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有可能载入历史的文章(冥想集草稿)
本篇文章简要地阐述了我20至22这几年冥想时产生的想法,这其中的每一个想法都可能会刷新你的世界观,希望能够耐心阅读。(受身体健康的影响,文章的语言逻辑有些混乱,但想法已基本阐述明白,应该不会妨碍阅读)
1.真实相对论
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终有一天,人们会创造出相对完整的虚拟世界。而如果我们人都能创造出虚拟世界,我们活在真实世界的可能性又有多大呢?如果我们能创造虚拟世界,同时我们的世界也是虚拟的,那创造出我们这个世界的生物又有多大的可能性一定生活在真实中呢?
也许从来没有谁知道什么是绝对的真实,也许从来没有绝对的真实。所以即使世界是虚拟的,如果相对于我们而言是真实的,那它就是真实的。
2.假如租我三天光明
未来,视觉可能会成为一种商品。人天生拥有视觉能力,但并不是天生就能使用它。
随着脑机技术的发展,终有一天,人们能做到人工可控地阻断视觉信号的神经传输,使之如同灯一样有一个开关。
而一样事物一旦能够被人为地控制,那么大多数人就可能不再拥有它。所以视觉可能会成为一种商品,只有购买才能使用。

3.盲人理论
假如有一个天生的盲人,他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个世界,并且从来没有人告诉过他这个世界是可以看到的。那么在他的脑海里就不存在画面,也不存在画面这个概念。对他而言,没有画面的世界就是世界本来的样子。
现在假设有一种存在超出了人的感知能力范围,人永远感知不到它,更意识不到它。但这不代表它就不客观存在着。
4.真理维度
人可能不具备理解客观规律的能力,因为人的思考方式是线性的,而客观规律本身的复杂程度远超如此。“矛盾”一词都不足以用来形容它。因为“矛盾”也不过是双向,而它则可能是万向的。人如同立足于一个圆的圆心,要同时向所有方向前进,人的思考能力显然无法做到这一点。
人无法真正理解客观规律,如同一个二维的平面无法完全容纳一个三维的物体,我们能得到的只是三维物体在二维上的投影。

5.向上进化
我爱这个世界,只因这个世界是我的一部分。
在我看来,“大公无私”这个词是违背人的自然天性的,一个心怀天下的人从来不是“大公无私”,而是“我之至大,私为大公”。我把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看作是“我”,所以我爱着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我的这种想法如果是在过去那就只是一种哲学思考,但时代的发展使其得以更进一步。我们生活在科学的时代,而科技最终会在未来有能力改变“我”。“我”不再单纯是一个哲学概念,“我”有了更为强烈的现实意义,比如意识共同体。
6.向下进化
因为篇幅长度问题,在专栏里单独发表。
7.手机,脑机
你可能将躺在床上一边玩手机一边傻乐看作很平常的事,但如果有一个过去的人穿越到了现在则会对此感到费解。而现在假设你穿越到了未来,看见有一个人躺在床上闭着眼睛傻乐,你可能会感到一丝诡异,觉得这个人是疯了。但这可能只是科技进步了。脑机取代了手机,在脑中植入一个芯片,直接实现人脑与网络的交互。
而这可能还仅仅只是开始,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究竟会变成什么样子?

8.人会变成蚂蚁吗?
一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人和蚂蚁是走上了不同的进化道路。
但如果把《1984》和《美丽新世界》这两本反乌托邦题材的书中所描述的社会重合在一起,就会发现其与蚂蚁所谓的“超个体”高度相似。所以有一个有趣的脑洞就是,也许蚂蚁和人走的是相同的进化道路,只是它比人走得更远,多走了上亿年。
在《1984》中,因为“新语”的诞生,人类社会最终成为了不会再有任何思想,不会再有任何进步的“僵尸”文明。而蚂蚁也可能曾诞生过这样一种“新语”,以至于在地球上演化了几亿年,蚂蚁还仅仅只是蚂蚁。
最后,我要说这其实不是一个完全科幻的想法,因为在人类世界中,就有日本是在向着蚂蚁方向发展的。

9.穿越时空
假如我穿越到了一个平行宇宙,而这个宇宙和过去某一时刻的世界相同,那么我是穿越到了不同的时间还是不同的空间?还是时与空本身就是一回事?
10.永生与死亡
假如一个人获得了永生,最后他就会变得如同没有生命一样只是单纯存在着。所以永生的人,既永远地活着,又永远地死了。
牛顿三定律中说,一切没有力作用的物体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而生命也是如此。
活着不是生命的源动力,活下去才是。永生的人无所谓死,也就无所谓生。
11.普罗米修斯
在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给人类带来了火,因此得罪宙斯,每天承受鹰啄再生循环往复的痛苦。
而在自然界中,植物给人类带来了火,然后年复一年地承受着繁荣与枯萎。

12.人能成为元宇宙吗?
