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奥匈帝国33000吨型主力舰小传
本专栏原作者为GHEC,已得到许可转载。
本文所述历史均为虚构,战舰设计参与老友会第六次战舰设计架空竞赛。
本文内容与参赛截稿提交内容有所修改。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协约国的作战已经颓势凸显,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参与者的奥匈帝国,也面临着新的问题。作为一个大国,他的对海洋的控制,终究是不能只局限于亚得里亚这方寸之地。为了突破意大利的封锁,取得东地中海的霸权,KuK海军部提出了1915-1920造舰计划,其中,D-17.3方案成了为在马加什一世级(君主代舰)后的新型战列舰,也就是本型战列舰。在KuK得知意大利的新型战列舰,也就是卡拉乔洛的建造时,海军部还是十分震惊的,因为这将会进一步拉大KuK海军和意大利海军的差距,放眼海面之上,德国的新型战列舰巴伐利亚级已经处于建造之中,而英国人的伊丽莎白女王级的即将服役更是海洋上的巨大压力,新型战列舰一时成为了KuK海军的刚需,所以1914年起,奥地利的各个企业都在设计新的战列舰以祈求中标。
在过去数年中,除了开发成熟的35cm主炮外,KuK海军也在不断开发新的大口径火炮,38cm、40cm、42cm三个口径都被列到了日程上来。首先被提出来的方案十分保守,只是经过改进后的“更大型”的马加什一世,也就是D-15.4方案,然而,12门350的D-15.4方案并没能夺取最终设计的桂冠。整个1915年,各个设计企业都试图用更成熟的35cm炮作为新型战列舰的主炮,但是35cm主炮似乎并不能满足海军部的需求,所以海军部对这些方案并不满意。1916年上半年的D-16.3和C-16.2方案将主炮口径一次性提升到了42cm,这一过激的举动让保守的海军部感到难以实现,就目前来说,38cm的舰炮也还仍处于测试当中,更不要说42cm的主炮了。不过这也打破了设计商们保守的思想,开始进行了更多的设计尝试。在1915年,奥匈帝国230m级别的船坞只有4个,除了建造军舰还要用于建造商船,并且,由于帝国并不富裕,KuK海军的预算总是紧的可怜。海军部似乎总是希望可以在有限的预算中获得获取可观的战斗力,然而现实就是几乎不可能。经过日德兰海战,KuK海军认识到了先前防护设计的不足,放宽了对吨位的限制,以此换取足够的防护。最后D-17.3的方案成为了KuK海军最终的定案。
KuK海军在1915年放出的指标十分明确,就是要在亚德里亚乃至东地中海取得一席之地,然而奥匈帝国虽是欧洲列强却没有任何的殖民地,连战舰的海外补给都难以维系,因而该战列舰必须拥有5000海里以上的续航,否则将很难在东地中海立足。虽然还是有称霸整个地中海的声音,但海军部还是慎重而理智的,他们更倾向于一步一个脚印的做法。在奥匈帝国船坞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海军部还是希望设计出一个较小的船只,最好可以将长度压缩在200m以内。1915年,KuK海军对各国新型战舰的设计的情报还悉知甚少,所以KuK海军最初的设想仅仅是一个更强的马伽什一世,不过随着情报的完善,特别是针对卡拉乔洛的情报更加充裕,KuK的设计指标更加倾向于与卡拉乔洛对标设计。KuK海军认为, 随着各国战列舰、战列巡洋舰的航速逐渐增加,马伽什一世级不到21节的航速终将变得毫无用武之地,为了确保新型战列舰不会迅速落伍,KuK海军部将新型战列舰的航速卡死在25节以上。最初的D-15.4方案虽然有着12门35cm主炮,25节航速,但不论是相较于卡拉乔洛还是伊丽莎白女王都显得过于脆弱了,即使该设计和美国新型战舰相当的实力,它在欧洲还是显得有些疲软,海军部对该设计表达了不满。
1916年可谓是世界海军建设的一个关键节点。日德兰海战检验了英德双方海军建设的成果,也让世界各国认清了未来海军主力舰的发展方向。海军上将、威廉王储等战舰吸取日德兰海战的教训对防护进行了大量的补正,战列舰也步入了一个大提速的时代。D-16.11方案相较于年初的两个大口径但装甲防护比较脆弱的设计来说,已经有了较大的改善,但对于防护的需求来说还是太过于保守了。在长时间的推诿扯皮后,两个议会才同意将吨位限制放开,但是鉴于KuK可以使用的船坞较少,战舰最大还是不能超过230m。D-17.3的最终方案可以说是最终妥协权衡后最为稳妥的方案。鉴于并不能保证40cm和42cm火炮的稳定性且两者造价远超38cm火炮,KuK拒绝了对二者的使用,况且就奥匈帝国钢材产量和质量来说,40cm和42cm的炮弹都将面临弹体强度不足的问题。KuK并没有稳压意大利等海军的需求,维持38cm便足矣达成其战略目的。

