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轻大学子三下乡:访志愿老兵,拾红色记忆

2023-07-12 16:43 作者:魯魯哒  | 我要投稿

为了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和弘扬抗美援朝精神,学习老一辈革命者顽强不屈的精神,增强青年学子爱党爱国、艰苦奋斗的意识,更好的让英雄精神融入青年人的血脉,2023年7月9日,郑州轻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红忆寻音,承心溯梦”社会实践团队来到新乡市拜访了一对抗美援朝志愿老兵。

实践队刚到二老家里,就受到了热情的迎接,知道是共青团员们来拜访,夫妻二人特意穿上了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纪念的衣服。在关心过二老的身体状况后,实践队就坐下开始听他们讲述抗美援朝的故事,追忆那段战火纷飞的岁月。

1949年,16岁的马刚瞒着家人参军入伍,后随中国人民志愿军炮二师文工队第一批进入朝鲜作战。据马刚回忆,当时正值寒冬,条件十分艰苦,战士们趟着冰冷的鸭绿江赶赴朝鲜战场。白天文艺工队在战壕里排练节目,晚上深入前沿阵地,在战斗间隙和战士们开展阵地文艺慰问演出活动。

据马刚回忆,开车上山时,山路狭窄,仅容一辆车通过,对面来车时,就开入在山侧挖的洞,等对面的车通过后再继续上山。当时晚上敌机常常扔照明弹寻找汽车然后轰炸,刚投下照明弹时,由于太亮看不清下面的情况,敌机就会开出一定范围后再寻找。他们摸清楚这个规律后,就趁着敌机开出的时候,乘着照明弹的光亮加快速度开出光照范围。实践队的成员们听后纷纷感慨当时的条件艰苦和敌我双方装备先进水平的悬殊,以及志愿军们不畏困难,沉着应对的乐观主义精神。

图为马刚讲述开车上山的重重艰险

轰炸机投掷汽油弹,一枚正好落在战友的屋子旁边,7名战友都牺牲了,看着战友们离开,自己更没理由退缩。”马刚说。“敌机轰炸在头顶,汽油弹燃烧在身边”马刚这样形容在炮阵地的日子。通常炸弹落到地上弹片向上溅开爆炸,有一次,投下的炸弹在空中就炸开来,一片大的弹片直冲马刚的方向飞来,落到了离他仅几厘米的位置,这心惊胆战的一次经历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今年已经88岁的马刚回忆起那些牺牲的战友时掉下了眼泪,“如果他们能活到现在,能感受到现在的美好生活该有多好啊。”马刚嘱咐道,现在的年轻人,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坚持发扬艰苦朴素的作风,珍惜现在和平的生活。

图为马刚讲述被敌机轰炸的经历

当时马刚所属的是炮兵文工队,他们经常会去支援步兵文工队,在这个过程中,马刚和王雪影相识,抗美援朝胜利回国后,两人又分到了同一个工作单位,在缘分的注定下,他们相知相爱,至今相守六十余年。

1949年9月,王雪影在云南省宜良一中参加“中国民主青年同盟”组织,在学校随组织搞革命工作,随后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五军四十五师文艺队。15岁的她,跟随部队在贵州抄匪,辗转重庆、武汉,从安东跨过鸭绿江,踏上了抗美援朝的战场。

为了加急赶往第五次战役的集结位置,部队日伏夜行,每晚要行军五六十里地。朝鲜的河流很多,开始时战士们还脱掉鞋子卷起裤腿趟河而过,但到后来就顾不上了。“北汉江水深河面宽,江上横着一座用汽油桶和木板架起来的浮桥,浮桥摇摇晃晃,有的桥段甚至还淹没在水里。”王雪影回忆道。在通过桥面时,王雪影发现桥下除了汽油桶外,还有许多工兵同志站在水中,原来是他们在用肩膀扛着浮桥,让部队通过河流。“看到他们奋不顾身的身影,感受到他们不畏困难的精神,我快速跟上队伍,一鼓作气过了北汉江。”王雪影说。

据王雪影回忆,在渡过北汉江浮桥后,自己刚上岸,部队就遇到敌人的炮火袭击,她马上随着部队开始快速跑起来,但因刚趟过河,裤腿湿淋淋的,负重十多公斤的她不小心摔倒,却怎么也爬不起来。眼看着高大骡马拉着的日式炮车已近在咫尺,危急时刻,组长张卓眼疾手快,一把将王雪影拖到路边沟内,这才躲过一劫。

战地文工队员的主要任务是通过演出鼓舞士气。“战士们想听什么歌,就唱什么歌。”王雪影说,那时候,我们必须掌握“一专三会八能”,除了要会唱歌、会创作等,还要帮助卫生员对伤员做简单的伤口处理和转运。上甘岭战役中,黄继光英勇牺牲,他们化悲痛为歌声、为力量。临时编写了《黄继光》这首歌,通过她和战友含泪的歌声,英雄黄继光的事迹迅速传遍前线,给大家带来了精神激励和心灵慰藉,也让她立下了三等功。

图为王雪影回忆《黄继光》的创作缘由

虽然年事已高,但二老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回忆起70年前的戎马生涯时,眼神满是奕奕神采。在拜访的尾声,实践队的成员们向马刚询问了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和寄语,他写道:努力学习,为祖国未来贡献青春。

图为马刚对实践队员的寄语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本次社会实践中,实践队员们从两位老兵生动的讲述中了解到抗战过程中的条件艰苦,更进一步的体会到了老一辈们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对抗美援朝精神的内涵有了更深的理解。马刚写下的寄语,实践队的成员看了深有感触,表示我们肩负着老一辈的期望,要艰苦奋斗,脚踏实地,传承和发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在祖国建设的新征程上发光发热。


轻大学子三下乡:访志愿老兵,拾红色记忆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