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死亡
浅谈死亡
我之前做到了一篇散文,是牛升海的《认识方志敏》。文末有一句话:“一个真正的英雄是不会倒下的。”题目问的是对这句话的理解,我立刻反应过来应该是要答类似于“人虽已死,但精神永存”的这样的答案。
不过这让我想起了关于死亡其它的一些相关内容。
我在很早的时候就听说过大学里面有开设死亡教育课,那时候刚刚听说的时候觉得很惊讶。我们中国人对死亡大多数时候是避而不谈的,甚至是持有一种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态度。
我们常常觉得死亡是对生人的一种冒犯,可它却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一环。不管一个生命到底能够在世间滞留多久,这个生命也终将会逝去。
白岩松说道:“中国从来没有真正的死亡教育。”我们对死亡的概念甚至是模糊的。在这个被传统文化深深浸染的时代下,我们提起死亡二字时,都是极其隐晦的。
墨西哥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奥克塔维奥·帕斯曾经说过:“死亡是墨西哥人最钟爱的玩具之一,是墨西哥人永恒的爱。”墨西哥人敢于直面死亡,与死亡共舞。其中原因与其浓厚的宗教文化与印第安土著文化息息相关。
百度上对死亡的概念诠释是:“死亡指丧失生命,生命终止,停止生存,是生存的反面。”但是墨西哥人认为死亡即是归宿,亦是新生命的开始。看似矛盾,实则为一体,归根结底的说都脱离不了死神的戮杀。
臧克家说:“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死亡所留下的精神体不会消亡,然而实际上来讲死亡过后的残留的不仅仅是精神体这一个方面。一个人的生理死亡所遗留下来的关系也会在社会上保留一段时间,随着时间的消逝,社会关系可能不复存在,但是这种社会关系确实是人类社会历史的构成部分。然,只要一个人的生前精神体影响力足够大,这种精神体也源源不断地对往后人类社会历史产生重大影响。
我看到知乎上有人问人活着的意义是什么。虽然我觉得这个问题已经快要被问到烂大街了,我还是在不少答主里面挑出了一个极其荒谬的答案。答主回答说:“等死。”他说不论是什么人最终都难逃一死。我当即就想反驳一句那您怎么不站到大马路中央去呢。不过这句话在心里说就好了,我没有真的上去跟他说什么。我只是觉得在这种人的心中死亡的含义已经被扭曲到了一定程度。
安乐死是在西方少部分国家推崇的。即病患有权利在自己受到病痛的折磨而无法忍受的时候选择死亡。可是我们并无法为安乐死界定是否人道,我们既要让生命活得有尊严,又要让生命的结束显得完美无缺,在目前的国际大格局下,鲜少有人做得到。
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有一位比利时的九十岁老奶奶的行为不得不让人心生敬佩。这位老奶奶患上新冠后,治疗时需要用到呼吸机,但是她却对医生说:“把呼吸机留给年轻人吧,我这一辈子已经过得很美好了。”老奶奶现已不幸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去世。比利时是允许安乐死的少部分国家之一,所以这位奶奶的决定并不与国家法律相悖。
让我想写这篇关于死亡的文章的最初始原因是,有一位同学上次在我的那篇《读<你是锦瑟,我为流年>有感》下方评论类似文人都认为自杀是种美这样的回复,这使得我的思想一次又一次地被“死亡”这个话题纠缠。
当然,我觉得我目前对死亡的认识还是过于浅薄,毕竟阅历还没到达足够丰富的程度。但是关于死亡的相关内容,随着对社会的深入,我一定会有所新发现新思想。