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理气药 )
╔════════════╗
║ 第 七 章 ║
║ ║
║ 理 气 药 ║
╚════════════╝
凡功能能调理气分舒畅气机的药物称为里气药。因其善于行散气滞故又称
为行气药作用较强者称为破气药。
所谓气滞,就是指气机不畅、气行阻滞的证候。多由于冷热失调、精神抑
郁、饮食失常以及痰饮湿浊等因所致。气滞病症,主要为胀满疼痛。气滞日久
不治,可进而生痰、动火、积留血液。理气药功能疏通气机,既能缓解胀满疼
痛,有能防止胀、满、瘀的发生,所以凡属气滞病症及时应用理气药治疗具有
重要意义。
理气药适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疼痛,胸部气滞、胸痹疼痛,肝气瘀滞
、胁肋胀痛、乳房胀痛或结块、疝痛、月经不调等;以及胃气上逆、呕吐嗳气
、呕逆等症。分别具有理气宽中、行气止痛、宽胸止痛、疏肝解郁降逆和胃等
作用。
理气药大都味多苦辛,性多属温,能入脾胃肺肝经。
╔══════╗
║ 橘皮 ║ ( 附:橘络、化橘红 )
╚══════╝
【药用】云香科小乔木橘 Citrue reticulate Blanco 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脾、肺经。
【功效】行气除胀满,燥湿化痰,健脾和中。
【临床应用】1. 用于胸腹胀满等症
橘皮辛散通温,气味芳香,长于理气,能入脾肺,故既能行散肺气壅遏
,又能行气宽中,用于肺气拥滞、胸膈痞满及脾胃气滞、脘腹胀满等症
。常与木香、枳壳等配伍应用。
2. 用于湿阻中焦、脘腹痞胀、便溏泄泻,以及痰多咳嗽等症。
橘皮苦温燥湿而能健脾行气,故常用于湿阻中焦、脘腹胀闷、便溏苔腻
等症,可配伍苍朮、厚朴同用。又善于燥湿化痰,为治湿痰壅肺、痰多
咳嗽的常用要药,每与半夏、茯苓同用。
3. 用于脾虚饮食减少、消化不良,以及恶心呕吐等症
本品燥湿而能健脾开胃,适用于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消化不良、大便
泄泻等症,常与人参、白朮、茯苓等配合应用。因其既能健脾,又能理
气,故往往用作补气药之佐使,可使补而不滞,有防止壅遏作胀作用。
此外,橘皮又能和中,可治胃失和降、恶心呕吐,若胃寒呕吐,可与生姜同
用;胃热呕吐,又可配伍竹茹、黄连等药同用。
【处方用名】橘皮、陈皮、广陈皮、新会皮 (洗净,晒干,切碎用)
炒橘皮 (麸皮拌炒)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 ,煎服。
【附药】1. 橘络:及橘瓤上的筋膜。(是橘的中果及内果皮之间的维管束群)。性味苦
,平。功能化痰理气通络,适用于痰滞经络,咳嗽、胸胁作痛等症。
一般用量 一钱至钱半 ,煎服。
2. 化橘红:及云香科植物柚的果实。性味苦、辛、温。功能燥湿化痰,理气,
消食。适用于痰多咳嗽,以及食积、脘腹胀痛等症。一般用量 3
-- 10 g ,煎服。
【按语】1. 橘皮味辛苦而性温,气芳香而入肺脾。辛散行气滞,是乃肺气壅滞、脾胃气
滞的要药;苦温而燥湿,故而湿阻中焦、痰多咳嗽,卓有奇功;且能和中以
治呃逆,并能健脾等。
2. 橘皮在临床上应用甚为广泛,《刚目》称其「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泻,同
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然而所治病症无非肺脾两经,而其效用则兼理气
燥湿、化痰健脾也。
3. 古人对橘皮的应用有橘红、橘白之分,橘红是橘皮之外层色红者,以燥湿化
痰之功为胜;橘白为内层色白者,无造烈之弊,而能化湿和胃。现在上海地
区以不再区分。
【方剂举例】二陈汤(《和局方剂》):陈皮 半夏 茯苓 甘草
治脾胃不和,运化失职,痰湿为患,喘嗽胀满。
橘皮竹茹汤(《金匮要略》):橘皮 竹茹 人参 甘草 生姜 大枣
治胃虚呃逆。
异功散(《小儿药证直诀》):人参 白朮 茯苓 甘草 陈皮
治脾胃虚弱,饮食减少,消化不良,大便溏薄,胸脘痞闷等症。
【文献摘录】《本草纲目》:「其至百并总是取棋理气燥湿之功,同补药则补,同泻药则
泻,同升药则升,同降药则降。脾哪元气知母,肺乃摄气
之要,故橘皮为二经气分之要,但随所配而补泻升降也。
」
《日用本草》:「能散能泻,能温能补,能消膈气,化痰涎,和脾止嗽,通
五淋」
《本草经疏》:「辛能散,苦能泻,温能通行,则逆气下,呕嗽止,胸中瘕
热消矣,脾为运动磨物之脏,气滞则不能消化水谷,为吐
逆、霍乱、泄泻等证,苦温能凿脾家之湿,使滞气运行,
诸证自疗矣。」
《本草汇言》:「味辛善散,故能开气;胃苦开泄,故能行痰;其气温平,
善于通达,故能止呕、止咳,健脾和胃者也。东垣曰:夫
人以脾胃为主,而治病以调气为先,如欲调气健脾者,橘
皮之功居其首焉。」
╔══════╗
║ 枳实 ║
╚══════╝
【药用】云相科小聊木酸橙 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摘陪变种或甜橙 C.sinensis
Osbeck 的幼果。
【性味与归经】苦,微寒。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行气除胀满,化痰开痹,消积导滞。
【临床应用】1. 用于胸腹胀满
枳实理气行气作用较强,故一般认为本品有破气作用,功用行气滞
、除胀满,用于胸腹胀满,常与木香、橘皮等同用。此外,对食积
不化、脘腹胀满者,可配山渣、神曲等同用;脾虚而见脘腹胀满闷
塞者,常配合白朮同用;对病后劳复、身热、心下痞闷者,可配栀
子、豆豉等同用;寒凝气滞而见胃痛者,可配合橘皮、生姜同用。
2. 用于胸痹结胸,以及痰多咳嗽,风痰眩晕等症。
本品既能理气,又能化痰,对痰湿遏阻胸阳、胸阳不振、胸痹疼痛