最终定案的D-17.3或者海军部称之为33000t战列舰的设计相较于英德意三国来说似乎还是有些弱小,不论是水平防护还是垂直防护都勉勉强强及格。不过毕竟该设计相较于各国的后日德兰战舰来说都要小了许多,看在KuK日益吃紧的预算上,也可以理解。这个设计很显而易见的地方就在于其对核心防护的重视,主装虽然只有300mm垂直装甲,但却达到了惊人的4.7m,全厚高度也有不可思议的3.2m。在先前少量的防护实验中,海军部发现了很多炮弹的碎弹现象,虽然这和KuK海军炮弹弹体强度有密切关系,但经过深层分析后,海军部还是认识到装甲有一定概率剥除炮弹被帽的,但这种厚度究竟需要多少,贫穷的KuK海军无从得知,他们并没有像英德美一样充裕的资金进行实验。
不过就算说33000t战列舰设计十分注重核心区防护,这也并不代表他们完全忽略了非核心区的防护,D-17.3仍然保留了55mm的艏艉装甲带,100mm的上装和80mm的廓炮装甲,虽然对大口径舰炮的防护没有太大作用,但这也能防止大量小口径火炮带来的破坏。就主装防护而言,虽然300mm的主装勉强可以应付此时各国炮弹的轰击,但其造成的后效却是实实在在的。这些新的设计无一例外学习了他国防护,用穹甲和煤仓作为缓冲,防止破片崩入核心区。
虽然说33000t战列舰的设计只是要求了5000海里的航程(大约可以航行完东地中海),但最终的载燃料可以达到6500nmail/12kn的续航。鉴于各国后日德兰战舰普遍都达到了26甚至30节的航速,该设计的指标也进行了大幅的拔升,达到了27节。虽然称不上优秀,但也足够了。KuK海军部另一个十分重视的就是反气球,因而在战舰上强制要求了几门10cm反气球炮,当然,他们被当作火力补充也是有一定作用的。
值得提出的一点,加利西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产油地之一,为帝国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大量的石油资源,尽管帝国的煤炭略嫌贫瘠,但在石油的帮助下,KuK海军还是可以摆脱一定的燃料束缚的。相对于德国,KuK的战列舰有更充分的燃油储备供应其锅炉,并进行喷淋助燃,这也为KuK的锅炉技术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本级舰首舰“帝国”(kaiserlich),1918年开始建造,1922年完工。计划4艘最终建造2艘。
一些趣闻:在奥匈帝国解体后的六七十年后,对这个古老帝国海军感兴趣的人大有所在,当然,相互之间的船只斗兽棋也成为了家常便饭,相较于同时期各国的主力舰,装甲防护并不算极厚的帝国级到底是战列舰还是战巡,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互联网辩经的日经话题,毕竟在KuK的文件中,帝国的名字常常是以33000t主力舰作为代称,建成之后更是直呼其名,似乎KuK从来没有给他的舰种下个定论。当然,他究竟是什么,早已埋没在历史的烟尘当中去了。
(以下为SPS模拟结果)
战列舰, 奥地利 战列舰 下水 1918 (引擎 1920)
排水量:
30,315 吨 空载; 31,877 吨 标准; 33,438 吨 正常; 34,688 吨 满载
尺寸: 长 (总长 / 水线长) x 宽 x 吃水 (正常/最大)
(728.35 英尺 / 721.78 英尺) x 88.91 英尺 (突出部 99.08 英尺) x (28.22 / 29.16 英尺)
(222.00 m / 220.00 m) x 27.10 m (突出部 30.20 m) x (8.60 / 8.89 m)
武器:
8 - 14.96" / 380 mm 45.0 倍径 火炮 - 1,890.00磅 / 857.29千克 炮弹, 80 每门炮
后装炮 安装装甲炮座的旋转炮塔, 1918 Model
4 独立双联炮座 在中线均匀分布
2 抬高的炮座
16 - 5.91" / 150 mm 50.0 倍径 火炮 - 111.99磅 / 50.80千克 炮弹, 150 每门炮
后装炮 炮郭炮座, 1918 Model
16 单个炮座 在舷侧均匀分布
8 - 3.94" / 100 mm 50.0 倍径 火炮 - 31.99磅 / 14.51千克 炮弹, 500 每门炮
防空炮 甲板炮座, 1918 Model
8 单个炮座 在舷侧均匀分布
8 - 0.31" / 8.0 mm 70.0 倍径 火炮 - 0.02磅 / 0.01千克 炮弹, 500 每门炮
防空炮 甲板炮座, 1918 Model
8 单个炮座 在舷侧均匀分布
