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海军舰艇介绍-肇(zhào)和、应瑞
肇和号与应瑞号巡洋舰是清政府外购的最后两艘大型军舰,同时该级舰也是中国海军装备的首款应用了蒸汽轮机的战舰。

1909年,海军大臣载洵率领的清政府海军考察团在结束了欧洲之行后,分别向英国的两家船厂各发出了一艘战舰订单,即两艘肇和级巡洋舰。该级舰是由当时的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首席舰船设计师约书亚·佩雷特专为中国海军量身设计、建造的一款训练巡洋舰。阿姆斯特朗埃尔斯维克船厂承造了肇和号,而维克斯承造了应瑞号。1910年,载洵访问美国后,也向纽约造船公司订造一艘同级舰,飞鸿。

1910年11月7日,肇和号最先在纽卡斯尔埃尔斯维克工厂开工,1911年10月23下水,1912年2月21日完工。应瑞号则于1910年12月12日动工,1911年7月14日下水,12月2日完工。飞鸿号在1912年5月4日下水,1913年的11月通过航试。

三舰完工时,订造她们的大清已经完蛋,然而由于是分期付款,造船的费用还没有结清。其中,肇和号清政府已付75000英镑,缺135000英镑,加保管费运输费共缺尾款152828英镑;应瑞号清政府已付122400英镑,缺81600英镑,加保管费运输费共缺尾款106640英镑;飞鸿号清政府已付30000英镑,缺17000英镑。对于前两艘船,新生的民国政府都用高息债券抵帐打白条办法于1913年购回国内。而飞鸿号则因为民国政府实在没钱,打的白条没法兑现,在民国政府默许后被纽约造船公司变卖出售给了希腊海军,更名为赫勒。

舰员:230人
排水量:肇和号2750t
应瑞号2460t
舰艇尺寸:105.46m×12.8m×4.5m
装甲防护:穹甲甲板厚度51-19毫米,舰桥正面装甲厚度76毫米(应瑞号甲板装甲厚度减半)
武备:2门6英寸(152mm)50倍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4门4英寸(102mm)50倍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2门3英寸(76mm)50倍径阿姆斯特朗速射炮;6门47mm哈乞开斯机关炮;2门37mm马克沁机关炮;2局450mm鱼雷发射管
动力:2座亚罗水管锅炉加4座亚罗单头圆形锅炉,4座帕森斯蒸汽轮机;主机输出功率:8800;四轴
(应瑞号为4座火管锅炉配合2座水管锅炉;三座帕森斯蒸汽轮机;主机输出功率:8600;三轴)
续航力:4000海里/10节
最大航速:22.26节



两艘肇和级加入后,立即成为了民国海军最新锐的战舰。1913年6月7日,经海军总长刘冠雄呈报大总统袁世凯批准,肇和、应瑞以及老式训练舰通济被单独编组为海军练习舰队,其中肇和与应瑞作为高等练习舰,主要担负轮训海军军官任务。
二次革命时,北洋政府控制的应瑞号还与革命党人控制夺取肇和号爆发了同室操戈。军阀混战时期,肇和号与当时中国海军其他军舰一样辗转投奔过各方势力。

1937年9月14日清晨,正在虎门守御的肇和与海周号与日本海军夕张号巡洋舰、疾风、追风号驱逐舰在伶仃洋海域爆发了激战,这次战斗是整个抗日战争中中日海军进行的唯一一次舰对舰作战。肇和号在战斗40分钟后中多处中弹之后丢下友舰撤退,结果导致友舰海周被日军集火重创,而肇和号还是于当月21被日军飞机炸沉在虎门要塞附近。事后,下令撤退的肇和号舰长方念祖被判临阵退缩立即枪毙。

与姊妹舰肇和不同,应瑞从北京政府至南京政府时期始终属于中央练习舰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应瑞号还加装了两门40mm砰砰炮作为防空武器。
1937年9月江阴保卫战,应瑞与平海、宁海、逸仙一道在江阴与日本海军航空兵激战,是此战中唯一幸存下来的中国巡洋舰。10月10日,应瑞号突接到命令开往采石矶,将舰上除防空炮外所有武器拆除上岸用于江防。然而当火炮拆卸完毕时,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七架日军飞机,该舰最终于1937年10月23日在安徽采石矶附近江面被日军飞机炸沉,共阵亡官兵17人,受伤59人。

而原本的飞鸿号也于1940年8月15日被意大利潜艇海豚号发射的鱼雷命中,魂归爱琴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