,可配瓜蒌,薤白、桂枝等品同用;用治痰热互结、胸痞按之疼痛
,可配黄连、瓜蒌等同用;对于痰多咳嗽、风痰眩晕等可配陈皮、
半夏、天麻等同用。
3. 用于食积停滞、便秘腹痛及泻痢不畅、里急后重等症。
枳实苦降下行,功能消积导滞,治便秘腹痛,常配合大黄、厚朴等
同用;治泻痢后重,常配合木香、槟榔等同用。
此外,本品还可用于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等症,宜与补气生阳之
品同用;近年来发现本品又有升压作用,可用于休克。
【处方用名】枳实、江枳实、生枳实(生用作用较猛)
炒枳实(麸皮炒至为焦为度)
枳实炭(清炒至外成焦黑色)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附药】枳壳:及云香科小桥木香橼、酸橙等植物的成熟果实。性味效用与枳实相
似,但力薄性缓,以行气宽中除胀为主,适用于胸胁胀痛、脘腹痞
闷为主。一般用量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 枳实苦而微寒,入脾、胃、大肠经,苦泄力大,行气力强,故为破气之
药,性沉降而下行,功能理气除痞,以除胸腹痞满,兼能化痰以开痹,
消积以导滞,实乃破气结之峻剂,治痞满、导积滞之要药。又具升高血
压之能,治阴挺脱肛之用。
2. 枳实与枳壳皆为果实,因老幼不同而区分。两者功效略同,但枳实力强
枳壳力缓。破气除痞,消积导滞多用枳实;理气宽中消胀除满多用枳壳。
3. 厚朴与枳实行气导滞常配合应用,但厚朴苦辛性温,行气力缓,长于燥
湿散满,且能下气平喘;枳实味苦性寒,破气力强,长于化痰除痞,且
有消积导滞作用。
【方剂举例】枳实导滞丸(《内外伤辨惑论》):枳实、白朮、黄芩、泽泻、茯苓
、大黄、六曲
治脾胃湿热,胸闷腹痛,积滞泄泻。
枳朮丸(《内外伤辨惑论》):枳实、白朮
治脾胃虚,运化弱,食后脘腹痞满作胀者。
小结胸加枳实汤(《温病条辨》):黄连、瓜蒌、枳实
治阳明暑温,水结在胸,面赤身热头晕,渴欲凉饮,得水则呕,按
之胸下痛。
导痰汤(《济生方》):半夏、橘红、枳实、茯苓、甘草、人参、远
志、酸枣仁、北五味、熟地
治心虚胆怯,短气乏力,心烦不眠,惊悸或癫狂等。
【文献摘录】《本草衍义》:「枳实、枳壳,一物也。小则其性酷而速,大则其性和而缓
也。」
《本草纲目》:「枳乃木名,实乃其子,故曰枳实。后人因小者性速,又呼
老者为枳壳。生则皮厚而实,熟则壳薄而虚,正如青橘皮
、陈橘皮之意,宋人复出枳壳一条,非矣。寇氏以为破结
实而名,亦未必然。」
╔══════╗
║ 瓜蒌皮 ║ ( 附:全栝蒌 )
╚══════╝
【药用】葫芦科藤本植物栝蒌 Trichosanthes kiritowii Maxim 或双边栝蒌 T.un-
iflora Hao. 的成熟果皮。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肺、胃经。
【功效】行气除胀满,化痰开痹,清肺止咳。
【临床应用】1. 用于胸腹胀满。
本品功能行气,具有行气滞、除胀满的功能,能入肺胃,故对胸膈
痞闷、脘腹胀满等均可应用,常与木香、乌药、橘皮、枳壳等配合
应用。
2. 用于胸痹结胸。
本品既能化痰,又能行气,为治胸痹胸痛要药,常与薤白、半夏、
桂枝等同用,且又适用于结胸症,可配黄连、半夏等同用。
3. 用于肺热咳嗽。
本品性味苦寒,能入肺经,又具有清肺化痰止咳之效,可配贝母、
天花粉、桔梗等同用。
此外,近年来临床还用本品治疗冠心病绞痛。
【处方用名】栝蒌皮、瓜蒌皮(清炒至微焦)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附药】全瓜蒌:及瓜蒌皮(三分之一)与瓜蒌仁(三分之二)合用。功能行气除
满,清热润肺,化痰开胸除痹,消散乳痈。适用于胸腹胀满,燥
热咳嗽,胸痹结胸,以及乳痈初起肿痛等症。一般用量三钱至五
钱 ,治乳痈初起可用五钱至一两煎服。
【按语】瓜蒌,古称栝蒌实,原为皮仁合用。现在临床有三种用法,一为瓜蒌皮,
偏于清肺化痰止咳、行气除胀满;一为瓜蒌仁,偏于润肺化痰,润肠通便
;一为全瓜蒌,则兼有皮仁两者作用,且又治疗乳痈初起之症。
╔══════╗
║ 木香 ║
╚══════╝
【药用】菊科本草植物木香 Aucklandia lappa Decne. 的根。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脾、胃、大肠、胆经。
【功效】行气止痛。
【临床应用】用于胸腹胀痛,胁肋疼痛及泻痢腹痛等症。
木香辛温通散,善于行气而止痛,为行散胸腹气滞常用要药,每可与
枳壳、川楝子、延胡索同用;对于胸腹胀痛,可与柴胡、郁金等品同
用。又能入大肠,治疗气滞大肠,泻痢腹痛,里急后重得症候,可与
槟榔、枳实、大黄等同用;对湿热泻痢,腹痛常与黄连配伍同用。
此外,木香常用于补益剂中,以舒畅气机,使补益药补而不滞。
【处方用名】木香、广木香(生用行气止痛)
煨木香、炙木香、炒木香(麸皮拌炒用以止泻)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 木香,苦辛性温,芳香浓郁,行气力佳,能宣三焦之气滞,解寒凝之诸
痛,然以疏理胃肠之气分阻滞为主,具有消胀除痛之卓功。唯行气宜生
用,炒用则走散之性虽有丧失,却有实大肠之效用,常用于泻痢腹痛之
症。
2. 木香,古代文献又称之为青木香,与目前习以马兜铃根为青木香,品种
不同功用有异应于注意。
【方剂举例】木香槟榔丸(《卫生宝鉴》)木香、槟榔、青皮、陈皮、枳壳、黄柏
、黄连、吴茱萸、三棱、莪朮、大黄、
香附、牵牛、芒硝
治痢下腹痛。
【文献摘录】《大明本草》:「治心腹一切气,膀胱冷痛,呕逆反胃,霍乱,泄泻
,痢疾健脾消食,安胎。」
《珍珠囊》:「散滞气,调诸气,和胃气,泻肺气。」
《本草纲目》:「乃三焦气分之药,能升降诸气,诸气月贲郁,皆属