有一个笑话是这样讲的,上帝问动物园里的一只公猴子,假如把你变成一个人,你会干什么。猴子说,我会拿把猎枪干掉这里所有的公猴子。上帝说然后呢。猴子说,然后我会霸占这里所有的母猴子。这也许正是我们对待元宇宙的方式。
如果我们的意识能够脱离肉体,上传到元宇宙中。那么也许从根本上我们就已改变了自己的存在形式,我们不再是一个人。我们可以成为任何自己想成为的事物,或者更进一步,我们不是在元宇宙中生活,我们就能成为元宇宙。
13.人类如何进化成神?
我之前提到的盲人理论与真理维度,分别表达了人的感之不可感、思之不可思,这共同构成了人的“不可知”。也就是说人是有限的,而客观规律则是无限的。人永远无法完全认知真理。
那么怎么才能超越人类自身的局限性呢?
在刘慈欣的《球状闪电》中,提到过这样一个观点,如果我们生活在没有摩擦力的世界,那么牛顿三定律可能在更早的时间由一个普通人提出。而在这本小说中,有被转变成量子态的人,由于她自身不再是人传统的存在形式,世界对她而言也换了一种样子。所以她感知世界的方式也随之变了,因此能够完成正常人所无法完成的科学认知。
以此推论,假如你能够意识上传,那么另一个你就诞生了。这样一个你更换了载体,同时也改变了感知世界的方式。而随着时间不断往前,会出现许多无法想象的技术,你不断更换存在形式,不断人工进化。终有一天,你能进化到以物质最本质的存在形式存在,你能直接感知到这世间的客观规律,因为你便是以这样的方式主动运行的。只是这客观规律不由你决定,只能顺从。而当进化到这一步,你也会懂得如何在规律之内控制世界的运行,你就成为了神。
14.有语故能思,所思为语限
语言究竟是什么?
以前我一直觉得语言只是用来和别人交流的工具,但实际上人自身的思考也依靠语言,人的想法是以语言为基础而产生的。语言使人类拥有了思维,同时也可能正是因为语言才限制了人的思维。
所以才会有老子《道德经》开篇的那一句“道可道,非常道”,语言的局限性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人思维的局限性。
15.不要“安慰”抑郁症病人
人们安慰抑郁症病人时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想开点”,并且很多人觉得抑郁症患者的抑郁就是想不开导致的。
但实际上,抑郁症患者的感觉和正常人体验到的抑郁是完全不一样的,如果把人的情绪体验比作河水,正常人抑郁的时候河水流淌的缓慢,但这与河水停止流淌有本质的区别。抑郁症是一个人客观大脑出了问题,这不是因为一个人想不开导致的,也无法由人主观意识改变。如同一个糖尿病人无法通过主观意识控制自己的疾病与否一样。
抑郁症这个疾病的命名,某种程度上增加了患者无法被他人理解所带来的痛苦,如果改名叫做“人脑情感区功能障碍”之类的名字,大概人们也不会觉得患者的疾病是由于想不开导致的了。
16.精神疾病与睡眠
所有因神经疾病导致睡眠障碍的人,他们的睡眠方式与常人应该是有本质区别的。与其说是睡眠,倒不如形容为“昏迷”更贴切。
打一个比喻,正常人睡觉就如同电脑关机,按下关机键,电脑关闭打开的软件然后进入关机状态,而如果遇到一些关不掉的软件或者电脑卡顿,再按关机键就会陷入死机状态。这时候想要关机就只剩一个办法,那就是直接拔电源。而这就是睡眠障碍的人的睡眠方式。
17.生命的世纪
造物主最开始创造的生命是完美的,它们永生而幸福,然而过了几亿年时间,这些生命都毫无变化。永生而幸福使它们没有变化的动力。但世界是不断变化的,保持静止状态的生物最终无法适应世界,被毁灭了。这个时期被称作黄金时代。
造物主第二次创造的生命不再永生,但却一生幸福,这些生命虽然要面对死亡,但幸福使它们乐于天命,不会去追求改变,所以它们仍然是静止的,并且最终也因为这种静止而被毁灭。这个时期被称作白银时代。
造物主第三次创造生命,这些生命不但会死亡,还会感到痛苦,死亡和痛苦最终带来了觉醒,使生命能够不断地改变以适应这个本身不断改变的世界。这个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青铜时代的生命活了下来。
生命会因永生而灭亡,也会因死亡而永生。生命以死亡和痛苦为代价,换来了前进,不择手段地前进。
18.美到极致是中文
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文化,同时也是最难对外输出的文化。汉语是世界上最复杂的语言,同时又是唯一的表意文字。
