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应试阅读】6.《在群中:数字媒体时代的大众心理学》

2023-03-05 20:57 作者:荒原狼在彼岸  | 我要投稿

*由出版物《在群中:数字媒体时代的大众心理学》(2019,中信出版社)整理,非原创!侵删

**本书和比较火的《乌合之众》两个路子,更多是批判媒介;而《乌》则是强调群本身的社会学问题。

***下周起周日单更。现在看的两本书都是十五万字,体量太大了,很难一周读完。

优秀观点

1. 数字的媒介性不利于尊重。

2. 今天的我们已不再拥有任何的私人领域,因为我们找不到任何没有影像、没有照相机的地方或者时刻。

3. 姓名与尊重如影随形,因为姓名是认可的基础,认可总是指名道姓的

4. 数字媒体即是一种散播冲动的媒介。

5. 所谓的愤怒公民,他们的忧虑并不是针对全社会的;在很大程度上,那是他们自身的担忧。因此,愤怒的团体也就会迅速地解散。

6. 数字群之所以不能成为大众,是因为它没有灵魂,没有思想。

7. 人与人的偶然聚集尚不能构成大众,只有当一个灵魂、一种思想将他们联系在一起,才能组成一个团结的、内在同质(homogen)的群体单位。数字群完全没有群体性的灵魂或者群体性的思想。组成数字群的个人不会发展成“我们”,因为他们无法协调一致,无法将一群人团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有行动力的群体。与大众不同,数字群不是内聚的,它无法形成一种声音。网络暴力也同样缺乏这样一种声音,因此才被认为是噪音。他们缺乏聚集的内向性(Innerlichkeit der Versammlung),即一种可以把他们变成“我们”的特性。

8. 新自由主义经济主体不能构成有共同行动能力的“我们”。随着社会中利己主义的强化和原子化(Atomisierung)的发展,共同行动的空间已经急剧缩小,因而也就更加难以形成一股真正有能力质疑资本主义秩序的反对力量

9. 数字媒体消除了所有的信息传教士阶级。广泛的去媒体化终结了代言的时代。现在,每一个人都想亲身参与,他们不希望自己的言论经过任何中间人的阐释。

10. 不断增强的去媒体化压力也波及政治领域。它让有代言性质的民主陷于窘境。政治代言人如今的形象不再是传达者,而变成了某种障碍。如此,去媒体化的压力就表现为,要求更多的参与和透明度。正是这样的媒体发展趋势成就了海盗党最初的成功。数字媒体造成的存在压迫感越来越强,普遍地威胁着代言的原则。

11. 就像不间断的视频监控一样,它会给人带来一种被监视的感觉,并且从而形成它的全景效应(panoptischer Effekt)。

12. 在触摸屏幕上的点击是一种会影响我们与他者关系的活动。它消除了那种将他者构建成他者的距离。因此,人们可以直接点击图片、触摸图片,因为图片已经丧失了目光和面孔。

13. 我们可以把智能手机的触屏称作透明的屏幕。它没有目光。

14. 今天,自由的地狱已经取代了爱的牢狱。

15. 取代手的是手指。新的人类将动指而不动手。

16. 数码的时代并不是闲适的时代,而是绩效的时代。

17. 可移动性的自由变成了一种可怕的强制,我们不得不时刻工作。在机械的时代,仅仅因为机器的不可移动性,工作和非工作就被明确地区分开来。工位与非工作空间有明显的界限,人们必须自行前往。如今,在很多职业中,这些界限和区分都已经完全消失。数码设备让工作本身变得可移动。每个人都如同一座劳改所,随时随地把工位带在身上。因此,我们也就无法再从工作中逃脱。

18. 如今人们与数码设备之间有一种近乎迷恋的、强制性的关系。在这里,自由也化身为强迫。社交媒体大大强化了这种强迫。

19. 在脸书上,好友也主要是数出来的。然而友谊却是一种叙事。

20. 毫无疑问,如果当时有电子设备,海德格尔会说,电子设备进一步加剧了手的萎缩。

21. 思想是手的杰作,数字媒体造成了手的萎缩,也就会因此让思想本身畸形。

22. 人们并不会经常遇到真相。大量的真相是不存在的,但信息群却是存在的。

23. 权力和信息不能很好地互相兼容。权力喜欢隐身于秘密之中。它会编造事实,以便完成自己的登基或就职。权力和秘密都有内向性的特点。而数字媒体却恰恰是去内向性(entinnerlichend)的。在信息猎人看来,层层权力等级就是他们获取信息的障碍。因此,要求透明度也就是他们的策略。

24. 信息猎手毫无耐心,无所畏惧。他们不会“等待”,只会潜伏;他们不会等到瓜熟蒂落,而只懂得手疾眼快。他们的时态是绝对的当下。

25. 支配数字交流的并不是“博爱”,而是自恋。

26. 无论是你的脸书好友还是网络竞争者都缺乏在卡尔·施密特看来能够区分“朋友”与“敌人”的负面性。

27. 痛苦,即因为他者而存在的阈值感(Schwellengefühl),是精神的媒介。

28. 如今的交流媒体促进的是放任、随意和短效。我们当今世界的一大特点是当下的绝对优先权。时间被驱散,变成了可支配的、当下的一个单纯排列。

29. 数字全景监狱的特点就在于,“老大哥”和他的犯人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不见。在这里,每个人都在监视别人,每个人也都在被监视。每个人都是“老大哥”,每个人又同时都是囚犯。这就是数字所成就的边沁全景监狱的完美结局。

30. 相互关系取代了因果关系。(数据证明的)“就是这样”让“为什么”这个问题变得多余:“关于人类行为的所有理论都已经成为过去,从语言学到社会学。你尽可以把分类学、本体论和心理学都抛诸脑后。谁能说清,人们为什么做这件事,或者人们做什么事?他们就是做了,而我们可以用前所未有的精准度对其进行追踪和测定。只要有足够的数据,数字就会自圆其说。”理论是一种构想、一个辅助手段,用来补偿数据的不足。一旦有了足够的数据,理论就变得多余。

名言例证

罗兰·巴特将摄影描述为“所指(拍摄对象)的发散”。

在卡夫卡看来,书信是与幽灵的交流。写在纸上的亲吻不会到达它的目的地,它会在半路上被幽灵捕获,被它们攫取。这种基于邮政的交流只不过是在为幽灵提供食物。

所谓的“巴黎综合征”(Paris-Syndrom)是指大多出现在日本游客身上的一种急性心理障碍。患者会出现幻觉、感知失实、人格认同障碍和恐惧情绪,并且表现出例如头晕、出汗或者心跳加速等身心症状。触发该病的原因是日本人在旅行前对巴黎的理想化想象与巴黎的真实面貌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美国畅销书作家贝拉·安德烈(Bella Andre)表示:“我能迅速地把我的书打造出来。我不必去说服代理商,让他们相信我的观点。我能精确地写出我的读者们想要的那本书,因为我就是我的读者。”

卡尔·施密特(Carl Schmitt)认为,统治者(Souverän)是对特殊状态做出决断的人。


【应试阅读】6.《在群中:数字媒体时代的大众心理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