于肺,故上焦气滞用之者,乃金郁则泄之也;中气
不运,皆属于脾,故中焦气滞宜之者,脾胃喜芳香
也;大肠气滞则后重,膀胱气不化则癃淋,肝气郁
则为痛,故下焦气滞者宜之,乃塞者通之也。」
《本草汇言》:「《本草》言治气之总药,和胃气、通心气、降肺气
、疏肝气、快脾气、暖肾气、消积气、温寒气、顺
逆气、达表气通里气,管统一身上下内外诸气,独
为其功。」
《药品化义》:「香能通气,和合五脏,为调诸气要药。」
《本草求真》:「下气宽中,为三焦气分要药。然三焦则又以中为要
。中宽则上下皆通,是以号为三焦宣滞要剂。至书
所云能升能降,能散能补,非云升类升柴,降同沉
重,不过因其气郁不升,得此气克上达耳。况此苦
多辛少,言降有余,言升不足,言散则可,言补不
及,一不审颐,任书混投,非其事矣。」
《本草正义》:「方香气烈而味厚,《本经》止言味辛《别录》则谓
之温。以气用事,澈上澈下,能升能降,非温和澳
休,何以致此?」
╔══════╗
║ 乌药 ║
╚══════╝
【药用】樟科灌木或小乔木乌药 Lindera strychnifolia (Sieb.et Zucc.)Vill.的块
根。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脾、肺、肾、膀胱经。
【功效】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临床应用】1. 用于胸腹胀痛,寒疝腹痛及经行腹痛等症。
乌药辛开温通,善于疏通气机,功能行散气滞、止痛,能上入肺、
脾,舒畅胸腹之气滞,故凡寒邪气滞引起的胸闷腹胀或胃腹疼痛等
症,均可应用,常与木香相须为用。亦可配合香附、枳壳、郁金等
同用。本品又善于散寒止痛,用治寒疝腹痛,可配合小茴香、青皮
等同用;用于经行腹痛,可配合当归、香附等同用。
2. 用于小便频数,遗尿。
乌药又能下行肾与膀胱,能温肾散寒,对肾与膀胱虚寒所引起的小
便频数、遗尿,常配合益智仁、山药等同用。
【处方用名】台乌药、乌药(切片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按语】1. 乌药性味辛温,走肺脾而理胸腹之气滞,散寒凝而除疝气经行之疼痛,
且能温肾,除膀胱之冷气,用治尿频遗尿之症。
2. 木香与乌药皆能行气止痛,为治胸腹胀痛之要药,临床每相须为用,然
木香行气力佳,且煨用有止泻之功;乌药则又善治寒疝痛经,且能温肾
散寒,以治尿频遗尿之症。
【方剂举例】四磨汤(《济生方》):乌药、沉香、人参、槟榔
治七情郁结,上气急喘。
天台乌药散(《医学发明》):天台乌药、茴香、木香、青皮、高良
姜、槟榔、巴豆、川楝子
治寒凝气滞,小肠疝气,少腹痛引睪丸等症。
乌药汤(《济阴纲目》):乌药、香附、当归、木香、甘草
治妇女经行腹痛。
【文献摘录】《药品化义》:「气雄性温,故快气宣通,疏散凝滞,甚于香附。以
之散寒气,则客寒冷痛自除;袪邪气则天行疫瘴即
却;开郁气,中恶腹痛,胸膈胀满,顿然而减;疏
经气,中风四肢不遂,初产血气凝滞,渐次能通,
皆藉其气雄之功也。」
《本草求真》:「功与木香、香附同为一类,但木香苦温,入脾爽滞
,用于食积则宜;香附辛苦,入肝、胆二经,开郁
散结,每于懮郁则妙;此则逆邪横胸,无处不达,
故用以为胸腹逆邪要药耳。」
╔══════╗
║ 檀香 ║
╚══════╝
【药用】檀香科乔木檀香 Santalum album L.的木材。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脾、胃、肺经。
【功效】行气止痛。
【临床应用】用于胸腹疼痛等症
檀香味辛性温,能入肺胃,善调膈上诸气,对胸腹气滞所引起的疼痛
等症,常与砂仁、乌药等药配伍应用;用于血瘀气滞、心腹疼痛,可
配丹参、砂仁等同用。
此外,近年来临床用以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配细辛、延胡索等同用。
【处方用名】檀香 白檀香 檀香屑 (去外皮锯断劈碎或刨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分至一钱 ,煎服。或入丸散。
【方剂举例】宽胸丸(《中药临床应用》):檀香、荜茇、延胡索、细辛、高良姜、冰片
治冠心病心绞痛。
【文献摘录】《本草备要》:「调脾肺、利胸膈,为理气要药。」
《本草求真》:「凡因冷气上结,饮食不进,气逆上吐,抑郁不舒,服之能
引胃气上升,且能散风避邪,消肿住痛,功专入脾与肺,
不似沉香力专主降,而能引气下行也。」
╔══════╗
║ 甘松 ║
╚══════╝
【药用】败酱科草本植物甘松 Nardostachys chinensis Batal. 匙叶甘松 N.jatamansi
DC. 的根及茎叶。
【性味与归经】辛、甘,温。归脾、胃经。
【功效】行气止痛
【临床应用】用于胸腹疼痛,食欲不振等症。
甘松温而不热,甘而不滞,其气芳香,能开脾郁;其性温通,能行气
止痛。在临床上常用于气郁胸闷、胃脘疼痛等症,可与木香、香橼皮
等配伍同用。
【处方用名】甘松、香甘松(洗净,晒干)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钱半 ,煎服。
【方剂举例】大七香丸(《和局方剂》):香附、麦芽、砂仁、藿香、甘草、肉桂
、陈皮、丁香、甘松、乌药
治脾胃虚寒,心腹满痛。
【文献摘录】《本草纲目》:「甘松芳香,能开脾郁,少加入脾胃药中,甚醒脾气。」
《本草汇言》:「醒脾畅胃之药也。《开宝方》主心腹卒痛,散满下气,皆
取温香行散之意。其气芳香,如脾胃药中,大有扶脾顺气
、开胃消食之功。」
《本草正义》:「近东瀛医家谓此药善通经络,专治转筋,为霍乱转筋必须
之药。颐自定霍乱酒方,合姜、附、萸、连诸味,治真寒
霍乱、转筋入腹危急重症,即有捷效,知此物温运,活络
通经,无出其右。」
╔══════╗
║ 九香虫 ║
╚══════╝
