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陈虹续任到俞经民调任,上汽大众销量下滑是产品还是人为因素?
上汽大众的辉煌对于国人来说,并不陌生。毕竟,在过去的岁月里,它创造了太多产品和销量的奇迹。可令笔者大失所望的是,如今的上汽大众已经出现江河日下的迹象,往日的辉煌不再,未来的前途亦是有些渺茫。

1月7日,上汽集团2021年销量成绩单正式出炉。据发布的2021年12月份产销快报显示,2021年上汽集团累计销量546.35万辆,同比下滑2.45%。其中,作为利润奶牛的上汽大众,2021年全年累计销量为124.20万辆,同比下滑17.50%,为上汽集团旗下年销跌幅最大品牌。

事实上,这已经是上汽大众销量连续三年出现下滑,而且也是连续第二年两位数的较快下滑。此前三年上汽大众的销量分别为2018年206.51万辆、2019年200.18万辆、2020年150.55万辆,而再考虑到2021年的124.20万辆,上汽大众销量下滑态势可谓十分明显,而高达两位数的跌幅不仅让上汽大众失去了此前一直把持的“销冠”宝座,而且也已经连续三年被“一汽-大众”反超,其中缘由值得上汽大众反思。

至于下滑的原因,上汽给出的理由是“缺芯”。但将销量下跌的所有原因都归结给芯片短缺是站不住脚的,毕竟所有的厂商芯片都是比较缺的。

那么,上汽大众的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不妨先看看网友们都是怎么说的:
网友一:从19款帕萨特断A柱开始就注定是这样的结局。
网友二:人才流失更可怕,一个部门一年走60%以上。
网友三:从张海亮离开上汽大众时,上汽大众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还是有些人不老实,想利润更大化,这个质量就没法看了。

网友四:很好的一款辉昂就是卖不起来。其真正原因还是价格问题。大众的干湿双离合变速箱虽然有了很大的改进。但还是让人觉得不放心。高端车配一个AT变速箱难道不香吗?买车的人除了技术新更需要可靠性。车企诚信是销量的关键。别把消费者当傻子销量自然就上去了。
网友五:以前销量靠出租车,现在很多地方出租车都用新能源了。
其实,上汽大众销量出现下滑,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必然。
先从人员方面来说吧,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如果把一列火车比作一个团队,领导就是车头,群众就是车厢,领导控制着大方向,发挥着影响、引领和导向的作用。但公开资料显示,近半年来,上汽大众已有三人被查,加上人才的高流失率,可想而知,这内部管理怎一个乱字了得!

从产品来说,目前上汽大众旗下车型大致可分为ID.纯电、轿车、SUV、MPV、新能源等几大分类。其中,ID.纯电家族包括ID.3、ID.6X、ID.4X;轿车包括新辉昂、新帕萨特、朗逸、桑塔纳、Polp Plus等;SUV包括全新途昂、新途观L、2022款途观X等;MPV包括威然、途安L等;新能源只有两款,分别是新途观L PHEV和新帕萨特PHEV。

遗憾的是,这些产品你只要在网上一搜,就会发现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朗逸的投诉量最多,而帕萨特、途观L以及凌渡的投诉也不在少数。
特别是在中保研对帕萨特碰撞试验给出差评、以及途观L等产品不断爆出的使用问题,让消费者对其质量安全存在质疑,使得上汽大众口碑急转直下。加之中期改款的一些产品太过于同质化,对于新生代消费者而言毫无营养。再加上糟糕的碰撞测试结果和强硬的公关态度,小编认为,上汽大众走下神坛成为一种必然。

而在新能源车方面,虽然推出了ID.4X、ID.6X和ID.3,但是市场同样不够认可。虽然有上汽大众的车标加持,但是其销量均乏善可陈,截止2021年11月,三款车型销量分别为18594辆、6436辆、3901辆。这个成绩,不论是和造车新势力相比还是和自主品牌推出的新能源车相比,都不值一提。
江湖车评:
当下的中国,汽车产业百花齐放,竞争亦是愈发激烈。如果不认真对待产品及客户的维系,即便拥有再辉煌的过去,被淘汰终将是迟早的问题。如今,从去年上半年陈虹的续任到距离俞经民担任上汽大众销售与市场执行副总经理有8个月了,可丝毫看不到上汽大众重回巅峰的迹象,无论是品牌力还是产品力,亦或是销量,都差强人意。很难想象,若再这样下去,有着网红美誉的胖头鱼俞经民究竟能否熬过2022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