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教育废案(一)

2021-03-16 21:37 作者:leooooii  | 我要投稿

和小柚子断断续续商量有了孩子的教育问题。


我有个很坚决的想法:不让他去上学。


孩子有良好的读书习惯,知识是能自给自足的,应试教育更像牢笼,没有多少有益的知识在其中,脑子反而被灌输一堆沉冗。但不让他上学的弊端也很严重:缺少社交,没有朋友,也接触不到虽然数量少但大致会遇到的良师。


缺乏沟通交流,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可想象的。但问题在,为了交流沟通,让孩子忍受冗长的寒窗苦读,实在得不偿失。《孤独星球》创始人夫妻俩边环游世界,边生了几个孩子。这几个孩子跟着爸妈环游全球,无疑脱离了常规教育体系,但孩子成长地很健康。我很佩服这对夫妇。


火车上遇到一对母子,孩子喜欢理科,计算机,且颇有研究。他高中读的很轻松,不喜欢文科,就不背东西,历史政治什么都不及格都无所谓,因为母亲是学校老师,给他做支撑。他不参加高考,而是准备SAT,大多数孩子在高三艰苦压抑之时,他已经拿到了美国大学的offer。他的母亲让我印象深刻,作为体制内的教育者,赞成且身体力行地帮助孩子跳出狭窄的高考独木桥。


郑渊洁是独自教育孩子的先例,他亲自给孩子准备学习内容,授其知识。这样做很不错,但我同时担心自己是否有那么多精力陪伴孩子,毕竟我也有自己要做的事情。0-6岁的孩子需要家长的亲密陪伴,如果再加上小学初中高中十二年的时光,父母该吃不消了。我不知道郑的具体教育方法,如果有机会向他请教一番。而孩子过度依赖父母,不愿与外界沟通,呆在家里,就成了另一个极端。在呼伦贝尔遇到一个家长,他的孩子在读书学习这块非常优秀,但孩子就是不愿出去,只喜欢呆在家里,不喜户外活动,不愿与外界沟通。


强迫孩子进入应试体系,教育实际成了简单的两个字:忍耐。孩子去上学,学的不是知识,也不是社交,而是忍耐,忍受窠臼,忍受龃龉,同时保持心里的希望。国人有一种博大的“活着”哲学,这是一种顽强的生命信仰无疑,但从孩子生下来,就给他默认走这条苦路,实在太操蛋了。孩子的后代亦然,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复哀后人也。


不选择忍耐而去反抗,孩子注定会像哪吒一般。但哪吒是个太悲情的角色,作为父亲,我实在不忍心见他倒下。


和小柚子分析来分析去,想不出好办法,就因噎废食吧!不要孩子了。这么说有些自私:如果孩子生到世上最后会堕于浑噩,我宁愿他不要来这个世界。


教育废案(一)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