【药用】??科昆虫九香虫 Aspongopus chinensis Dallas. 的全虫。
【性味与归经】咸,温。归脾、肾、肺经。
【功效】行气止痛,温肾助阳。
【临床应用】1. 用于脘腹胀痛,胁肋疼痛等症。
九香虫温性通利,能行气散滞而止痛,适用于寒郁中焦或肝胃不和
所致的脘腹胀痛、胁肋疼痛等症,可配木香、川楝子等同用。
2. 用于阳痿,肾虚腰痛。
本品性温入肾,能温肾助阳,用于肾阳不足、阳痿尿濒等症,可配
仙灵脾、巴戟天等同用;用治肾虚腰痛,可与杜仲、补骨脂等同用
。
【处方用名】九香虫、灸九香虫(炒微焦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乌龙丸(《摄生方》):九香虫、车前子、橘皮、白朮、杜仲
治膈脘滞气,脾肾亏损。
【文献摘录】《本草纲目》:「治膈脘滞气,脾肾亏损,壮元阳。」
《本草新编》:「兴阳益精。」
╔══════╗
║ 路路通 ║( 附:白胶香 )
╚══════╝
【药用】金缕梅科乔木 Liquiddamber formosana Hance. 的果实。
【性味与归经】苦、微涩,平。归肝、胃经。
【功效】行气止痛,活血通络,利水消肿。
【临床应用】1. 用于脘腹胀痛
路路通具通利之性,功能行气宽中而止痛,在临床上用于脘腹胀痛、大
便不爽等症,可与木香、乌药、枳壳等同用。
2. 用于风湿痹痛,用经不调。
本品又能活血通络,对妇女月经不调、月经量少而腹胀者,可与香附、
茺蔚子等配伍;对风湿痹痛、腰腿酸痛、筋络拘挛等症,可与当归、川
芎、独活、桑寄生等同用。
3. 用于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本品又有利水消肿的功效,用于水肿,可与茯苓皮、桑白皮、冬瓜
皮等配伍。
此外,本品通利之性也能通下乳汁,用于气血壅滞、乳汁不通,可配
伍穿山甲、王不留行等药同用。
【处方用名】路路通、九孔子、枫树果(炒微焦,擂去刺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 ,煎服。月经过多及孕妇,不宜应用。
【附药】白胶香:即香树的树脂。性味苦、辛,平。功能活血消肿,生肌止痛,外
用止血。适用于疮毒痈疽,创伤出血等症。内服制用,外用生用
。一般用量为三分至一钱 ,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文献摘录】《本草纲目拾遗》:「舒经络拘挛,周身痹痛,手脚及腰痛。」
「其性大能通十二经穴,....治水肿胀用之,以其能??
逐伏水也。」
╔══════╗
║ 大腹皮 ║
╚══════╝
【药用】棕榈科乔木槟榔 Areca catechu L. 的果皮。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脾、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行气止痛,利水消肿。
【临床应用】1. 用于脘腹胀痛
大腹皮功能行气利水疏滞、宽中除胀而止痛,适用于脾胃气滞所致
的脘腹胀痛,常与厚朴、陈皮等药配伍同用。
2. 用于水肿,脚气肿痛
大腹皮又能利水消肿,用于水湿外溢、水肿、小便不利之证,常与
茯苓皮、冬瓜皮等配伍;用于脚气肿痛,可与木瓜、苏叶、槟榔等
同用。
【处方用名】大腹皮、槟榔皮(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方剂举例】大腹皮散(《证治准绳》):大腹皮、木瓜、苏子、槟榔、荆芥穗、
陈皮(去白)、紫苏叶、莱菔子、沉香
、桑白皮、枳壳
治脚气肿满,小便不利。
【文献摘录】《本草经疏》:「大腹皮即槟榔皮也。第槟榔性烈,破气最捷;腹皮
性缓,下气稍迟。」
《药性类明》:「丹溪常用之以治肺气喘促,及水肿药中又多用之,
盖亦取其泄肺,以杀水之源。」
《本草汇言》:「宽中利气之捷药也。」
《本经逢原》:「槟榔性沉重,泄有形之积滞;腹皮性轻浮,散无形
之滞气。故痞满膨胀,水气浮肿,脚气壅逆者宜之
。」
╔══════╗
║ 青皮 ║( 附:橘叶、橘核 )
╚══════╝
【药用】云西科小乔木橘 Citrus reticulatn Blanco 及其栽培变种的幼果。
【性味与归经】苦、辛,温。归肝、胆、胃经。
【功效】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临床应用】1. 用于胁肋疼痛,乳房胀痛或结块,疝气疼痛等症。
青皮性味辛苦而温,能入肝胆,行气力强,善于疏肝破气,适用于
各种肝气郁结之症,用治胁肋疼痛,常与柴胡、郁金、枳壳同用;
乳房胀痛或结块常与柴胡、香附、青橘叶同用;若肝郁化热、发为
乳痈,当与瓜蒌、蒲公英、金银花等配伍;对于疝气疼痛,常与乌
药、小茴香、木香等配伍同用。
2. 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
青皮能消积化滞,所以有可用于食积气滞,常与六曲、麦芽、山楂
等健胃消食导滞之品同用。
【处方用名】青皮、小青皮、细青皮、炒青皮、灸青皮(麸炒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煎服。
【附药】1. 橘叶:即橘树之叶。性味辛、苦,平。功能疏肝理气,消肿散结。适用
于肋疼痛,乳房胀痛或结块等症。一般用量一钱至三钱,煎服
。
2. 橘核:即橘的种子。性味苦、辛,温,入肝经。功能疏肝理气,散结止
痛。适用于疝气疼痛,睪丸疼痛等症。一般用量一钱至三钱,煎
服。
【按语】1. 青皮苦辛而温,能入肝胃,沉降下行,其性缓急,疏肝破气,能除痛
、乳痈、小腹疝痛;散积化滞,能消食积停滞、脘腹胀痛。
2. 橘皮与青皮,同为一物,因老幼不同而功效有异,橘皮为成熟之果皮,
入脾肺二经,性和缓而主升浮,长于理脾肺气滞、燥湿化痰,且能健脾
;青皮为未成熟之果实,入肝胃二经,性峻急而沉降,长于疏肝经之气
