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谁能成为中式快餐中的“麦当劳”?

2020-08-29 00:46 作者:非人鬼SeanXu  | 我要投稿

谁能成为中式快餐中的“麦当劳”?
疫情催化下,时隔近30年,中式快餐再次成为了餐饮热门赛道。不仅有海底捞、西贝、外婆家等头部品牌杀入快餐领域,本来在这个领域深耕的头部们也有了新动向。公众号“餐饮品牌观察”对中式快餐进行了梳理。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报告,2017年中式快餐的行业规模达到1.6万亿,根据8%-10%的行业增长速度,截止到2019年,预估快餐行业整体规模有望接近2万亿的市场规模,预估中式快餐行业门店数接近300万家。其中,米饭快餐是中式快餐中最大的细分赛道,占比为52%。米饭快餐的整体市场规格超过万亿元,门店数超百万家,高手云集,竞争尤其激烈。

*中式米饭快餐的三大发展阶段
 1997~2012:群雄并起
在巨大市场潜力和洋快餐风潮的双重刺激下,做连锁快餐成为一个巨大的风口,真功夫、永和大王、永和豆浆、乡村基和老乡鸡都在那个阶段出现。

这一时期,中式米饭快餐发展最显著的关键词就是:标准化,因为都是模仿肯德基、麦当劳而来的,其中第一个攻克中餐标准化难题的是真功夫。靠跟大学教授研发的电脑控制蒸柜,做到了“百店一味”、“80秒钟”取餐、“无需厨师”。同时,他们将麦当劳的标准化管理思维也植入企业管理。

在这个阶段,随着各家中式快餐的迅猛发展,也让资本看中了潜力,都想培养出中国的麦当劳。上海的永和大王在资本助力下开出了第一家24小时快餐店。2007年真功夫接受今日资本和联动投资的资金。重庆的乡村基在2007年拿了资本,在2010年冲到了纽约上市,成为了中国第一个走进美国纽约交易所的的中式快餐品牌,轰动一时。

 2013~2017:陷入僵局,中式米饭快餐如何自救?
消费市场在这个阶段发生了巨大变化。大众餐饮崛起,消费者选择众多。消费升级,消费者更追求食物品质、个性,用餐环境,而标准化、工业化的快餐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中落了下风。

其次,2011~2015年国内大型食品安全事件频发,且多集中出现在快餐领域,使得中式快餐出现了信任危机。如快餐巨头骨汤、豆浆勾兑事件曝光;麦当劳、肯德基、必胜客、德克士等洋快餐的供应商接连被曝速成鸡、福喜事件等问题,连带着国内整个快餐市场都陷入了低迷。

中式快餐品牌们在标准化和好吃的特色产品之间需要做一个平衡。

 2018~至今:群雄争霸,中式米饭快餐新格局
2018年,中式米饭快餐领域有两件标志性事件。一是蛰伏安徽合肥的老乡鸡2018年1月完成2亿元融资;二是深圳一夜之间走红的现炒快餐,不再一昧追求极致标准化和出餐效率,而是强调快餐的品质和就餐体验感,很快真功夫、72街等众多知名快餐品牌纷纷效仿,推出了现炒店。

中式快餐纷纷改革,新格局形成。
一是积极进行品牌升级的一些传统中式米饭快餐品牌,年轻化转型成功,品牌势能进一步提升。
二是细分单品化为大势所趋。
三是现炒快餐蔚然成风。

*中式快餐面临的挑战
一是人才的招募和培养。
二是跨区域连锁管理能力的提升。
三是供应链的延伸建设。


谁能成为中式快餐中的“麦当劳”?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