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看浪1」它是一个观众、姐姐、节目组共同成长的特殊综艺
我们都期待Happy Ending,但是悲剧,往往更让人记忆深刻。浪一这个节目,无论是对于姐姐们而言,还是对于观众而言,都是一种意难平的存在。
在浪一之前,选秀系如火如荼,但没有人知道,30+的姐姐组成的女团,到底该是一个什么样子。观众对这个节目的初期期待,我觉得大部分并不是想看姐姐们组成一个什么样的团,更期待的是看乐子。
有一句常常被拿来说的话,3个女人一台戏,那30个女人该能有多少台戏呢?而且她们还不是简简单单的30个女人,是在娱乐圈摸爬滚打多年的,比一般女人更“不好惹”的存在。
观众期待她们之间的抓马戏份,期待宁静能重现花少2的经典,期待看到各种你来我往针对算计的小心思,甚至希望能在里面,品到各种宫斗戏中才能看到的剧情,内心在喊“打起来,打起来,我爱看!!!”这也是什么初期“我哭了,我装的。”、“还要介绍我是谁,那我几十年不是白干了。”、“还要被一些不知道是什么……的人来评价自己。”等等名场面出圈的原因,大家都想看姐姐们整花活,也期待姐姐们区别于传统年轻女团的自我,独立那一面的展现。
对于30+女团的想象,其实在初期大家都是没有具体形象的(包括观众、姐姐们和节目组),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义,有些人想看标准的女团,有些人想看区别于普通女团的成熟女团。这也是前期杜华和赵兆老师对于女团人选看法有区别的原因(关于他们的标准,我后面会单独聊,估计会为杜华说一些话。)但是有一个基础对标,就是年轻的女团的样子,需要有各种担当,唱歌、跳舞、rap、门面,这是为什么第一季杜华会作为制作人参与并且拥有个人特质和成团潜力2个打分权的原因。因为不管乐华多么被爱豆们的粉丝吐槽,它依然是国内最有知名度的偶像团体打造公司之一。
说这是一个观众、姐姐、节目组共同成长的特殊综艺,是因为大家都是在摸索,是从一公到二公,到最后成团,一步步走过来最终成就了一个叫X-Sister的团体,即使到了最后,她们依然是无法定义的,但是她们拥有共同的特质,无惧年龄勇于挑战的生命力、岁月洗礼沉淀下来的阅力、敢于发声挑战权威的魄力、以及无视灯光说上就能上的能力。这些就是30+女团该有的样子,这个样子是浪一观众选择出来的,也是浪一姐姐们告诉观众的。传统选秀综艺是观众打投养成陪伴成就选手,而浪姐,是选手和观众互相养成和陪伴。
vocal曲目打不过唱跳曲目,是浪一观众和姐姐们共同的意难平。这个意难平,是认知和存在出现差异造成的。初期的浪花们(还没开播之前甚至到二公播放前),对于女团的想象,就是偏向于唱跳舞曲的。
认知和存在之所以有差异,就是因为她们是一群特殊的姐姐们。当观众还在以传统女团的眼光去看她们的时候,她们却不是传统女团的样子,她们表现得比传统女团要丰富精彩得多,她们能够呈现的舞台,也比传统的女团要惊艳独特得多,这样多的她们的她们碰上传统的标准,就产生了遗憾。特别是对于《仰世而来》、《花样年华》的这种超高标准无可替代但是又区别传统女团的舞台没有获胜的遗憾更是大大增加。
这种遗憾在复活的姐姐们身上有一定的弥补,对于王智,是她独特声线还来不及更多展示却一公戛然而止的反哺;对于阿朵,是独特音乐审美加上高格局的尊敬;对于朱婧汐,是对她另类音乐表达的喜爱;对于孟佳,是明知难为却勇敢直上长期贡献高质量舞台的欣赏。这种弥补,也让姐姐们看到了观众们对于她们的认可,所以浪3的时候,宁静会说,要给观众时间,她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她看到了,她看到了优秀的人在时间的洗礼下真的能够被看到。
浪1观众对vocal曲目打不过唱跳曲目的意难平,延续到了后面几季,后面几季的vocal曲目不是那么难赢,观众能够用更多元的眼光去看待舞台而不是纯看唱跳,这是因为观众在浪1中成长了,知道不能再用传统女团的眼光去看待姐姐们。但是后几季的姐姐们,享受到了观众成长带来的福利,却没有想着更多的突破和成长,强的很强,弱的却没能变强(后续几季的出圈舞台,基本上都是强强联合,但是浪1的舞台,不管个人强弱,拿出来都能打),这是为什么我宁愿重看浪1,也不宁愿追着乘风2023看的原因。
能让我们看乐子的综艺很多《花少》系列、《桃花坞》系列;能让我们放松的综艺也很多《向往的生活》系列;能让我们有视听享受的综艺更多《歌手》系列、《舞蹈风暴》系列、《乐夏》系列、《街舞》系列。但是浪1的特殊,就特殊在我在看它的时候,感受到了观众和姐姐们的双向奔赴,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