滞,且能消散食积之停滞。惟肝气为病每影响及于脾胃,若是肝脾同病
或肝胃不和者,二药又常配合应用。
【方剂举例】青皮丸(《沉氏尊生书》):青皮、山楂、麦芽、神、草果
治急积饱闷,噫气败卵。
【文献摘录】《珍珠囊》:「主气滞,破基结,少杨阳经下药也。陈皮治高,青皮
治低。」
《本草汇言》:「破滞气,消坚积之药也。凡病郁怒气逆而肋刺痛
,或疝气冲筑而小腹牵弦,二者乃肝气不和之病也
;或温疟痞闷而寒热不清,或下痢痛甚而小腹胀满
,或小儿食疳诸积而肚大肢瘦,三者乃脾气不和之
病。此剂苦能泄,辛能散,芳香能辟邪消瘴,运行
水谷,诚专功也。」
╔══════╗
║ 枸橘 ║
╚══════╝
【药用】云香科灌木或小乔木枸橘 Poncirus trifoliata(L.)Raf. 的未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肝、胃经。
【功效】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临床应用】1. 用于肋疼痛,乳房胀痛或结块,疝气疼痛等症
枸橘辛苦而温,善于疏肝理气,常用于肝郁气滞之症,治疗肋疼痛,
可配青皮、郁金等;对于乳房胀痛或结块,可配伍柴胡、香附、夏枯草
等;若治疝气疼痛,可佩合川楝子、橘核、小茴香等同用。
2. 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满
枸橘又能消积化滞可用于食积不化、气滞不畅、脘腹胀满,大便秘结者
,常与山楂、六、麦芽等消食药同用。
此外,临床还用本品治胃下垂、子宫脱垂、脱肛等症。
【处方用名】枸橘李 枸橘梨(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 ,煎服。本品有缓泻作用,脾虚便溏者忌用。
╔══════╗
║ 川楝子 ║
╚══════╝
【药用】楝科乔木植物川楝 Melia toosendan Sieb. et Zucc. 的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肝、胃、小肠、膀胱经。
【功效】疏肝理气,杀虫疗癣。
【临床应用】1. 用于肋疼痛,脘腹胀痛及疝痛,痛经等症
川楝子功能行气,归肝经,善治肝气犯胃疼痛以及肋疼痛、经行
腹痛;又入胃经,对脾胃气滞、脘腹胀痛,亦颇为常用,常与延胡
索等配伍同用。且性味苦寒,行气而无辛燥之弊,故亦可用于肝阴
不足、肝气不舒之痛等症,可配沙参、麦冬等同用。治疝气痛,
常配合小茴香、青皮等同用。
2. 用于虫积腹痛,头癣
川楝子有杀虫的功效,又能止痛,用治虫积腹痛,常配合槟榔、使君子
等同用;但其功效较苦楝根皮为弱。外用又可治头癣;焙黄研末,用猪
油或麻油调成油膏,涂于患处(在涂药前先须将患处洗净)。
【处方用名】川楝子 金铃子 灸川楝子(清炒至微焦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 ,煎服。外用适量。
【按语】川楝子能入肝、胃,行气止痛力佳,善治脘腹胀痛,对肝气郁结痛、经
痛、疝痛均有良好疗效。且苦寒而不辛燥,无伤阴之弊,对阴虚气滞用之
尤为惬当。同时又能杀虫,内服可治虫积腹痛,外用可治头癣。
【方剂举例】金铃子散(《活法机要》):川楝子 延胡索
治心腹痛。
一贯煎(《柳州医话》):北沙参、麦冬、当归、生地黄、杞子、川
楝子
治肝肾阴虚,肝气不舒,胸脘闷吞酸吐苦,咽干口燥,舌红少津
及疝气瘕聚等。
【文献摘录】《用药法象》:「止上下部腹痛。」
《本经逢原》:「川楝所主,乃囊肿茎强,木痛湿热之疝,非痛引入
腹,厥逆呕涎之寒疝所宜。....夫疝瘕皆由寒束热
邪,每多掣引作用痛,必需川莉之苦寒,兼茴香之
辛热,以解错综之邪。」
「苦寒性降,能导湿热下走渗道,人但知其有治疝之
功,而不知其荡热止痛之用。」
《本草纲目》:「导小肠膀胱之热,因引心胞相火下行,故心腹痛及
疝气为要药。」
╔══════╗
║ 香附 ║
╚══════╝
【药用】莎草科草本植物莎草 Cyperus rotundus L. 的根茎。
【性味与归经】辛、微苦、甘,平。归肝、三焦经。
【功效】疏肝理气,活血调经。
【临床应用】1. 用于肋疼痛,胸腹胀痛,乳房胀痛,疝气腹痛等症
香附辛散苦降,甘缓性平,长于疏肝理气,并有止痛作用,对于肝气郁
滞所引起的胸胁胀闷疼痛等症,常与柴胡、枳壳、陈皮、木香等同用;
治疝气腹痛,可与小茴香、乌药同用;若乳房胀痛,可与柴胡、瓜蒌、
青橘叶同用。
2. 用于月经不调,经行腹痛
香附既能疏肝理气,又能活血调经,故为妇科疾病常用药品,适用于月
经不调、经行腹痛以及经前乳房胀痛等症,可与柴胡、当归、陈皮、青
皮、白芍等同用。
【处方用名】制香附(用黄酒、醋等同蒸煮后用。疏肝止痛功效较佳)
生香附(洗净,晒干,切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 ,煎服。
【按语】香附辛苦甘平,入肝、三焦经。既能入气分以疏肝理气,为治痛、肝胃不和之
要药;复能入血分而活血调经,为治月经不调、经行腹痛之上品,故前人誉之为
「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洵不诬也。
【方剂举例】青囊丸(《韩氏医通》):香附、乌药
治一切气痛。
【文献摘录】《本草纲目》:「香附之气平而不寒,香而能窜,期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
,微甘能和。乃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本草经疏》:「治妇人崩漏;带下、月经不调者,皆降气、调气、散结、
理滞所致也,盖血不自行,随气而行,气逆而郁,则血亦
凝涩,气顺则血亦从之而和畅,此女人崩漏带下,月事不
调之病所以咸须之耳。」
《本草正义》:「辛味甚烈,香气颇浓,皆以气用事,故专治气结为病。..
