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2.6 城乡对立的加深

2023-09-15 11:23 作者:晦无  | 我要投稿

【本文转载自人民出版社1959年 仅供学习参考】


6、城乡对立的加深


  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可避免的后果,是农业大大落后于工业,城乡对立不断加深和尖锐化。

  “农业的发展落后于工业,这是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所固有的现象,是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比例遭到破坏、发生危机和物价高涨的最深刻的原因之一。”[1]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首先是在生产力的水平上落后于工业。农业技术的发展比工业性。机器用于大农场,小商品农民经济或是完全无力采用,或是主要采用极简单的机器。同时,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使剥削加重,使小生产者破产。在农业中,妨碍机器广泛采用的是由农业人口过剩造成的劳动力的低廉。

  资本主义使农村在文化方面大大落后于城市。城市是科学和艺术的中心。城市里集中着高等学校、博物馆、剧院和电影院。享受这些文化福利的主要是剥削阶级。无产阶级群众只能极少地享受到城市文化的成就。而资本主义国家的基本农民群众则与城市中心隔绝,陷于文化落后的境地。

  地主和资本家剥削农村劳动者,广大农村居民群众陷于破产,这就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城乡对立的经济基础。城市资产阶级同资本主义农场主和地主一起剥削着千千万万的农民群众。这种剥削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工业资产阶级和商人剥削农村是通过高昂的工业品价格和较贱的农产品价格,银行和高利贷者则是通过盘剥性的贷款,资产阶级国家则是通过种种税收。大土地所有者靠征收地租和出卖土地得来的巨款以及银行以抵押贷款的利息形式获取的资金等等,都从农村流入城市,以供剥削阶级的寄生性消费。

  由此可见,农业的落后于工业,城乡对立的加深和尖锐化,其根源都在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注:

[1] 列宁:《关于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新材料》,《列宁全集》,1958年人民出版社版,第22卷第84页。

《政治经济学教科书》12.6 城乡对立的加深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