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家乐福相继关店,商超巨头何出路?
沃尔玛、家乐福相继关店,商超巨头再起关店潮
商超关店的趋势在近来愈发猛烈。8月16日经营11年的东莞家乐福鸿福店关店。8月17日,经营了了15年的沃尔玛购物广场北京知春路店关门。早在上半年,疫情结束后,沃尔玛于4、5月之间关闭了四家门店。4月14日,沃尔玛南京秦淮店正式闭店,同日,沃尔玛广州黄石店闭店;5月14日,沃尔玛重庆九龙广场店闭店,5月19日,沃尔玛广州番禺店发出停止营业的公告。今年以来,华润万家、卜蜂莲花各关店2家,欧尚关停2家,华润万家也不好过。大商超陆续关门意味着什么?为何都集中在近两年关闭?公众号“灵兽”给出了他们的分析。
有数据统计,2017年和2018年,14家超市上市公司共关闭1390家门店,平均一天关闭两家店。曾以两位数销售额高速增长的商超巨头们,如今也面临诸多窘境,进入调整期。
*今年的关门公告大多是“租金到期”
例如,华润万家2家门店以及沃尔玛北京店、重庆店、南京店闭店都是因为租约问题。尽管沃尔玛广州两家门店闭店原因未公告,但业内猜测依旧是租约到期,因为这两家门店都经营时间长达10年。
从业人员表示,房租合同到期是超市闭店的原因之一,因续期竞拍中同行竞争激烈,会使得该店租赁价格超出该区域同等市场租赁价格,如果超市经营状况不好,很难再竞拍中胜出。本来受线上冲击影响销售,还要承担场地租金上涨的压力,再加人工等其他成本的上涨,最终入不敷出,赚不到钱还不如关门。
*商超模式不健康久已
不少商超在销售额和利润下降后,不是靠联合经销商通过促销提升销量,而是逼迫经销商签订销售任务和利润任务,只要完不成就让经销商补给利润,造成超市失去盈利的重心。于是商超也逐渐在经销商那失去了人心。
伴随着今年上半年商超关店的加速,受到疫情和经营的影响,开店总量在今年也同比大跌。持续关店和开店放缓,商超业态呈现衰退的迹象。
*转型艰难,跑通的路数不多
商超们也在积极抵御线上的冲击:积极触网,开通B2C渠道,尝试过O2O到家模式,租过电子价签,添加过餐饮业态,卖过大活海鲜……最终跑通的只有增加生鲜占比,以及被疫情催化的“到家模式”和“小业态”。
但对于很多商超来讲,进军小业态是不得已,大家都在做,这是自救也是变革。目前,盒马在全国开出9家小业态盒马mini,大润发再次加码,在南通开出“小润发RT-mini”,7FRESH完成两家七鲜生活的布局。 还有步步高开设的“汇米生鲜”、华润万家开设的“乐购Express”、家乐福开设的“Easy家乐福”等等。
但并不是开个小门店就完事。中后台才是Mini店取胜的关键,这是对隐藏在门店背后的规模、团队、管理、资源、供应链等全方位的考验。可以说现在大家都还差得远。而到家模式,社区团购等也都离不开资源分配的学问。多业态发展是零售业的希望,但对零售业的考验也是巨大的。
但船大难掉头,从内到外,都在透露商超的日子并不好过,关店也好,转型也罢,商超已显衰退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