我觉得传统文化中有三样最有价值的珍宝:思想、诗词、饮食。先说第三样饮食,我们的饮食在悠久的历史积淀下博大精深,但其实外国人跟我们的饮食习惯是不同的,众口难调,好吃从来没有标准,只是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所以我们喜欢的味道不一定就能对外输出,让其他人也喜欢。
再说前两样,思想和诗词。汉语是世界上唯一的表意文字,我们的传统思想由此和西方思想有本质的不同。他们追求的是有,我们追求的是无。
“无”是“道可道,非常道”,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我们是要用可说的表达不可说的,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强烈依靠汉语为基础。思想和诗词都是这样。重点不是其本身,而是其所蕴含的“意”。
诗词作为世界上最复杂语言而产生的最极致的美,仅仅只是翻译成现代汉语都会失去味道,更不要说翻译成其他语言。诗词翻译成其他语言其所有的“意”就不存在了,就好像一根雪糕只剩下雪糕棍,那外国人能舔出什么滋味来呢。诗词作为一种极致的美,外国人无缘欣赏这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悲哀,但对不去欣赏的中国人而言也是一种悲哀。作为掌握着世界上最复杂语言的人,仅仅只是日常沟通,却不去欣赏诗词的美,就好像扛着原子弹打苍蝇,实在是可惜了。

19.心与物
心:人生的意义在于体验与感觉,所谓“心外无物”,不是真的“心”之外就没有事物,而是没有事物的意义。
这世间的万事万物其本身对于个人而言都是没有意义的,意义在于这些事物使人产生的感觉。死亡之所以是死亡,痛苦之所以是痛苦,都在于其使“心”产生的感觉,假如“心”没了这种感觉,死亡就不再是死亡,痛苦也不再是痛苦,它们什么都不是。
当然,这里的“心”也不是唯心主义,人的感觉依赖于具体的身体部位。对于那些有钱但最终因为抑郁症而自杀的人,便是因为他的感觉能力出了问题,外在条件的优越并不能带给他主观上的正向体验。
物:这个世界上有胜利者,有失败者,但从未有过能改变客观规律的人。无论什么样的人,他的意志都无法改变不了事实。
这世界上有站在高山上的人,也有身处低谷的人,这些都是由客观事实决定的。站在高山上的人,之所以高是因为他站在高处,而不是他会飞。身处低谷的人,如果尽其所能地奋斗也无法向上爬,那也没必要自觉卑微。
20.“势力”的余晖
未来,主导世界的可能会由势力转向个人。传统而言,无论一个人如何优秀,他都是有明显的上限的,所以只有一群人集团在一起才能真正强大。
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个人所能拥有的上限将会不断扩大。举一个例子,假如脑机实现完美结合,人就能拥有近乎无限的思维能力,在这基础上,如果再加上万物互联,那么就可以实现仅一人而无处不在,真正做到现实意义的手眼通天。
21.科技时期的爱情
随着脑科学的发展,也许未来的某一天,人的所有情感就都成为了人为可控的。那么到时候自然的爱情,也可以像整容一样变得不那么自然。
比如恋爱的双方对彼此的忠贞问题,本来是逻辑问题,将来就能成为科技问题。比如有类似思想钢印的东西,能让伴侣一辈子只爱互相彼此,那么你会不会跟另一半去做呢。或者能让爱情不再只是七年之痒,这种痒能永远地保持下去,那么你会不会去做呢。或者能强制让一个人爱上另一个人,那么社会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随着科技的发展,科技时期的爱情就会变得越来越不自然。而这种不自然只要能迎合人的需求,就一定会发展,如同今天的整容一样。至于这种发展究竟会带来怎样的改变,仍是未知。

22.科技终点
这是一个有别于科技奇点的概念,它是一种可能,即随着某一种科技的诞生,掌握科技的人将拥有绝对且无法追赶的优势,从此文明将迎来彻底的改变,或者说,传统人类将迎来终点,这个终点不是说生命结束,因为科技终点的结果很可能是温和的,它算是传统文明的结束,人类社会进入以往从未有过的时代,即新人类时代。
23.我们仨
对于猿人灭亡,我一直存在着这样一个疑问,和猿比起来,猿人应该有着更强的生存能力,为什么时至今日猿仍然存在,而猿人却灭亡了?
