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篇SCI初稿

明确的目标:解决什么问题?目标“问题”研究现状,用我们的方法的创新点是?(我们方法的优势、可行性)
理论准备:公式推导。例如,简单的应用类论文(指我,2022.06.06-2022.06.16),可能只是对基础公式的一点点延申,比如一维算例延申到三维,单变量延申到多变量,基础公式补充乘子或表达为解矩阵的形式。


1. 算法: 单因素延申到多因素,高斯赛德尔循环迭代。难点:在三维空间里指定一个循环顺序。
2022.06.19-2022.07.04:自主摸索ing,错误的数据结构导致迭代无法继续。
正确指导:(解决计算量的问题)
1)2022.07.04-2022.07.28:建立高效的数据结构(避免重复计算,例如强力搜索算法,属于最简单但效率最低。当节点数多,计算量呈几何量级增长。”
2)2022.07. 28-2022.09.04:确定循环顺序。
2. 模型: 哪种模型?软件学习。
1)2022.08.18-2022.08.24:四面体单元并入原程序(只针对六面体单元),完成测试。
2)2022.06.15-2022.09.20:熟悉建模软件直到能建立针对四面体单元的模型。
3. 前期测试:意料之外的结果
(Method 1/ Method 2,简称1+2 Method。)
l 2022.07.07-2022.08.24:Method 1的验证以及计算效率分析,以Method 2的结果为参考。模型从小到大(2, 600, 6400, 12000 六面体单元)
l 2022.09.01-2022.09.04: Impactor 接触设置。
l 2022.09.10-2022.09.19:验证1,2 Method的结合:(2个四面体单元,)
4. 正式测试
l 2022.09.20-2022.10.29:模型1:小裂纹。错因:网格划分占主导,接触设置影响不大。
l 2022.09.27-2022.12.22:模型2,四面体单元尤其不适用,局部大变形。错因:接触设置、网格划分(四面体单元精度低)。算法本身没问题,与冲击子的接触设置、影响加载,从而结果总是不如意。问题出在边界条件,仅解决边界条件,测试只考虑一般的有限元算法。
l 2022.10.24-2022.12.22:模型3,冲击加载导致预裂纹大变形,应力突变。错因:内部单元接触刚度,单元划分,厚度方向加层。
l 2022.10.30-2023.01.08:模型4。错因:1)一直在应力加强阶段,曲线趋势不对。材料参数没选好。2)荷载曲线数值震荡。动态算法的局限性,因为程序是模拟动态过程的,只能通过设置较小的加载速度去贴近准静态的情况了。设置一个比较合理的速度,让惯性效应不怎么明显,然后对应设置一个整体计算时间,保证位移加载量和试验的一样。加载速度要数次,加载过慢计算时间会非常非常的长,过快则会局部大变形。
5. 写论文:2022.07-2023.03.02(完成初稿)
工具:latex 在overleaf上编辑;图表制作:excel和adobe illustrator。
前期写了理论部分,编辑公式等等;中途陆陆续续补充新发现。2023.01.30和两个老师开会,我导师说两周后交初稿,现实总会碰到很多困难:
l 2023.02.02-2023.02.12:画图,学习AI。
l 2023.02.08-2023.02.18:补充测试循环类型。
l 2023.02.21-2023.02.24:补充计算damage ,改程序,用paraview输出结果。
总之,从去年六月初论文工作开始到初稿今年三月初完成,耗时九个月。本来预期去年八月底把初稿完成,却耽误了5个月。中途情绪崩溃了好几次,气到深夜哭泣,焦虑到4点50起床干活。万事开头难,希望今后会顺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