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百二秦关终属楚,三千越甲可吞吴

2019-05-15 21:17 作者:EdwardGLiu  | 我要投稿


游戏就是一连串有趣的选择。

——席德·梅尔,《文明》系列游戏总监

 

人生和游戏一样,是一连串有趣的选择。

人生和游戏不一样,不能存档,没有攻略,不能背板,只能走一步算一步,没有回头路。

学历史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常说以史为鉴,我认为,学历史的目的,不是为了了解什么时候发生了什么事,这只是表层的历史。学历史对的根本意义在于,从一连串的历史事件中找到历史的规律与惯性,然后顺着这个规律谋划未来。

文明的记忆叫作历史,个人的记忆称为经验。

将分析历史的方法运用到个人身上,由他的过去推测他的未来,这便是我眼中学历史对个人的意义所在。

每个人一开始都拥有无限的可能性,随着成长,随着眼界与思维逐渐开阔,知识与经验不断累积,路会越走越窄,也越走越清晰。在每个人或长或短的人生轨迹中,定会有各种属于自己的高亮时刻,作为人生大戏其中一幕的小高潮,让观众按奈不住对下一幕的好奇与激动。

过往的成就在当时看来,自有大笑出门去之爽快,心生岂是蓬蒿人之胸怀。多年后回首再望,当年的高光时刻,也许是令人莞尔一笑的美好回忆,也许是陷入四面楚歌的自我激励。而今天所得成就,多年后的未来再忆起时,如右军先生言:“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我相信过往的经历会告诉我前进的方向,我相信已有的成就在昭示更伟大的明天,我坚信,是因为我经历过,而且不止一次经历过。

 


写作,1-1

小学一年级。

 

“你上小学了,布置你个任务。每个星期写一篇作文。你现在一年级,要求不高,就写100字,二年级200字,三年级300字,以此类推。”

做了一辈子语文老师的爷爷如此交代我。

一开始的“作文”,不过只是寥寥百字的流水账而已。爷爷手把手教我怎么写,怎么抓住中心,怎么有详有略,修辞是什么,该怎么用……

每次写出作文,我都第一时间给爷爷批阅。大到结构,小到错字,细细订正。我最喜欢听爷爷分析这次我哪里写得好,哪里可以再改进。每次我都把上一篇作文小心地保存起来,然后开始准备写下一篇。


此时的读者,少于十人。

 


英语,2-1

初中二年级。

 

“你们做家长的怎么教的?!”老师咆哮道。“翻窗子进办公室,把练习册的答案偷出去复印,还卖给同学!你知道这是种什么行为吗?偷窃!在以前是要剁手的!你不是自诩喜欢历史吗?这么多书全白读了!”

“复印也有成本嘛……”我小声嘀咕道。

老妈的目光,寒彻骨髓。

我不喜欢英语,真的不喜欢,看见英语我就头大,一背单词我就心烦,反正这辈子我又不打算出国混,有这功夫我还不如多看几本历史书。


此时的英语成绩,60/150。

 


远征,3-1。

初中三年级。

 

“你初中毕业了,这个假期你别闲着。”老爸见我中考完,在家里无所事事,“给你批笔钱,骑车出去,去亲眼看看你的家乡。”

老爸给我指定了一条骑行线路,距离超过150公里,我从没有骑自行车骑过这么远。对这趟旅程,我充满了兴奋,也有一点未知的恐惧。


骑行里程,0/160km。

 


写作,1-2。

初中一年级。

 

“我不想写作文!我写的还不够多吗?老师都不会每个星期布置,凭什么我就得每个星期都要写?!连学校都只要求我写到500字,你们要我至少一篇写700字?!”

我不想写作文。

小学以来,我写得太多,已经写烦了。

“你小学就能轻松破千字,现在700字对你来说很难吗?”爷爷反问我。

“我可以,和我必须,这是两码事!”

“这是我们的约定,是条汉子就要遵守约定,我们家没有孬种。”

“我……那时候……被你诓了!”平时话多的我,这时候脑子却不太好使。

“六年,三百篇,二十万字。你的作文登过报,你写的稿子你做过演讲。”爷爷的话语中带着一种平静又骄傲的感情,“你是我们的骄傲,是我最好的学生。”


此时的读者,约百人。

 


英语,2-2

高中三年级。

 

期末考出分,文综年级第三,数学和英语加起来却还没有90分。

“老班叫你去一趟。”有同学给我带了个话。

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老师们,高三已经过了一半,没救了,英语和数学实在是带不动了。时不利兮骓不逝,虞姬虞姬奈若何!

