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款定制 i7 MacBook Air 开箱 + 对比 2018 款,有干货的一次升级
等了很久很久的MacBook Air 2020款终于到货了。
i7+16+256的配置。如图。
目前使用了一整天。

接下来简单评测一下吧:


1. 外观
欣喜地撕包装!!!
2020和2018款几乎没有什么不同。还是一如既往的好看。简洁的线条,细腻无暇的金属,还有坚固耐用,让人很安心的铝外壳。
的确是令人爱不释手,很舒服的笔记本电脑使用体验。
Apple网站技术规格显示2020款要稍微重一点点,一个是1.29kg,一个是1.25kg。同样厚度也稍微增加了一点。不过呢拿在手里根本看不出区别。
2. 键盘
新的 Magic Keyboard 妙控键盘是苹果放弃蝴蝶键盘的替代品。
重新回归到剪刀键盘的感觉还是很不错的。键程变长了,同时键帽似乎也小了一点。
从图片上也能看到新Air的键盘突出来了,厚了很多。
打字噪音也没有蝴蝶键盘那么大了,不过呢键盘按下去总感觉没有蝴蝶键盘那么踏实,键帽边缘不如蝴蝶键盘稳定。
这篇文章是在2020款MacBook Air上亲手打成的。总之,符合笔记本电脑键盘的理想标准。


3. 跑分
这一块2020款要大幅超越2018款。
图片上分别是单核、多核以及OpenCL跑分。
可以看到2020款的i7-1060NG7,对比2018款的i5-8210Y,
以及2133LPDR3对比3733LPDR4的RAM。
CPU单核性能提升50%以上。
CPU多核性能提升达到2倍。
GPU OpenCL性能提升甚至达到了2.5倍。
可以说跑分方面嘛,2020完胜。至于具体的应用场景性能表现,则要具体分析了。
另外,两款序列号同样都是FVF开头,发货地是成都,可能是新的工厂吧。
我记得以前Mac多是深圳C开头的多。


4. 日常使用性能和发热情况
经过一天的使用,2020款的执行速度,明显快于2018款。不论是打开软件、浏览、滑动等操作,2020款明显流畅许多。在运行多个Word文档和打开多个Safari页面切换时候尤为明显(当然这跟我配置了16GB RAM也有一定关系)。在2018款上,运行时出现彩球并不少见。而且令人意外的是,2018款发热量竟然也比2020款略大一些,摸上去总是比较烫。可能是因为执行速度慢,所以导致系统需要长时间运转在高频率上。而在2020款上,日常操作,基本都是温凉的,也没听到过风扇转起来过。
5. iMovie导出影片测试
为了更好的说明一些CPU性能,我做了一些本来不该属于Air的任务,并让它去完成。
同样的几十幅图片,做成一部5分钟的小短片。
在制作过程中,2018款制作时出现短暂的卡顿、加载。
而2020款也有,但是次数少很多,而且加载速度更快。
在导出时我统计了时间:
2018款Air,用时3分22秒。
2020款Air,用时2分07秒。
汇出完成那一刻的发热量此时手摸差距不大,两个都发烫。两者的风扇均未听见明显转速增快。也许是时间还不够,压力不够大。
由此可以看见在iMovie导出影片速度测试中,2020Air的成绩是大幅优于2018Air的。

6. 游戏测试与压力测试
为了测试GPU性能,我特地也为Air安装了Steam,测试使用了Firewatch看火人游戏。
当然两者在Steam UI时候流畅度就显示出了很大差距,
2018Air滑动时掉帧比较明显。
2020Air滑动时掉帧则不明显。
进入游戏,两者均采用1440x900的解析度,Ultra画质,进入第一章开始试玩20分钟。
2018款Air平均帧率在20-30左右,很卡,但也不是不能玩。
5分钟后,风扇狂转,继续玩,帧率有些下降至15-25左右,出现降频。
10分钟后与5分钟时刻的数据接近,降频依旧。
15分钟后与5分钟时刻的数据接近,降频依旧。
2020款Air平均帧率在40-60左右,比较流畅。
5分钟后,风扇狂转,继续玩,帧率依旧保持在40-60左右,未见明显降频。
10分钟后,风扇狂转,帧率开始下降至30-45,出现降频。
15分钟后,风扇狂转,数据与10分钟时接近,降频依旧。
两者发热量对比用手摸几乎一致。出现降频的时间2018Air要早于2020Air。
总体来看新款的Iris Plus要好于UHD617,而且首次支持输出外接显示屏6K分辨率。(让我看看有没有土豪买Pro Display XDR的 0。0)
另外Intel给这次i3款搭载的1000NG4,是G4残血版Iris Plus,EU只有48个,而i5和i7搭配的都是G7满血Iris Plus,EU是64个。所以买i3的注意了GPU是缩水的。



那么在CPU的压力测试上,我选择了使用Cinebench R20。
毕竟是定位于日常应用的轻薄超极本,所以三秒男也是跑不掉了。
不过呢还是试一试吧。
首先是全核心火力全开,室温20度情况下,无辅助散热。
前7秒顶峰坚持在3.6Ghz全速。第7-12秒从3.6GHz逐渐降到3.1GHz。
16秒时降到2.0GHz,第20秒后开始稳定在1.7GHz。
此后两分钟全程跑完,均在1.7Ghz左右徘徊。功率保持在10-12瓦,符合Intel对这款处理器的TDP墙要求。
峰值功率则达到了25瓦。

