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联考公务员申论写作题难点解析 简繁概念与辩证统一关系

(四)根据你对给定资料5中划线部分:“我们的“简单”和“繁琐”的总量并没有变,它们只是在不同的人群间流动,但就是这不停的流动,推动了社会的改变。”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主题明确,立意深刻;(2)联系实际,可以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思路清晰,语言流畅;(4)总字数1000字左右。
昨天说了简繁三个版本难点和答案,写作题答案 简单繁琐的流动推动社会发展,写作题答案 处理好简繁关系才能实现发展。
从我精读批改班同学作答情况来看,大家能够跟上出题思路,准确理解这道难题的核心观点,但对简繁概念理解的准确性稍有偏颇与不足,会困在简繁的字面意思中,无法把抽象概念和资料具体现实结合起来,心里明白却又说不清楚。
今天我结合简繁流动这道题来给你解释一下简繁概念与逻辑关系,三个版本在简繁概念上是大同小异的。
简即减少
资料中用小凡利用各种智能家电和便民服务来简化生活表现“简单”,这种简单就是自己不干或者找人代替,所以这个“简单”可以直接同于“减去”。
注意,“简单”结合这道题的题设和资料,要进一步引申为为了提高效率,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具体而言,就是减少消耗。
繁即增加
资料中用设计师绞尽脑汁地设计和厨师事无巨细地服务来体现“繁琐”,这种繁琐就是自己增加时间精力投入去创造,这是核心本质,也是核心难点。
很多同学在理解这个点的时候,只是看到了繁杂,但是没有正确引申到创造这个层面。
你明白繁琐或者繁的本质是创造,你就能明白化繁为简是繁琐而不是简单,化繁的过程是创造的过程,而不是简单的减去不干,同样,藏繁于简也是如此。
另外,在版本二版本三的资料中有关于爱因斯坦的一段文字,提到一个关键概念,“于简见繁”,它是是简单还是繁琐?你能从字面意思就推导出它的内涵么?后续,我会给你解释这个点,敬请关注。
简繁必须统一
简单繁琐的总量是个人时间精力的总量,简单繁琐具体是指对有限精力的分配。每个人都只有24小时,分配也就必然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要么工作12小时,休息12小时,要么工作18小时,休息6小时。
进一步地,每个人的总量加起来,一定是有限的。这就是为什么题设说,我们的“简单”和“繁琐”的总量并没有变,它也根本不能变!很多答案在这里写错了。
正是在这个前提下,你才能明白简繁都是达成目的手段,不是目的,你不能孤立地谈简繁,二者必须统一,否则二者是没有意义的。
对于简繁流动推动社会发展这道题而言,简繁首先必须在个人层面统一,简化生活以保证有时间精力投入复杂工作,同时,复杂工作才能获得收入,使得简化生活有可能,也有意义。你注意,没有价值创造的简化,是偷懒。
进一步地,在社会层面也要统一,从而通过社会分工协作实现高效率的价值交换推动社会发展。资料中用了厨师和乡民的事例来具体表现,厨师的繁杂工作实现了乡民的简单便利。
可能会有同学说,但是乡民没有给厨师提供简单啊?
你注意,这里的简繁统一是社会层面的统一,厨师服务乡民,乡民服务社会,比如花大力气去种粮,这才是一个社会层面的价值交换,当然,这种社会整体效率的提高厨师也会收益。
但这种简繁统一绝不能理解一对一的个人关系,或立即统一,那就不是社会关系了,也就无法对应题设限定的,简单繁琐在人群中不停流动推动了社会发展的核心观点了。
这道题没有社会层面的统一,文章不成立。题很难,同学加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