办公室里,老师们,尤其是英语和数学老师,倒也没对我横眉以对,反而很平静。我倒希望他们生个气,这样反感觉我毛骨悚然,宛若我行将就木,无力回天。

老班首先打破这个尴尬的场面:“你自己问问历史老师地理老师,他们对你上课从来不听作业从来不做也生气……”

我心里念叨着,您都说到这份上了,我哪儿有脸问啊?一向厚脸皮的我,低下头去数鞋带有几个交叉。

“……但你就是做得出题。”老班做了个手势,示意我抬起头看她,“大部分人觉得历史地理难,但对你很轻松。你的英语、数学,我们相信你的实力,哪怕是到最后一天,我们都不会放弃你。”


此时的英语成绩:50/150。

 


远征,3-2

初中三年级。

 

行程过半,回头比前进更远。

但是我真的好累,我从没有骑过这么远的车,我真的快到极限了。

衣服湿了干,干了湿,汗迹凝成了一层白色的盐渍,在衣服上勾出了一圈背包形状的边。

就算是戴了手套,手心里还是仿佛捏了两团火一般,每一秒都在炙烤我的意志。

小腿上的肌肉仿佛从骨头上分离了下来,随时感觉下一秒就会将皮肤爆开,呈现出该打马赛克的骇人场面。

我的脖子痛,我的背痛,我的屁股痛,我全身上下没有一处不痛的。

我真的好累,我从没有骑过这么远的车,我真的快到极限了。

但是我停下,我永远都到不了家。


骑行里程,100/160km。

 


写作,1-3。

大学一年级。

 

再也没有作文可写了。

初二时,爷爷不再给继续加字数,最终被锁定在800字。这时候有个新麻烦,不是凑不够字数,而是考试时要求的字数太少,不足以把我全部所想落实在纸面上,每次作文纸的格子都不够用。

初三时,整理了过去的作文,九年间我写了四十多万字。

进入高中后,爷爷不再要求我每周一篇,但是多年来的习惯,岂是说没就没。我最期待,也是同袍们最害怕的作业,就是写作文,可惜并不是每个星期都有。对此的热情,以至于老师直接免了我假期写作文这一项,让我腾出时间去搞搞英语和数学。但我闲不住手,代朋友们量产了不少,最高纪录一天内写了9篇作文。结果被别的老师认了出来,因为我的文章被他们传阅过,拿到别班念过。我的套路他们都熟,一看就看得出来,为此没少挨骂。

进到大学,就真的没得写了,只好给朋友家人们写信,以疏解瘾疾。

终于,我看到bilibili开专栏区的时候,疏解瘾头的地方来了。

那天老妈心血来潮,叫我去看电影。上一次和老妈去电影院,还是十多年前看《哈利·波特》的事。那天,我们看的是《红海行动》。回家兴头起,随即写了一篇观后随笔,发表。

第二天,我注意到了一封私信:

“我是专栏区的编辑,能聊聊吗?”


此时的读者,数千人。

 


英语,2.3

高中三年级。

 

还有五个月对吧,还来得及是吧,好,那就来吧。

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理,初高中合起来4000个单词是吧,刷!中学六年间几乎没背过单词,但那时我每天刷500个,不求全部记住,500个单词里有10%,不,5%的记忆转化率都够了。一个星期过一遍,五个月我能过将近20遍,不求记住拼写词性,但求看见英文能反应出中文。

数学成绩不到50分是吧,练!老妈给我找了个数学老师,一对一教我。大不了老子烂命一条,这辈子此时不拼何时拼?老师讲完我就做,做了讲,讲完接着做,没几天时间,我那几本数学卷子来回翻,都翻起了毛边。

时间实在实在有限,其他四门课都全部抛掉,反正底子在,也差不到哪里去。地理课做数学,历史课背单词,学校的老师们全部默许了。

考前半个月,最后一次模拟考,数学考到了110;正式高考,英语是中学六年来唯一一次及格。


此时的英语成绩:95/150。

 


远征,3-3。

初中三年级。

 

行百里者半九十。

手疼、肩疼、背疼、屁股疼、腿疼,其实这时候已经感觉不到疼痛,因为全麻木了。

满脑子只有一个想法:我要回家。

大脑几乎已经停止了思考,把全身仅存的体能全部集中到需要运动的地方。两条腿循环蹬车的动作已经不需要大脑指挥,因为肌肉自己产生了意识,保持节奏地收放循环。

我想回家,我现在只想回家,太累了连饭都不想吃,洗个澡,然后睡觉。

中途我无数次压下放弃的计划,无数次强忍自己中断这次旅程的计划。

最后一公里,太累了,实在骑不动,大概只有步行的速度,一点点挪到家门口。

“妈,我回来了。”


骑行里程,160/160km。

 


写作,1-4。

大学三年级。

 