单核心呢?
单核心全程跑完基本都运行在3.8Ghz高频上,偶尔有掉落,但最低也只掉到了3.2Ghz。
就单核性能来看是对于前代2018款有大幅提升,同时功耗也控制的很好。
功耗输出始终在10-12瓦,符合Intel对这款处理器的TDP墙要求。


分数上,这款i7-1060NG7跑出了1054pts分。相比较于2018款的592pts,提升是巨大的,达到了90%之多。
另外,相较于i5-1030NG7的951pts分,差距大约在10%左右,不大。所以对纠结i5和i7的人们,我建议性价比肯定选i5,有闲钱的话可以上i7。
至于低配那款i3-1000NG4,想也不用想就知道差距一定很大,就不再去研究它了。
总体来看。最高压力最大负载量时候可以在12秒钟时间内坚持以较高速度运行。相比MacBook Pro13可以坚持一分多钟。和市面上其他超极本比较来看,坚持时间确实也略短。不过毕竟是定位日常使用的笔记本,日常任务自然是不可能有让CPU连续很长时间保持高频的事情。
同时MacBook Air有比较独特的风扇逻辑。Air的机身小风扇不与CPU导热管相连。
而且还是一个异常安静的小风扇。在CBr20运行到第40秒的时候,才微微听到风扇转起来的声音。在平时绝大多数时间里,你基本没机会听到风扇的声音。发热量控制得倒也还不错,10-12瓦的功耗墙使MacBook Air使用起来时候,几乎感受不到什么发烫。
峰值输出功率观察可以达到25瓦左右,用于应对快速的响应。这是整台电脑使用起来各个方面都十分流畅的一个重要原因。
对于发热量控制和风扇逻辑,以及CPU峰值功耗和稳定功耗墙来看,苹果应该是为Air选择了一个比较偏向安静节能的平衡。而Pro呢则是选择偏向性能输出的平衡。
7. 屏幕
Retina显示清晰细腻,加上macOS对高分屏天衣无缝的支持,这也是Mac的独特优势之一。
至于2020和2018款屏幕几乎没什么不同。
400nit亮度,sRGB 100%色域。反光率也一致。
图片上看2020款Air发黄,是因为我开了原彩显示。
如果关掉原彩两者基本看不出区别。
8. 音质
外放扬声器对比也几乎没什么不同。
稍稍意外的是,我觉得2018Air的外放音质更好一点点,高音更通透一点。
2020款Air的外放音质反而觉得有一些闷。当然,两者差距并不大。都属于笔记本电脑中很不错的水准。
另外,3.5mm耳机接口输出,用森海塞尔IE8测试,几乎没什么不同。
9. 续航
也许是新机器建立 Spotlight 索引的关系。
2020款Air续航要弱于2018款Air。在经过一系列测试以及日常使用后,
个人感觉这款2020款Air续航是不如2018款的,尤其是当CPU任务繁重的时候,电量下降速度很快。
当然,苹果官网也表明了,2020款电池能力要比2018款少一小时使用时间。
10. 总体来看
一次非常不错的升级。2020款Air由于性能的提升,文字处理和数据编辑起来流畅无比,可以说极大的提升了日常工作学习的效率。第一代10nm处理器虽然睿频不高,但由于4核8线程的加入,多任务处理时更得心应手。
加上教育优惠的价格,MacBook Air是非常有竞争力的入门级Mac产品。尤其适合浏览网页,查阅文献,简单的照片、视频编辑,文书处理,办公室,学生和日常家用。(拿着图书馆泡一天查文献写论文,根本不用担心没电!)
虽然是入门级产品,但是依旧具备Mac的很好的功能。包括大尺寸玻璃Force Touch触控板、响应速度非常快的Touch ID、Sidecar随航等等大家都耳熟能详了啦。
当然,经济不足情况下,2018款Air也是非常好的选择,与2020区别也只有处理器和键盘而已,其他都是一样的结实好用耐用。目前价格也相对便宜,如果对性能要求不高的,也可以选择在Apple官网选购2018款官翻MacBook Air。
不过呢Air定位日常使用,所以长时间的、繁重的需要大量计算的任务,并不合适它。
如果你需要做更繁重的生产力工作、需要更好的性能、需要更亮色彩更鲜艳的显示屏,请选择 MacBook Pro。
说好只是简单说说,但还是啰嗦了一大堆,就这样,给大家一个参考咯。
全部测试和文章都是自己完成的,如果有帮助欢迎转载,须注明出处。


文中数据来源:Apple 网站
2018Air技术规格:https://support.apple.com/kb/SP783?locale=zh_CN
2020Air技术规格:https://support.apple.com/kb/SP813?locale=zh_CN
性能测试跑分软件:Geekbench 5.1
i5-1030NG7 的 Cinebench R20 数据来源于日媒 PCwa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