..虽含温和流动作用,而物质既坚,则虽善走而亦能守,
不燥不散,皆其特异之性,故可频用而无流弊。」
╔══════╗
║ 佛手 ║( 附:佛手花 )
╚══════╝
【药用】云香科小乔木或灌木佛手柑 Citrus medica L.var. sarcodatylis Swingle 的
果实。
【性味与归经】辛、苦、酸,温。归肺、脾、胃、肝经。
【功效】疏肝理气,化痰宽胸。
【临床应用】1. 用于肋疼痛,胸腹胀痛等症
本品气味清香,药性平和,虽属辛苦而温之品,却无燥烈之弊,能入肺
、肝、脾、胃四经,对诸气滞均可应用,用治肺气郁滞胸闷及脾胃气滞
,可配木香、枳壳等同用;用治肝气郁结痛及肝气犯胃之症,可配青
皮、川楝子等同用。
2. 用于痰多咳嗽
本品化痰止咳之力较弱,而兼理气宽胸之功,故对咳嗽日久痰多,而见
胸膺闷痛者甚为适宜,可配橘络、丝瓜络、枇杷叶等同用。
【处方用名】佛手 陈佛手 佛手片 佛手柑(晒干,切片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 ,煎服。
【附药】佛手花:即佛手柑的花。功用与用量用法与佛手相似。
【按语】佛手,辛、可、酸、温,气味清香,功能疏肝,且行肺胃气滞,又能化痰。虽疏
肝之力逊于青皮,化痰之功弱于陈皮,然一物而兼理肺脾肝三经之气滞,平和而
无燥烈之弊,是其所长焉。
【文献摘录】《本草从新》:「理上焦之气而止呕,进中州之食而健脾。」
╔══════╗
║ 香橼 ║
╚══════╝
【药用】云香科小乔木枸橼 Citrus medica L. 或香圆 C.wilsonii Tanaka. 的成熟果实
。
【性味与归经】辛、苦、酸,温。归肝、脾、肺经。
【功效】疏肝理气,化痰。
【临床应用】1. 用于肋疼痛,胸腹疼痛等症
本品性味辛苦酸温,而气清香,既能疏肝理气,又能和胃宽中、行气止
痛,功效类似佛手,对于胸腹胀痛、肋疼痛等症,可与香附、郁金、
瓜蒌等药配伍应用。
2. 用于痰多咳嗽
香橼皮性味苦温,又能燥湿化痰,功效类似陈皮,故可用于痰湿壅滞或
兼有气滞咳痰之证,常与半夏、茯苓等配伍。
【处方用名】香橼 香圆 陈香橼 香橼皮 炒香橼 灸香橼(麸皮扮炒)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 ,煎服。
╔══════╗
║ 八月札 ║
╚══════╝
【药用】木通科藤本植物木通 Akebia quinata(Thunb.)Decne. 三叶木通
A.trifoliata(Thunb.)Koidz. 的成熟果实。
【性味与归经】苦,平。归肝、胃经。
【功效】疏肝理气,散结。
【临床应用】1. 用于肋疼痛,胸腹胀痛及痛经等症
本品有疏肝理气的功效,对胸胁疼痛、肝胃气痛、痛经等症,常与香附
、川楝子、枳壳、广木香等配合应用。
2. 用于瘰历
本品具有散结作用,用治瘰历,常与天葵子、牡蛎、昆布、象贝等药配
合应用。
此外,近年来临床上又用于乳腺癌及消化系统癌肿。
【处方用名】八月扎 八月札 预知子(洗净,切片,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 ,煎服。
╔══════╗
║ 娑罗子 ║
╚══════╝
【药用】七叶树科乔木七叶树 Aesculus chinensis Bge. 或天师粟 A. wilsonii Rehd.
的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甘,温。归肝、胃经。
【功效】疏肝理气。
【临床应用】用于肋疼痛,胸腹胀痛,乳房胀痛等症
本品善能疏肝理气,主要用治肝胃气滞、胸闷胃痛腹胀等症,可配合八月札
、青皮等药同用;用于妇女经前乳房胀痛可与香附、郁金、路路通等同用。
【处方用名】娑罗子 苏罗子 开心果 天师粟(晒干,用时打碎)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 ,煎服。
【方剂举例】经前乳胀方(《上海中医学院附属第五门诊部方》):
苏罗子、路路通、香附、郁金、焦白朮、乌药、陈皮、枳壳
治经前胸闷乳胀。
【文献摘录】《本草纲目拾遗》:「治胃痛最验。《纲目》于主治下失载。宽中下气,治
胃脘肝膈膨胀,疳积疟痢,吐血劳伤,平胃通络,..