那篇《红海行动》的观后随笔,上了首页头条,有超过20万人读过这篇。

后来,写新《战神》、写《刺客信条》,一而再上了头条,读者以万为单位。Bilibili专栏区的编辑们,尤其是苜子、大爷二位,待我着实不薄,如遇伯乐。我也认识了不少同写文章的朋友们,交流经验,相互勉励,精进笔头功夫。

因为写东西,我还遇到了两位非常珍贵的朋友,莱德和酋长,二位不仅对我多多提携,更教会了我很多东西,我非常感谢他们俩。

从第一笔真正的稿费1毛4,到第一个十元、第一个百元、第一个千元、第一个万元……我第一次真正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那九年近五十万字的功夫,没有白练。


此时的读者,超过60万人次。

 


英语,2-4。

大学二年级。

 

[英文]“还有人有问题吗?”

[英文]“……请问教授,站在欧洲的角度,清代外销瓷器的纹饰是否对18世纪法国洛可可风格装饰产生影响,或是反过来,洛可可风格影响中国的瓷器纹饰呢?”我向教授问道。

一位葡萄牙的教授来讲课。因为全英文讲座,加上主题是中国外销瓷与西方艺术史这样的冷门主题,在座的其实有不少是拉壮丁才来的。至于为啥我会提问,是因为实在是没啥人提问,我又不想场面不好看,于是硬着头皮来了一段我不擅长的英语。

那天讲座后院长找到我,半个月以后有国际博物馆协会的代表过来,让我和另外三个擅长英语同学为代表参加交流活动。

大学以来,虽荒废过一段时间,但后来又捡起来,每天滚动300个单词成了日休功课,到现在坚持了近750天。那时怎会想到,中学六年英语仅及格过一次的我,却有朝一日能因英语而有出头之日。

我最开心的是大二时四级出成绩那天,只求能过就行,一查分数近530,大气长舒,两年多的努力,终有出头之日。我的下一个目标是考雅思,我要把曾经的弱点变成我的优势。

 


远征,3-4。

大学三年级。

 

冬天,徒步旅行。因为几日来的疲劳,以及刚才持续不断的大风,我呼出的气好烫,眼底好热,好像是发烧了。腿使不上劲,水早就喝完了。啊,背包好重,靴子好重,好想把包扔了。等等,不行,单反没了老爹会宰了我的。

天渐渐开始暗下来了,目视范围内看不到第二个人。离驻地还有不近的距离,求援是肯定求不到的,只能靠自己。

想想那年我去骑车,最后还不是战胜了自己。那次之后,相同的路线我又骑了8次,哪次不是轻松又惬意?你他妈可是个爷们儿,不能怂!爬也要爬回去。

我在心里这样对自己反复说道。

直到天幕如墨,我才终于回到驻地,比原定计划晚了近3个小时,但是我一个人走回来了。

坦白说,那天是我这二十多年来最接近昏迷的一次,但我扛下来了。如果没有初三那次骑行,我真的不知道那天该怎么鼓励自己。

 


努力不一定有成果,但不努力一定没有成果。这是我的人生信条,而我的过去也或多或少地验证了这一点。

小学时我不知道写作何时会有用,初中时我不知道那次远征意义何在,高中时我也不知道背单词能否力挽狂澜。人生是一连串的选择,而这个选择到底能否给我带来回报,何时会给我带来回报,我难以预测。但选择了这条路之后,征服了一个峰顶,下一个更大的峰顶又会在前方等着你。已有的高光之时,将会成为更为绚烂闪耀的明日之注脚,前提条件是,不要停下修行与磨砺。

我也不知道这个选择从一开始到底对不对,但这事儿只要不违法不违心,但做无妨。那些已获得的成就,似乎昭示着我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路走对了,自然开心;要是走到死胡同了,也没啥关系,起码一路上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是一辈子最珍贵的东西,不是吗?

就像千百年前魏武曹操五十二岁时挥笔写下“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那样,我的先祖曾抛弃已有的平凡生活,最终成就了一番事业;我的爷爷四十岁走出山区,成为了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我的父亲四十岁时选择追逐当年未尽的梦想,现在也是风生水起。

应是家族意志的传承,或是读史之人的情怀,成年那天,爷爷给我赐字卓尔,取卓尔不凡之意,以此勉励我做一个善良而特别的人。

我因家族而自豪,而我能否家族让家族荣耀,且看明日今朝。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原作者不详,长辈墨书赠予,悬于榻侧以自勉之。

 

劉卓爾

2019.5.15


**题图来自pixiv,id=50740918,作者PiNe,已授权,要求附带题图原地址,下附:

https://www.pixiv.net/member_illust.php?mode=medium&illust_id=50740918

百二秦关终属楚,三千越甲可吞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