如果人是由猿到猿人再到人这样进化而来,那么猿人也并不是凭空消失了,进化本身不是取代,新物种和旧物种都是同时存在,但现实却是,在这个世界,再看不到任何一个猿人。
有一个叫恐怖谷效应的心理学概念,指人在面对与自己极为相似但又完全不同的事物时,会产生极大的负面情绪。当我们翻看史书,像种族屠杀这样的事情在历史上屡见不鲜。而这还仅仅只是人类内部的矛盾,当人面对猿人的时候,猿人的灭亡原因也就不难想象了。
无论如何,以上都只是一种猜想。它没有过多的实际意义。我真正想要表达的,是在此基础上的一个延伸思考,就是未来人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
在无数的科幻电影中,人工智能都会发展成人类的样子。鉴于猿人灭亡原因的猜想,人是否真的有必要把人工智能发展成人的样子,这是一个问题。
无论人工智能看起来多么像人,它都与人有本质的区别,所以恐怖谷效应也是无法绕开的。如果真的把人工智能发展得像人一样,人类社会大概率会产生新的歧视问题,即针对人工智能的歧视。这种歧视当然人工智能才不会在乎,问题是这种歧视会在人类内部产生怎样新的影响,以美国的黑人白人为例,新型歧视是会使人类内部不同人种之间的歧视加剧,还是会因矛盾转移而使其得以缓和,这都是要思考的问题。

24.平行宇宙与薛定谔的猫(量子力学与“相对论”)
爱因斯坦曾对量子力学提出过这样一个质疑:假使月亮没有被观测,它就无法被确定了吗?
我不是爱因斯坦,量子力学方面也是个门外汉。但艺术、思想、科学,它们互为彼此的父亲。所以我还是想说一下我对量子力学的看法。
“薛定鄂的猫”和“多宇宙诠释”都是不美的。我始终觉得人所能决定的最多只有自己,不可能“你睁眼花开,你闭眼花败”。所以我觉得“观测”并不能使世界从不确定性中确定下来,被确定的只是观测者自身身处于哪一个可能。也就是说,“观测”所带来的结果是“坍缩”观测者自身,而相对于观测者而言,“坍缩”的才是观测对象。从不确定到确定的是观测者。
怎么算是观测?视觉?双缝衍射
岔路口
岔河口
25.意识转移
意识上传实现不了人的永生,意识转移才是实现永生的方法。
首先,大脑是承载意识最好的容器,世界上最复杂的电脑也没有一个细胞复杂,人的水平有限,造不出像大脑这样好的东西。其次,即使能够意识上传,也会面临“我非我”这样的问题。
所以意识上传做不到让人永生。而意识转移则可以。
在现在看来,意识转移仍是一个虚无缥缈的概念。但我觉得这是完全可行的,只是要走的路长了点。
这世界上有一种疾病叫做多重人格,中国也有被称为“再生村”的地方,那里出生的人有很多都带着前世的记忆,这些都是关于人意识的事。很多人怀疑这些事都是假的,我也没办法证明这些事情是真的,只能在假设其为真的基础上进行推论。
另外我要说,科学是人理解的自然,而不是自然本身,所以我们不能过分地迷信当下的科学,也不能把人所无法理解的、科学无法解释的就归为迷信。这才是对待自然正确的态度。
患有多重人格障碍的人基本有两个共同的特点,极高的智商和极为痛苦的人生经历,这催生了多重人格。而多重人格有许多神奇的地方,比如不同人格状态下其大脑的脑电波是不同的、一个人格有斜眼问题而切换到另一个人格时斜眼就消失了……对于此,我要引入一个医学概念“非器质性病变”,比如一个人出现了胃功能障碍,但去医院检查胃却没毛病,是控制胃的神经出了问题,这就叫“非器质性病变”。那会不会多重人格也是类似“非器质性病变”,人体之内有一个更为核心的区域控制着人大脑等神经的运行模式,而那里就储存着人的“人格”?