..治心胃寒痛虫痛,性温杀虫。」
╔══════╗
║ 玫瑰花 ║( 附:代代花 )
╚══════╝
【药用】蔷薇科灌木植物玫瑰 Rosa rugosa Thunb. 的花蕾。
【性味与归经】甘、微苦,温。归肝、脾经。
【功效】疏肝理气,和血散瘀。
【临床应用】1. 用于肋疼痛,胸腹胀痛及乳房胀痛等症
本品气味清香,善能疏肝理气而解郁,主要适用于肝气郁结、胸闷痛
及肝胃不和、脘腹胀痛、嗳气则舒等症,可配合白残花、佛手片等药同
用;对于经前乳房胀痛可配青皮、橘叶、川楝子等同用。
2. 用于月经不调,跌仆伤痛等症
本品又入血分,具有和血散瘀作用,治疗月经不调,以及损伤瘀血等症
,可配合当归、川芎、泽兰叶等药同用。
【处方用名】玫瑰花(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钱半 ,煎服。
【附药】代代花:云香科植物代代花的花蕾。性味甘、微苦,平。功能理气宽胸,开胃止
呕。适用于胸闷不舒、不思饮食、呕恶等症。一般用量 三分至一钱 ,煎
服。
╔══════╗
║ 绿萼梅 ║( 附:白残花 )
╚══════╝
【药用】蔷薇科小乔木梅 Prunus mume(Sieb.)Sieb. et Zucc 的花蕾。
【性味与归经】酸、涩,平。归肝、胃经。
【功效】疏肝理气。
【临床应用】1. 用于肋疼痛,胸腹胀痛等症
本品有疏肝理气解郁作用,适用于肝气郁滞、胸闷痛及肝胃气滞、脘
腹胀痛、胃纳不佳等症,可配合柴胡、白芍、茯苓、白朮等药同用。
2. 用于梅核气
本品能疏肝理气,配合化痰散结之品,苦用于痰气互结、梅核气之症,
常与半夏、厚朴等同用。
此外,本草文献记载,本品尚有开胃、解暑、生津作用。
【处方用名】绿萼梅 绿梅花(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钱半 ,煎服。
【附药】白残花:即蔷薇花科灌木多花蔷薇的花,又名野蔷薇花。性味苦、涩,寒。归胃
、肝经。功能理气和胃。适用于胸腹痞闷,不思饮食,以及口疮口糜之
症。一般用量一钱至钱半,煎服。
【文献摘录】《本草纲目拾遗》:「开胃散郁,煮粥食,助清阳之气上升,蒸露点茶,生
津止渴,解暑涤烦。」
╔══════╗
║ 荔枝核 ║
╚══════╝
【药用】无患子科乔木荔枝 Litchi chinensis Sonn. 的成熟总子。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肝经。
【功效】疏肝理气,散结止痛。
【临床应用】1. 用于疝气,睪丸肿痛等症
本品药性辛温,专入肝经,功能疏肝理气、散结止痛,为治疗肝经寒凝
气滞所致的疝气,睪丸肿痛的常用要药,常与小茴香、吴茱萸、橘核等
药配合应用。
2. 用于脘腹疼痛,痛经,产后腹痛等症
本品疏肝理气止痛,用于肝气郁滞的胃脘疼痛,可与木香同用;若用肝
郁气滞的痛经及产后腹痛,可配香附同用。
【处方用名】荔枝核(打碎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 ,煎服。
【方剂举例】荔核散(《证治准绳》):荔枝核 大茴香 小茴香 川楝子 木香 青盐
食盐
治疝气,阴核肿大,痛不可忍。
荔香散(《景岳全书》):荔枝核 木香
治心腹胃脘久痛,屡触屡发者。
蠲痛散(《妇人良方》):香附子、荔枝核
治血气刺痛。
【文献摘录】《本草衍义》:「治心痛,小肠气痛,以一枚煨存性,研末,新酒调服。」
╔══════╗
║ 旋覆花 ║( 附:旋覆梗 )
╚══════╝
【药用】菊科草本植物旋覆花 Inula Japonica Thunb. 或欧亚旋覆花 I.britanni-
ca 的头状花序。
【性味与归经】苦、辛、咸,微温。归肺、脾、大肠经。
【功效】降气止呕,化痰止咳。
【临床应用】1. 用于噫气,呕吐
本品性善下降,能入脾胃,善于降胃气而止呕噫,主要用于脾胃虚
寒或痰湿内聚,胃失和降所致的噫气呕吐,常与代赭石、半夏、生
姜等品配伍同用。
2. 用于喘咳痰多
旋覆花能入肺经,可化痰饮、下肺气,适用于痰壅气逆及痰饮蓄结
所致的喘咳痰多之症,可与桑白皮、甜葶苈、陈皮、半夏等品配伍
;如有表证者,当配荆芥、细辛、前胡、半夏等同用。
【处方用名】旋覆花、全福花、金沸花(晒干用)
灸旋覆花(用蜂蜜拌炒,用于咳喘多痰,有润肺作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本品入汤不易澄净,每能刺喉作痒,须布包入煎。
【附药】旋覆梗:即旋覆花的地上部份,又名金沸草。性能、主治、用量俱与旋覆
花同。
【按语】1. 旋覆花,物髓花类,性属沉降,和胃降气止呕,能治噫气呕吐;化痰止
咳平喘,能治痰多咳嗽。性味苦辛咸而微温,以诸寒证为宜,归入脾胃
肺及大肠,故有以上诸效。
2. 旋覆花始载与《本经》,又名金沸草。现在药店中以旋覆花的茎叶称为
金沸草,又名旋覆梗,古今名用不同,应于了解。
【方剂举例】旋覆代赭汤(《伤寒论》):旋覆花、人参、生姜、代赭石、甘草、
半夏、大枣
治伤寒发汗,若吐,若下后,心下痞鞭,噫气不除者。
金沸草散(《类证活人书》):旋覆花、生姜、半夏、细辛、前胡、
荆芥、赤芍、甘草、枣子
治伤寒,中脘有痰,令人壮热,项强筋急,时发寒热。
【文献摘录】《名医别录》:「消胸上痰结,唾如胶漆,心痰水,膀胱留饮,风气湿痹
皮间肉死,目中眵,利大肠,通血脉,益色泽。」
《汤液本草》:「发汗吐下后,心下痞,噫气不除者宜之。」
《本草衍义》:「行痰水,去头目风,亦走散之药也。」
《本草汇言》:「消痰逐水,利气下行之药。主心肺结气,下虚满,胸中
结痰,痞坚噫气,或心脾伏饮,膀胱留饮,宿水等症。大
抵此剂咸以软坚散痞鞭,性利以气行痰水,消实伐之药也
。」
╔══════╗
║ 代赭石 ║
╚══════╝
【药用】氧化物类矿物刚玉族赤铁矿的矿石。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肝、心包经。
【功效】降气止呕定喘,凉血止血,平抑肝阳。
【临床应用】1. 用于噫气,呕吐及喘嗽等症
本品质重沉降,有降逆下气的功效,既能降胃气、止呕噫,又能降
肺气、定喘嗽,用治噫气、呕吐,常与旋覆花、半夏、生姜等药配
合应用,用治肺肾两虚所致的气逆喘息,可与党参、山茱萸等同用。
2. 用于吐血、衄血,崩漏等症