船侧重量 17,168 磅 / 7,787 kg
主要鱼雷
4 - 21.0" / 533 mm, 23.56 英尺 / 7.18 米 鱼雷 - 1.503 吨 每个, 6.013 吨 总共
水下侧舷发射管
装甲:
- 装甲带: 厚(最大) 长(平均) 高(平均)
主体: 11.2" / 284 mm 433.07 英尺 / 132.00 m 15.42 英尺 / 4.70 m
艏艉: 1.77" / 45 mm 288.68 英尺 / 87.99 m 15.42 英尺 / 4.70 m
上部: 3.94" / 100 mm 433.07 英尺 / 132.00 m 8.20 英尺 / 2.50 m
主装甲带覆盖 92% 正常长度
- 防鱼雷隔舱 - 加强结构舱:
1.97" / 50 mm 433.07 英尺 / 132.00 m 28.87 英尺 / 8.80 m
鱼雷舱壁之间宽 72.18 英尺 / 22.00 m
- 火炮装甲: 正面 (最大) 其他 炮室 (平均) 炮座/输弹机 (最大)
主体: 13.8" / 350 mm 5.91" / 150 mm 11.8" / 300 mm
第二组: 3.15" / 80 mm - -
- 保护甲板 - 多层:
前后甲板: 5.12" / 130 mm
首楼: 2.17" / 55 mm 尾甲板: 2.17" / 55 mm
机械:
油、煤混合锅炉, 蒸汽轮机,
齿轮传动, 4 轴,, 90,810 轴马力 / 67,744 Kw = 27.00 节n 航程 6,500海里 在 12.00 节
最大排水量下的燃料库 = 2,811 吨 (70% 煤)
人员:
1,236 - 1,607
花费:
£5.802 百万 / $23.206 百万
在正常排水量下的权重分配:
武器: 3,097 吨, 9.3%
- 火炮: 3,085 吨, 9.2%
- 武器: 12 吨, 0.0%
装甲: 11,676 吨, 34.9%
- 装甲带: 4,083 吨, 12.2%
- 防鱼雷舱壁: 911 吨, 2.7%
- 军备: 2,847 吨, 8.5%
- 装甲甲板: 3,835 吨, 11.5%
机械: 3,391 吨, 10.1%
船体,配件和设备: 12,152 吨, 36.3%
燃料,弹药和补给: 3,123 吨, 9.3%
其他重量: 0 吨, 0.0%
整体的生存力和适航性:
生存性 (击沉船只所需要的非致命贯穿炮弹):
53,441 磅 / 24,241 K千克 = 31.9 15.0 " / 380 mm 炮弹或者 7.0 鱼雷
稳性 (如果低于1.00为不稳定): 1.27
稳心高 6.5 英尺 / 2.0 m
横摇周期: 16.4 秒
坚固性 - 作为火炮平台 (平均值=50 %): 41 %
- 反冲效应(如果反冲效应大于1.00): 0.75
海船质量 (平均值 = 1.00): 1.17
船型特征:
船体有 抬高的前间断面,
一个球鼻型船首 和巡洋舰形船尾
方形系数(正常排水量/水线长。宽。吃水)): 0.580 / 0.582
长宽比: 7.28 : 1
'船长的自然速度: 26.87 节
在极速下消耗于波浪形成的动力: 49 %
调整 (最大稳定性=0,最大坚固性=100): 29
首舷角 (船头朝前为正): 0.00 度
船尾外伸: 0.00 英尺 / 0.00 m
干舷 (% = 甲板长度所占水线长度的比例):
前段, 后端
- 首楼: 25.00%, 29.53 英尺 / 9.00 m, 26.90 英尺 / 8.20 m
- 前甲板: 50.00%, 26.90 英尺 / 8.20 m, 26.90 英尺 / 8.20 m
- 后甲板: 10.00%, 18.70 英尺 / 5.70 m, 18.70 英尺 / 5.70 m
- 船尾甲板: 15.00%, 18.70 英尺 / 5.70 m, 18.70 英尺 / 5.70 m
- 平均干舷: 25.11 英尺 / 7.66 m
船头易上浪
船舶空间、强度和评论:
空间 - 船体水下部分 (弹药舱/机械舱,越低越好): 87.2%
- 水上部分(生活空间/工作空间,越高越好): 181.3%
水线面积: 46,065 平方英尺或 4,280 平方米
排水量系数(排水量/装载量)): 106%
船体结构重量/表面积: 205 l磅/平方英尺或者 1,003 千克/平方米
):船体强度(相关的)):
- 横向: 0.96
- 纵向: 1.56
- 全部: 1.01
足够的机械,存储,舱室空间
优秀的住宿和工作空间
以上就是本专栏的所有内容了。有想法或建议欢迎在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