈切夫斯基的部队遭到包围。布琼尼的部队也被穿插的波兰军队所分割成不同的师团,他随后命令主力部队从波军防守薄弱的地区突围撤退。

为了防止前线的撤退变成溃逃,苏俄再次从俄罗斯本土动员60万人以上的部队援助布琼尼和图哈切夫斯基。为了抵挡波军的反攻,布琼尼发动了一次军事冒险行动,亲自率领15万人的骑兵部队直插伊万-弗兰克夫斯克,趁波军回撤之时帮助其他部队突围,并最终避免了被全歼的风险回到基辅。11月末,波兰攻占日托米尔及赫梅利尼茨基地区并逼近基辅,苏俄则从后方征调了更多部队修建防线应对波兰的进攻。

在南面,彼得留拉的乌克兰军在9月18日占领了兹布鲁奇河左岸,次月又再向东前进。

在北面,波兰则动员更多部队投入白俄罗斯。12月1日,波军占领明斯克。夹在基辅和平斯克之间,围堵图哈切夫斯基部队的3个坦克师和20万步兵撤走至比拉罗斯,投入对白俄罗斯的战斗。图哈切夫斯基的部队解围,但是伤亡情况严重。

1921年1月,卡齐米日·索斯诺科夫斯基率领的波军推进到白俄罗斯-俄罗斯边界一带,将坦克师后撤并合围戈梅利,然而那里的苏军早已撤走。双方展开拉锯战。波军再次向基辅发动攻击,遭击退。2月到4月,双方为了争夺戈梅利、莫吉廖夫爆发了多次拉锯战,波军由于补给线太长而失败。

终于,随着战线逐渐固定,加上疲惫的双方伤亡极其惨重,1921年6月20日,筋疲力尽的苏俄与波兰签署《里加和约》,27,598名波兰战俘得以回国。约58,423红军战俘也被遣返回苏俄,苏波战争终于结束。

玻璃合并

1922年,波兰和立陶宛合并,成立波兰-立陶宛社会主义共和国。

至此,战间期的波兰领土定型。

 

1921年的东欧


 


架空历史-波兰【3】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普罗米修斯计划(1914-1921)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