本品能凉血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常与芍药、地黄等药配伍应用
;若治崩漏,可与禹余粮、赤石脂、五灵脂等同用。
3. 用于肝阳上亢、眩晕耳鸣等症
本品性寒沉重,能济肝火、平肝阳,对肝阳上亢所致的眩晕耳鸣等
症,常与龙骨、牡蛎龟板、白芍、怀牛膝同用。
【处方用名】代赭石(打碎生用,用以降逆)
代赭石、赭石(后醋淬用,用以收敛止血)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一两 ,生用须先煎。
【方剂举例】镇肝息风汤(《衷中参西录》):代赭石、龙骨、牡蛎、龟板、怀牛
膝、天冬、玄参、杭芍、茵陈、川
楝子、生麦芽、甘草
治肝阳上亢,头晕目眩,耳鸣等症。
震灵丹(《和局方剂》):代赭石、禹余粮、赤石脂、紫石英、五灵
脂、朱砂、乳香、没药
治妇女崩漏,带下日久,久泻久痢等。
╔══════╗
║ 沉香 ║
╚══════╝
【药用】瑞香科乔木沉香 Aquilaria agallocha Roxb. 及白木香 A.sinensis
(Lour.) Gilg 含有树脂的木材。
【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脾、胃、肾经。
【功效】降气止呕,温肾纳气,行气止痛。
【临床应用】1. 用于呕吐呃逆。
沉香质重沉降,功能温中降逆,可用于脾胃虚寒、呕吐呃逆之症常
配合陈皮、半夏等药同用。
2. 用于肾不纳气的虚喘。
沉香性温达肾,又能温肾助阳,对下元虚冷、肾不纳气的虚喘,疗
效颇佳,可与附子、补骨脂、五味子等同用。
3. 用于胸腹胀痛。
沉香芳香辛散,温通祛寒,能行气止痛,常用于寒凝气滞胸腹胀痛
,可配合木香、乌药、槟榔等同用。
【处方用名】沉香、海南沉(劈开,打成丝条用)
沉香粉(研成细粉)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分至一钱 ,入煎应后下。研末冲服,每次 0.5 -- 1 g 。亦
可用原药磨汁服。
【按语】沉香,能沉于水,而气味芳香,故以为名。味苦质重,药性沉降,功能降
逆以止呃,纳肾而平喘;辛香而温,又善行通,故尚能温中以散寒,行气
以止痛。
【方剂举例】沉香坠痰丸(《证治准绳》):沉香、木香、青皮、半夏、槟榔
治宿食不消,咽膈不利,咳嗽痰涎。
沉香四磨汤(《卫生家宝》):沉香、乌药、木香、槟榔
治冷气攻冲,心腹作痛。
╔══════╗
║ 丁 香 ║
╚══════╝
【药用】桃金娘科乔木丁香 Eugenia caryophyllata Thunb. 的花蕾或果实。
【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肺、胃、脾、肾经。
【功效】降气止呃,温中散寒止痛,温肾助阳。
【临床应用】1. 用于呃逆,呕吐等症
丁香温中散寒,善于降逆,故为治胃寒呃逆、呕吐的要药。治呃逆,常
与降气止呃的柿蒂配伍;治呕吐,可与降逆止呕的半夏同用。
2. 用于脘腹疼痛
丁香温中散寒,又能止痛,可用治脘腹疼痛,可与肉桂等同用。
3. 用于肾阳不足、阳萎、脚弱及寒湿带下等症
丁香又能温肾助阳,以治肾虚阳萎、寒湿带下等症,可与附子、肉桂、
小茴香、巴戟天、肉苁蓉等同用。
此外,丁香外用有温通散寒、消肿止痛的作用,可用于阴疽、跌打损伤等症
,常与肉桂等分,研末同用。
【处方用名】丁香 公丁香(生用,花蕾)母丁香 鸡舌香(生用,果实)
【一般用量与用法】2 -- 5 g ,煎服。
【按语】1. 丁香性味辛温,气味芳香,温中焦而降胃气,善治呃逆、呕吐;暖下焦而助
肾阳,可治阳萎宫冷之症。
2. 丁香虽能温中降逆,能治脾胃不和之症,然有特殊香气,有些病员服后有不
适应的反应,故当视人而投治。
【方剂举例】丁香柿蒂汤(《证因脉治》):丁香 柿蒂 人参 生姜
治久病呃逆,因于寒者。
丁桂散(《上海市中成药制剂规范》):丁香 肉桂
治胃脘疼痛、脐腹冷痛、腹泻,以及外科疮肿,损伤肿痛等证候。
╔══════╗
║ 柿 蒂 ║( 附:柿霜 )
╚══════╝
【药用】柿树科乔木柿 Diospyros Kaki L.f. 的宿导。
【性味与归经】苦,平。归胃经。
【功效】降气止呕。
【临床应用】用于呃逆
柿蒂性平苦降,专入胃经,有降气止呃的功效,为治胃气上逆、呃逆要药,
治疗胃寒呃逆,常配合丁香、生姜等同用。如属胃热呃逆,也可与芦根、竹
茹等配伍应用。
【处方用名】柿蒂(洗净,晒干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一钱至三钱 ,煎服。
【附药】柿霜:即柿树的果实经加工干燥后在外表所生的白粉再经加工制成。性味甘,凉
。入肺、胃经。功能清热,润燥,宁嗽。适用于喉痛,口疮,肺热燥咳无
痰,劳嗽咯血等症。一般用量 一钱至三钱 ,煎服,三分至一钱 ,噙化。
【方剂举例】柿蒂散(《济生方》):柿蒂 丁香 生姜
治胸满呃逆不止。
╔══════╗
║ 刀 豆 子 ║( 附药:刀豆壳 )
╚══════╝
【药用】豆科藤本植物刀豆 Canavalia gladiata(Jacq.)DC. 的成熟种子。
【性味与归经】甘、温。入脾、胃经。
【功效】降气止呃
【临床应用】用于呃逆
本品甘温止呃,可治虚寒性呃逆,临床常配合丁香、柿蒂等同用。
【处方用名】刀豆 刀豆子 (晒干,切开用)
【一般用量与用法】三钱至五钱 ,煎服。
【附药】刀豆壳:即刀豆的种皮。功效、用量与刀豆相同。
╔══════════════╗
║ 理 气 药 应 注 意 事 项 ║
╚══════════════╝
一、应用理气药时,须根据气滞病证的不同部位及程度,选择相应的药物。
二、气滞之证,病因各异,兼夹之邪亦不相同,故临床应用理气药时宜作适当的配伍。如
肺气壅滞,因外邪袭肺者,当配合宣肺化止咳之品;如痰热郁肺,咳嗽气喘者,当配
合清热化痰药。脾胃气滞而兼有湿热之证者,宜配清利湿热之药;兼有寒湿困脾者,
需并用温中燥湿药;食积不化者酌加消食导滞药;兼脾胃虚弱者,有当与益气健脾药
合用等等。
三、本类药物大多辛温香燥,易耗气伤阴,故气弱阴虚者慎用。
四、本类药物中行气力强之品,易伤胎气,孕妇慎用。
五、本类药物打多含有挥发油成份,不宜久煎,以免影响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