26.自然本身是反人类的,人类本身是反自然的
道家的“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不是说天地真的“不仁”,而是对于这个世界而言,事物之间是不存在差别的,只是不同的存在形式。
而这也就是佛家的“众生平等”。如果这个世界真的存在神明,那么神明绝对不会保佑人类,因为一个人的幸福和痛苦在它看来没有差别,只是不同的存在形式。这个“众生平等”和人们以为的“众生平等”是不一样的。而出家人的“四大皆空”其实就是修的这样的“平等”之心。
对于地球而言,在它存在的几十亿年之中,无论它经历的环境如何变化,无论它之前或之后的环境有如何恶劣,无论它以后是否会毁灭,这些都是无所谓的事情,因为没有差别。
但是对于生命而言,尤其是有意识的生命,人生存在幸福和痛苦的差别,存在生存和死亡的差别。因为这些差别的存在,生命本身注定无法做到如同天地一般的漠然。这也是生命之所以为生命的原因。
而对于人类而言,人类的普遍追求其本身与客观规律之间的矛盾性,则贯穿了人类社会的始终。
所以说,自然本身是反人类的,人类本身是反自然的。
27.人类为何不曾建立通天塔
巴比伦塔
《圣经》创世纪记载,人类曾经联合起来兴建希望能通往天堂的高塔。为阻止人类的计划,上帝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使人类相互之间无法沟通,因此计划失败,人类从此各散东西。
我对这个故事有完全不同的看法。
我觉得,相信是社会稳定的根基,质疑是文明前进的动力。
福祸相依,春秋战国结束之后,诸子百家也随之结束了。
人类如果没有不同的文明和语言,那么很快失去质疑。
世界也许曾经诞生过无数建立起通天塔的文明,它们最终都将走向灭亡。因为通向的天堂,更有可能是如同《1984》一样的反乌托邦。
28.理性时代
拿破仑曾说,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攻下一座城池更伟大。从古至今,理智都算得是极为优秀的品质,甚至理智比聪明更重要。
但随着脑科学的发展,相对于提高智商,明显控制感情信号的神经传递要容易得多。也就是说,在人们研究出提高智商的方法之前,肯定会先研究出人工控制感情的方法。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前提下,社会会进入全民理性时代,而一个人成功与否,将基本决定于他的聪明程度。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考虑社会整体的影响,单单思考个人在可以人为控制自己感情的时候他的未来,也不一定是正向积极的。
在给人的感情加了开关之后,他是否能够控制好这个开关什么时候开,什么时候关,这是一个问题。而假使一个人可以不再感情用事,那么对于常人而言,他是否还知道接下来应该怎么做,这也是一个问题。
29社会博弈论(个体执剑人理论)
死亡如同《三体》中的执剑人开关,是整个社会阶级博弈的最终解。
社会只会按照人性的方向发展。
任何一种思想或者制度,都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人类社会。
这个社会几千年的历史,有关阶级和压迫,有关人吃人,有关混乱,以及改变这一切的办法,实际上都在这八个字里: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个人可以掌握死亡,则可以避免无下限的剥削和压迫。可以避免五代十国那样的人间悲剧在人类的岁月长河中反复上演。
30为什么人的理想是反自然的
宇宙病了,生命是宇宙自救的一种尝试努力
其他人都只敢将问题归结于贪官污吏,海瑞上疏嘉靖,问题的根本在于皇帝。但换一个皇帝就能改变吗。众生皆苦,社会的根本驱动力不是个人,而是人性。是自然
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理想与现实
以上所有想法的核心可以归结为两个字“自然”,而这最后一个想法则是关于“反自然”,即“人的理想”
众生皆苦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神眼中,痛苦和幸福没有区别
人本身就是反自然的
人的追求反自然《理想国》
相信真善美,现实往往是残酷的,这个世界不真不善不美,那么真善美单纯只是谎言吗?
社会只是在按照人性的方向发展,没有谁真的能主宰人类社会的运行
伟大的人天生是与真理对立的,他所追求的本身就是“反自然”的“理想”。逆天之人,却不能逆天而行。遵照自然,最终达成反自然的结果,即人的理想。
道生万物。万物中有人。道赋予了人理想。理想“反其道”。
宇宙中有生命,生命会死亡,宇宙会灭亡。但只有有生命的存在,才会去追求不死。生命存在的意义,是宇宙反抗灭亡的努力。
事物没有生命,无所谓生,也无所谓死。但有生命则不同。
宇宙包含万物,而万物皆为宇宙。
31从反迷信到反科学
无论是迷信还是科学,都不等于自然。迷信科学实际上也是一种迷信,人类对认知的迷信。
科学的发展建立在反科学的基础上。
32古代中国为什么没有发展出自然科学
1封建统治。
2文化。西方写实,东方求意。玄之又玄,梦幻美。
33人类应该迈向太空吗?
日本极端扭曲变态,但这种扭曲变态在日本人看来实属正常。在封闭又贫瘠多灾的岛屿生存,随时可能面临死亡,如果演化出的人不扭曲变态反而会不合理。
如果人在太空生存,首先肯定是大规模空间站。这种空间站,实际上相当于更极端的封闭岛屿。在这种空间站中生活的人,最终会演化成什么样子,人还能不能再称得上是人,这是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